天天看点

左宗棠与福州船政局:设计规划一手操办,调任之后仍旧继续遥控

1866年,大清朝发生了很多事情。在距离京师很远的福建福州,有件喜事,那就是朝廷批准左宗棠的奏请,同意开设福州船政局。这对于整个大清朝来说,并不算什么大事,但是,这件事在中国近代史上却是一个标志性事件,他标志着中国人开始大规模学习西方、利用西方先进技术,这就是洋务运动的开端。经过苦心经营,福州船政局成为当时远东规模最大的造船厂。

福州船政局的顺利开办,和一个人是分不开的。这个人就是左宗棠。

左宗棠与福州船政局:设计规划一手操办,调任之后仍旧继续遥控

太平军被彻底镇压后,左宗棠深感技术落后于西方,于是,他向朝廷上奏,陈明利弊。他说,大清国自从和西方列强交火以来,他们的轮船在海上长驱直入,一直开到天津,而大清的防御系统形同虚设。鉴于这种情况,他建议朝廷,花大力气建设水师,开办船厂。他的原话是这样的:“臣愚以为欲防海之而收其利,非整理水师不可;欲整理水师,非设局监造轮船不可。”于是,他奏请,开设办一个船厂,因为在他看来,建设船厂是富国强兵、“得民惠商”不可缺少的要务。

朝廷同意了他的提议。于是,左宗棠便着手在福建福州开设船厂。

其实,左宗棠建船厂的想法已经萌生了很久了。在镇压太平天国期间,他在杭州曾命人仿制西方轮船,但是花了很大力气,最终却失败了。这给左宗棠的打击很大。这次在建船厂,他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训,特意请外国专家来监制。

左宗棠与福州船政局:设计规划一手操办,调任之后仍旧继续遥控

在镇压太平军期间,左宗棠和法国的“常捷军”(也就是人们说的洋枪队)有过合作,结识了“常捷军”的两个首领,而且关系不错。两个人分别是德克碑和日意格。想到要请外国人,左宗棠首先想多的就是这两个人。经过一番试探和谈判,两人同意为福州船政局工作。1966年(同治五年)五月,左宗棠与德克碑、日意格达成协议,两人“代为监造”,日意格为福州船政局正监督、德克碑为副监督。此外,还聘请了30多个外国技师,负责具体操作。此后,他们开展了选址工作,经过商议,最终将船厂地址选在马尾山下。在初步规划就绪后,左宗棠任命“一切事务,均责成该两员承办” 。左宗棠对船政局的建设投入了很大精力,同时也信心十足。当工程铺开之后,他为船政局做了一个简要的“五年规划”,明确了生产指标。在五年中,船政局应照“外洋兵船样式”,制成 150 匹马力的大轮船 11 艘和 80 匹马力的小轮船 5 艘。

左宗棠与福州船政局:设计规划一手操办,调任之后仍旧继续遥控

然而,规划完成不久,他就接到了朝廷的调令,他有了新的职务:陕甘总督。江南平定了,朝廷又让他去平定西北的回民叛乱。左宗棠对船政局放心不下,但是朝廷调令又不得不遵守。最终,他决定保举一个人来继续他的造船事业。此人便是沈葆桢。在左宗棠的推荐下,沈葆桢出任总理船政大臣。沈葆桢严格按照左宗棠设计的制度和规划,继续推进造船厂事业。而且,在很多重大问题的决策上,沈葆桢也会征求左宗棠的意见。因此,在左宗棠离开后,船政局的建设仍在他的“遥控”下继续进行。到同治十三年( 1874年),船政局共建有工厂16 座、船台 3 座、船槽 1 座,并附设艺局等,成为洋务派兴办的最大的船舶制造厂。

左宗棠与福州船政局:设计规划一手操办,调任之后仍旧继续遥控

福州船政局作为中国近代最重要的军舰生产基地,被李鸿章称赞为"开山之祖"。福州船政局前后共生产轮船 34 艘,其中为南洋海军建造的3 艘 2400 匹马力、排水量 2400 吨的巡海快船,是当时中国自己修造的最大军舰。因此,福州船政局的设立为中国建立第一支近代化的海军打下了基础。左宗棠作为福州船政局的创始人,居功甚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