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常常把蔚来、小鹏、理想、威马、哪吒等等的品牌成称为「新势力」,可就在年终将至的时候,又有一群人不声不响地跳出来,夺走了这一称谓。其中,就包括了「盒子汽车」。
与别人不一样的是,当所有人都把造车这件事的目光放在了 C 端消费者身上时,盒子汽车却出乎意料地把重心放在了 B 端市场。
听起来是不是很耳熟?没错,上次做这件事的还是滴滴和比亚迪联手打造的 D1 车型。
昨晚,盒子汽车举办了一场品牌和车型首秀,我们来看一下盒子汽车打算怎么做?又做了什么?
感觉似曾相识
我们先从产品开始说起。
盒子汽车聚焦 B 端赛道,在昨晚的发布会上共发布了两款车型 BM-400 和 BM-600,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两款车的已知信息:
BM-400(上市时间 2023 年 Q4)
车身尺寸:长 4530mm、宽 1900mm、高 1790mm,轴距 2850mm;
NEDC 续航:420km、530km;
支持 600V 快充,支持换电;
采用三排五座布局。
BM-600(上市时间 2024 年 Q3)
车身尺寸:长 4900mm、宽 1900mm、高 1790mm,轴距 3100mm;
NEDC 续航:600km;
支持 600V 快充;
采用三排六座布局。
根据盒子汽车给出的信息,BM-400 针对专车、网约车、出租车市场,BM-600 针对中高端租赁市场,未来还将持续探索高端租赁和 Robotaxi 市场。目前,BM-400 车型斩获 42000 台意向订单。
两款车型的外观造型设计确实像极了「盒子」,两款车的外观设计都走的是简约、未来化的路线。但作为一款用于出行行业的车型来说,真正的设计应该在车内。
以 BM-400 车型来说,车内采用了「1+1+3」的三排五座布局,副驾位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存放行李的储物空间和自动售货机。
第二排也采用了单人座设计,靠近滑动门的区域被空了出来,一是为了方便第三排乘客的上下车,二是用户残疾人士轮椅的放置与固定。
第三排座椅的三个座椅中设计了一个单人座,被称为「国王座椅」,这是一个带有腿托和 30°仰角的商务座椅。
关于车型设计部分,我们目前能够得到的信息也就是这些了,那接下来我想一些「我想说的」。
时间回到发布会前一周,我参加了盒子汽车的闭门鉴赏会,提前见过了 BM-400 车型。当时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就是:中国版 Canoo 要来了?
不知道各位还记不记得远在美国洛杉矶的电动车初创公司 Canoo 和他们的首款电动车产品 Canoo EV?
如果记不起来了,看几张图回忆一下。
首先从外观上来说,盒子汽车的两款车型也是采用了这样的极简设计,而 Canoo 的设计理念叫做 Mobility box,直译的话可以叫「移动的盒子」。
虽然盒子汽车的 BM-400 与 Canoo 的 Canoo EV 在座舱布局和设计上有一定的区别,但两款车都摒弃了传统的座椅布局,也都为更多的出行方式和出行场景进行了不少的设想。
虽说不上一模一样,但多多少少……
让我满是怀疑
BM-400 和 BM-600 两款车型均基于「自研」的八爪鱼 1.0 平台模块化底盘打造,两车公用零部件比例为 95%。
从车身数据上也能够看出来,两车仅在车长和轴距上略有不同,换句话说 BM-600 也可以被称为「BM-400 L」。
盒子汽车给出的信息:
未来将在 2022 年 5 月完成八爪鱼 2.0 平台的搭建,这一平台将支持前驱、后驱、四驱三种驱动形式,采用动力电池 CTC 结构,前悬架完全沿用第一代平台,同时采用线控制动和线控转向的滑板平台,进一步实现高级智能驾驶功能。
至于动力电池的 CTC 结构,全称为 Cell to Chassis,没有独立的 Pack、模组、甚至连独立的电池包都没有,直接将电芯安装在了地盘上,电池外壳成为了车身结构的一部分。能有效减少零部件的数量和电池组的总质量,减少生产流程,因此有利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并最终提高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
目前比较知名的只有特斯拉将在 2022 年采用 4680 电池的车型上采用 CTC 结构,宁德时代将在 2025 年前后推出 CTC 电池技术。
针对目前亮相的 BM-400&600 两款车型,盒子汽车还创建了一套交互系统:HIGH DO。将覆盖城市、运营企业、司机端以及乘客端,可以实现车载大屏娱乐系统、车内机器视觉技术应用、车联网、车内智能控制,还可以实现车内大屏的游戏、直播、点播、唱 K 等娱乐服务。同时,接入智慧城市和智慧交通,可在车内提供城市宣传片广告服务、城市特产订购等消费体验。
不过至于 HIGH DO 的真容,在发布会上盒子汽车并没有细聊。
除了这些,盒子汽车联合创始人、有感科技董事长王哲提到:
盒子汽车规划 240kW 和 480kW 两种超充桩方案,最大电压达 1000V。这套设备具有功率共享、智能调度、矩阵控制、柔性充电、智能收费等优势,预计 2022 年可实现充电 10 分钟续航可超过约 200 公里,2023 年完成充电 10 分钟续航超过 400 公里。
之前广汽埃安也曾公布这项技术,涉及的车型是搭载 6C 超级快充电池技术的 AION V。6C 超级快充电池技术配合的是 480kW 高功率充电桩,搭载超级快充电池技术的 AION V 车型充电时最大电压可达 900V,最大充电电流超过 500A。
这件事,其实想想都能明白,以现有的技术而言,高成本的 1000V 充电方案着实难以迅速推广与铺设。而目前,推广较快、且能够体验到的量产补能方案中,除了蔚来换电站效率最高之外,特斯拉的 V3 超充站 250kW 的最大充电功率应该是最高的了。在之前体验特斯拉 V3 的时候,满功率充电 30 分钟能够补能约 300km 的续航里程。
除了 CTC 电池结构、1000V 充电方案以外,盒子汽车的八爪鱼 2.0 平台甚至还提到了线控制动和线控转向技术。
那么,「刚刚出道」的盒子汽车,在半年后的八爪鱼 2.0 平台上真的能够实现这些技术吗?我还是持一个怀疑态度的。
最后
与滴滴和比亚迪打造的 D1 车型相比,两个车型的出发点都是一致的,都将投入网约租赁的出行市场中。不过,盒子汽车的核心却是「贩卖空间」,通过对出行空间的创新打造出符合用户多样化的出行场景。
对于如今的造车产业来说,面向 B 端的市场的确还是一片蓝海,但盒子汽车究竟能够抢得多少市场,现在还是一个未知数。
在发布会上,盒子汽车联合创始人、有感科技董事长王哲说了一句话:用低配的私家车跑网约车简直太扯了!
这句话说出来,我们似乎听到了盒子汽车骨子里带着的一股「傲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