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曹操是一个有着雄才伟略的大人物。后来他的儿子曹丕建立了政权,而曹操也被追封为魏武帝。三国并存的历史局面,最终消失了,曹氏一族的后人占领了整个天下。今天要跟大家聊一聊的就是曹操的两个儿子,曹丕以及曹植,相信对中国古典文化稍微了解的朋友们就应该知道这两个人都有着比较特殊的才能,在中国历史上也留下了重要的名声。其中曹植是一个著名的文人,他的文章写得很好,不管是语言还是风格都有一种飘逸之感,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曹植的文学造诣在魏晋文坛上独树一帜,或者说首屈一指,他的才华早在少年时期就已经显露出来。

曹植的文学功底到底有多好呢?他能够当场作诗,他只走了7步就能够吟诵出一首传诵千古的诗句,那么,大家知道众所周知的7步诗,其产生来源以及内容究竟是什么吗?所谓7步诗,自古以来就指的是魏晋时期曹植在自己的哥哥曹丕命令之下。在走7步的短短时间之内就能够做出一首真正的诗。如果曹丕的要求自己的弟弟曹植达不到的话,那么他就要杀死自己的弟弟曹植,为什么曹丕会这样心狠手辣呢?
曹植毕竟是自己的亲弟弟。原来曹丕一直嫉妒曹植,在人们的心目当中,曹植才是一个名满天下的文学家,而曹丕他虽然也颇有文采,但是在在二人的比较之下就显得较为低劣。曹丕总是想办法置自己的弟弟于死地,曹植经常生活在这样的亲情厮杀氛围之中,他的内心里对自己的哥哥是怀有很深的感情的,总是想方设法的化解。
然而这种仇恨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宽容而化解,曹丕一步一步地死死相逼,想要置曹植于死地。
就在这一次,曹丕下令东阿王必须在短短时间之内作出一首诗来,古时候的诗句是很难做的,不像我们现在的现代诗,不需要讲究格律,不需要押韵,然而那个时期的古诗对于每个字和词都需要进行细细的考究,很多人在写完一首诗之后还需要重新更改文字,以达到韵律以及节奏的统一。
然而曹植却不需要做任何的更改,他走了两步就脱口而出整整一首诗句,这样的水平也是惊呆了众人,即使是他的哥哥,曹丕也没想到自己的弟弟原来是这样一个天才,而在曹植著名的7步诗当中,广为人们所传颂的一句诗就是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句诗字面意思就是说,既然二者是同根所生的,为什么要何苦为难彼此呢?这本来是就某种植物而言的,实际上却暗暗指的是两兄弟之间的关系,曹植通过7步诗委婉地告诉曹丕,我们既然是亲兄弟为什么不能够和平相处?苦苦相逼,究竟是为了什么?
读了曹植的7步诗之后,曹丕也感到非常后悔。而且对弟弟的才华也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尽管他的嫉妒依然存在,然而面对这个才华高出诗人的杰出天才,曹丕也只能哑口无言。实际上,曹植的哥哥曹丕一点都比不比曹丕差,他的文采也是较高的。曹氏一族的子弟他们的文学修养都比较高,这也许是遗传他们的父亲曹操吧,在三国时期,曹氏一族不仅权势颇高,而且特别注重文学教育,文学熏陶的环境之下产生了一位又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曹丕和曹植都是这其中颇为著名的两位。
曹植作为一代君王,其实有着非常众多的个人优点,他的文学修养也绝不在曹植之下,然而谈起曹操的儿子,人们公认的最著名的文学家就是曹植,其原因究竟在哪里呢?简单来说就是二人在文学方面所施展才华的领域颇为不同。曹植主要的就是进行诗歌创作,而曹丕在诗歌创作之外,更把精力放在了诗歌批评的整理工作之上,因此他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1部文学批评史文集,这是非常了不起的。
然而文学批评著作毕竟是比较小众的,人们所爱看的还是那些直接抒发个人感情的诗歌作品,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之下,人们对曹丕的认同度当然就没有曹植那么高了,然而曹丕此人还是颇值得赞扬的,除了文学修养之外,曹丕还有着一个君王所具有的远见卓识和王者气度,这是他的弟弟曹植所没有的,这是曹丕遗传他的父亲曹操所得来的一大个人风格特点。曹丕和曹植他们都在各自的领域散发出了光和热,他们作为曹操的儿子都是永远值得人们去传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