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朝,最重要的一种制度就是藩镇制度。后人对这项制度褒贬不一,有人认为这种制度能够抵御边境少数民族的入侵,维护边境的安宁,巩固唐王朝的统治。还有人认为这种制度的出发点是好的,只是在后期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很多藩镇的统治者有较高的权力,手里掌握重兵,其中就有安禄山。一项制度不可能尽善尽美,藩镇制度也是如此,不得不承认藩镇制度在维护唐王朝统治发挥了不少的作用,可是后来因为没有受到制约,藩镇的权力太大,威胁到了朝廷的权力。

后来宋朝就吸取了唐朝的教训,把兵权收归到中央,可是边境很乱,最终灭亡。明朝时期有一位云南王,他率兵驻扎在云南,一直与明朝共存亡,为什么沐家能够受到朱元璋的重用,让其管理大明的边疆呢?自古以来,边疆地区的安宁对于王朝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守边疆的人大多深得皇帝的信任。历朝历代的皇帝绝对不会把边疆交给一个不信任的人去管理。沐家在云南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相当于唐朝的藩镇。而沐家能够在两百多年中,一直把控着云南,也是有原因的。
首先,沐家的祖先沐英和朱元璋的的关系不一般。朱元璋打天下的时候,沐英一直跟随其后,两人的关系已经超出了君臣的关系。根据历史记载,沐英之前是孤儿,后来跟随朱元璋,而朱元璋把沐英当成孩子看待,甚至让沐英做他的义子。后来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此时边疆需要有人去守。在朱元璋眼中,沐英是最合适的人选,朱元璋很会用人,他知道沐英对自己十分的忠诚,所以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了他。沐英绝对不会有造反之心,甚至比朱元璋的几个儿子都忠诚。
在沐英眼中,当年要不是朱元璋收留了他,认他作为义子,说不定早就在战乱中死去。沐英对待朱元璋就像是父亲一样,因此对于大明王朝绝对忠诚。沐英比太子朱标大一岁,平日里称朱标为弟弟,后来得知朱标去世,沐英十分悲伤。这一年沐英四十八岁,英年早逝,他的死和悲伤过度有关,可见沐英十分看重朱标、马皇后以及朱元璋,在他眼中他们就是亲人。因此对于这样一位忠诚的义子,朱元璋自然放心把边疆交给他去管理。
其次,沐家并没有把云南这块地当成自家的地盘。沐家掌管云南之前,云南十分贫穷,后来在沐家的管理之下,兴修水利,发展农业,造福地方百姓。后来云南的农业有所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之前相比有所提高,于是沐家又开始在云南兴办学堂,普及教育。云南人民都很爱戴沐家,在云南,沐家甚至成为百姓心中的首领。大明王朝,边境战争不断,比如攻打缅甸、交趾甚至是安南,只要朝廷下令,沐家都会派兵去攻打,指挥权完全在大明王朝手中,所以明朝历朝历代皇帝才安心让沐家镇守云南。在大明王朝的眼中,沐家只不过是管理者,而沐家的家风就一直宣扬与大明共存亡的观念,所以沐家也从来没有想过起兵造反。
最后一点是大明王朝对于沐家人高度信任。如果说朱元璋对于沐英的信任是出自于两人的关系,那么后来登基的皇帝对于沐家的信任是君臣之间的信任。当年沐英的大儿子沐英十分英勇,屡立战功,后来被朱元璋召见,朱元璋十分欣赏沐春,于是封了他正二品的官职,沐春感激涕零。可是后来,有位大臣觉得沐春到底能不能胜任还有待考察,于是就建议朱元璋先让他做其他的官先考察一番。可是朱元璋斩钉截铁地阻止了这位大臣的建议。朱元璋说沐春自己的家人,根本不用考察,他能够胜任这样的官职。这位大臣也不好再说什么。
后来朱楩被朝廷派往云南,可是此人作威作福,于是就被沐家告到皇帝那去,此时朱允炆在位,朱允炆十分信任沐家,于是就把朱楩贬为庶人。朱棣登基之后,朱楩找到了朱棣,希望恢复他的身份,朱棣念及旧情,就让他又回到云南,这次沐家的态度很坚决,向朱棣告状,朱棣只好让朱楩回来,然后让他去湖北,云南还是交由沐家管理。后来明朝灭亡之际,沐天波为了拯救大明王朝拼死抵抗,最后回天乏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