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杨振宁的父亲去监狱探望杜聿明:亲家!我有一个忙需借你的“手”

一位是诺贝尔奖的首位华人得主杨振宁,另一位是国民党高级将领杜聿明。

这两个人看起来,似乎是八竿子打不着,可历史总是会在冥冥中给了答案。

在中美关系出现松动以后,杨振宁是第一个回到国内探访的华裔科学家,他对两国的文化交流和互相理解做出了巨大贡献。

其实,在这之前,杨振宁的父亲就希望自己的儿子早日回国,可能是觉得自己的影响力不够,他还专门去找了杜聿明先生。

杨振宁的父亲去监狱探望杜聿明:亲家!我有一个忙需借你的“手”

不过,现在提起杜聿明的名字,大多数人都会觉得他是在淮海战役中被活捉的一位国民党陆军中将,是个典型的国民党“战犯”,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怎么会选择这样一位还在监狱中服刑的人员,借他的“手”呢?

这并不是因为两个人的私交有多么好,而是因为这两个人之间存在着一道特殊关系。

杨振宁的父亲去监狱探望杜聿明:亲家!我有一个忙需借你的“手”

杨武之

迟来的“交情”,造就一段佳话

评价一个历史人物,也不能仅仅根据其所在的阵营,而是要看他为一个民族作出过多大的贡献。

杜聿明在淮海战役中是人人喊打的国民党陆军中将,可他在抗日的过程中,率领麾下部队取得了著名的昆仑关大捷,是抗日英雄。

杨振宁的父亲去监狱探望杜聿明:亲家!我有一个忙需借你的“手”

所以,在新中国建立之前,杜聿明绝大多数时间都在统兵作战,根本没有时间照顾自己的子女。

成为战俘以后,他每天都在铁窗内度日,也不知道自己孩子们的具体情况。

而窗外的另一头,自己的女儿杜致礼已经和西南联大老师杨振宁结婚了,那时的杨振宁,已经是理论物理学界的著名人物。

杨振宁的父亲去监狱探望杜聿明:亲家!我有一个忙需借你的“手”

杨振宁现在的名气更大一些,很少有人知道,他的父亲杨武之也是一位著名的数学家,他的成就也相当高,就连华罗庚都称赞道:“杨武之先生是将我领上数学道路的人。”

这两家人,一家搞“文”,一家搞“武”,就这么稀里糊涂地成为了亲家。

杨振宁的父亲去监狱探望杜聿明:亲家!我有一个忙需借你的“手”

华罗庚

杨振宁还在物理学界大放异彩的时候,杜聿明却在牢狱中改造,解放军给出的政策也是相当优厚,只要是能够好好改造、洗心革面的人,国家都是会给机会的。

好在,杜聿明并不算一个强硬的死忠分子,在监狱中的表现还算不错。

外界发生的一切,杜聿明已经没有办法再左右了,他能做的,就是好好改造自己,至于女儿的事情,也是随她去了。

可另一头,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却愁容满面。

特别是在杨振宁和李政道因提出不守恒理论获得了诺贝尔学奖的时候,杨父是半边欢喜半边忧,儿子虽然有出息了,可人老是飘在国外绝对不是个事,现在国内百废待兴,他希望儿子能够学有所成后回国,为自己的国家加一把力。

杨振宁的父亲去监狱探望杜聿明:亲家!我有一个忙需借你的“手”

为了能让这个目标早点实现,杨老决定动身前去寻找杨振宁。

父子俩齐聚一堂,不过气氛并没有想象中的融洽,杨振宁是专注于科研的人,他觉得美国的条件比中国好,现在中国连很多基础建设都没有,如果回了中国,自己的科研项目会陷入一个停滞状态,自己就算浑身都是才能,也没有办法释放。

杨武之听到这里,深深叹了一口气。

老人也明白,物理和数学还是有着很多本质区别的,物理需要大量的仪器设备,如果什么都要从头开始,对于儿子来说是个挑战。

杨振宁的父亲去监狱探望杜聿明:亲家!我有一个忙需借你的“手”

再加上,自己儿媳妇的父亲此前是堂堂国民党中将,如今还在狱中服刑,如果风风光光回去,那么势必会引起很多负面评价,这些肯定也在儿子的考虑范围内。

因此,老人思来想去,先暂缓劝说儿子回国的念头。

突然,他想到了另外一个人,亲家杜聿明。

二人素未谋面,但当时还有不少关于他的传闻,毕竟是个国民党中将,也不知道是什么性格什么脾气,也不知道他内心深处究竟是怎么想的,万一事情办不成,还被泼一盆冷水,这对于儿子儿媳妇的感情来说,也不太好。

当初杜聿明被关在功德林当中,这里原本是佛寺,后来直接被蒋介石征来改成监狱,关押过很多爱国人士,不知道现在杜聿明自己在里面,会是一种怎么样的心情?

杨振宁的父亲去监狱探望杜聿明:亲家!我有一个忙需借你的“手”

怀着忐忑的心情,杨武之还是来了。

研究数学的人也不喜欢绕弯子,面对这个走向人生低谷的国民党中将,他也没有其他看不起的意思,就当是普通亲家对待。

杨武之上来就阐述了自己的来由,杜聿明对于杨武之的民族大义非常感动。

杨武之非常认真地对杜聿明说:“亲家,我只有一个不情之请,希望能借你的手书写一封信,劝说女儿和女婿回国。”

杨振宁的父亲去监狱探望杜聿明:亲家!我有一个忙需借你的“手”

可是,这件事最终被杜聿明婉拒了,杨武之悻悻离开。

杜聿明的女婿是大物理学家这件事很快便在监狱中传开了,狱友们纷纷表示祝贺。

廖耀湘是杜聿明的老战友了,明明亲家都来见了,可杜聿明的心情显然陷入了低谷,他也十分不解,便专门问起了原因。

杜聿明几次欲言又止,还是向这位老战友说出了实情。

原来,亲家这次上门,可不是子女们儿女情长的小事,这是一件关乎民族大义的大事,杨武之,想借他的“手”,劝说女儿女婿回国,他本人非常想为国家做点贡献,可自己战犯的身份,又多年未管女儿,如今直接插手女儿私事,恐怕有些不妥。

杨振宁的父亲去监狱探望杜聿明:亲家!我有一个忙需借你的“手”

廖耀湘

此外,再加上杜氏家族的成员非常多,如果女儿贸然从海外回来,又会滋生其他问题,毕竟女婿这个时候已经不再是普通百姓,而是享誉全球的科学家,一举一动必然会引得全国人民瞩目。

说到这里,杜聿明的脸颊已经滑下了泪水。

廖耀湘看到这样一幕,突然间有点不知所措,只好安慰杜聿明,劝他再缓缓看看。

杜聿明接着说:“大家都知道我的女婿有出息,所有人都为我感到高兴,其实我内心的苦楚,也只有我自己知道。”

杨振宁的父亲去监狱探望杜聿明:亲家!我有一个忙需借你的“手”

这只手,还是写出了信

此后的日子里,杜聿明一直都郁郁寡欢,他也不知道这件事究竟该怎么处理。

狱友们渐渐也都知道了,开始不断安慰着杜聿明,外界也有不少人希望杜聿明能够出面将女儿和女婿劝回国内,这是对国家的一件大好事。

杜聿明思绪再三,还是决定写下这封信。

信的内容非常短:我祝贺你获得诺贝尔奖,这是中华民族的光荣。

杨振宁的父亲去监狱探望杜聿明:亲家!我有一个忙需借你的“手”

寥寥数语,看似什么也没说,却已经说完了一切。

“这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一句话已经表达出了自己的希望,他希望女婿能够回国为国家做贡献,在这里重新开始自己的人生。

杨振宁的回信也非常简短:我非常感谢您对我的关怀。

随信而来的,还有一块崭新的原子表。

杨振宁的父亲去监狱探望杜聿明:亲家!我有一个忙需借你的“手”

回信就这么一句,杜聿明似乎已经感受到了女婿的意思,再加上杨武之教授本人的当面请求,如果女婿还是不愿意回国,那也就没什么办法了。

从科研人的角度出发,那会杨振宁想要继续自己的课题,美国拥有更完善的条件;从妻子出发,老丈人是“战犯”,还如此出名,自己带妻子回去,担心受到牵连。

杨武之和杜聿明的态度都没有发生转变,可他们已经放弃了劝说。

事情还是迎来了转机。

1971年,中美之间的关系已经出现了松动迹象,杨振宁赶紧借此机会回国探访,此时的杜聿明也因为表现良好被特赦出狱,一家人终于得以齐聚,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周总理亲自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这位物理学家,对他的科研成果表示了肯定。

杨振宁的父亲去监狱探望杜聿明:亲家!我有一个忙需借你的“手”

在后面的岁月里,杨振宁大部分时间还是在美国度过的,不过他依旧保持着一颗感恩的心。

在美国,杨振宁经常举行一些演讲,向那里的人们报告关于中国发展的情况,他也用实际行动让不少美国人对中国开始保持友好态度,不再轻易相信一些媒体报道的内容。

1978年,杨振宁和李政道等人一起倡导在中科大创建了首期少年班,继续为我国科技事业培养人才,他们还设立了各种奖金,用来奖励一些青少年发明,为我国青少年人员提供创新激励。

杨振宁曾经在回忆录中写过这段时期:父亲在1973年去世之前一直都在北京和上海两地担任教授职务,他也曾在美国的芝加哥大学拿到了博士学位,但是我也知道,他一直都希望我早点回国,所以心里从来没有原谅过我。

当初,原子弹爆炸成功,对杨振宁的影响也非常大。

杨振宁的父亲去监狱探望杜聿明:亲家!我有一个忙需借你的“手”

邓稼先先生曾经给他去了一封信,信中提到:美国谣传说是外国人提供了帮助,其实,除了苏联最早时给予了极少数的帮助后,再也没有任何人参与进来。

杨振宁的父亲去监狱探望杜聿明:亲家!我有一个忙需借你的“手”

邓稼先

看到这里,杨振宁早已是热泪盈眶。

再加上父亲和岳父的劝说,以及自己对祖国的怀念之情,最终,中国迈入新世纪,杨振宁先生选择回国定居。

不过,令人遗憾的是,此时杜聿明先生和杨武之先生都早已过世。

特别是杨武之,当初病重的时候,杨振宁还专程回来探望过他,可他那会身体已经十分疲惫,还和杨振宁谈了很久,他再三嘱咐儿子:“要把目光看长远一点,科学家不能只去研究科学,还要看清历史和潮流的演变。”

杨振宁的父亲去监狱探望杜聿明:亲家!我有一个忙需借你的“手”

许多人批评杨振宁,说他年轻的时候在美国,老了以后才回来,其实这也不太客观。

杨振宁的主要贡献还是在于基础物理方面,放在任何一个国家都能了解到,而他回国以后,也极大推动了中国物理理论的推进,他本人的各类助学基金和奖学金,已经是一大笔数字了,也是个有贡献之人。

如果他们二老还在,看到杨振宁最终选择回国,也会感到欣慰吧。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