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常常把蔚來、小鵬、理想、威馬、哪吒等等的品牌成稱為「新勢力」,可就在年終将至的時候,又有一群人不聲不響地跳出來,奪走了這一稱謂。其中,就包括了「盒子汽車」。
與别人不一樣的是,當所有人都把造車這件事的目光放在了 C 端消費者身上時,盒子汽車卻出乎意料地把重心放在了 B 端市場。
聽起來是不是很耳熟?沒錯,上次做這件事的還是滴滴和比亞迪聯手打造的 D1 車型。
昨晚,盒子汽車舉辦了一場品牌和車型首秀,我們來看一下盒子汽車打算怎麼做?又做了什麼?
感覺似曾相識
我們先從産品開始說起。
盒子汽車聚焦 B 端賽道,在昨晚的釋出會上共釋出了兩款車型 BM-400 和 BM-600,我們先來看一下這兩款車的已知資訊:
BM-400(上市時間 2023 年 Q4)
車身尺寸:長 4530mm、寬 1900mm、高 1790mm,軸距 2850mm;
NEDC 續航:420km、530km;
支援 600V 快充,支援換電;
采用三排五座布局。
BM-600(上市時間 2024 年 Q3)
車身尺寸:長 4900mm、寬 1900mm、高 1790mm,軸距 3100mm;
NEDC 續航:600km;
支援 600V 快充;
采用三排六座布局。
根據盒子汽車給出的資訊,BM-400 針對專車、網約車、計程車市場,BM-600 針對中高端租賃市場,未來還将持續探索高端租賃和 Robotaxi 市場。目前,BM-400 車型斬獲 42000 台意向訂單。
兩款車型的外觀造型設計确實像極了「盒子」,兩款車的外觀設計都走的是簡約、未來化的路線。但作為一款用于出行行業的車型來說,真正的設計應該在車内。
以 BM-400 車型來說,車内采用了「1+1+3」的三排五座布局,副駕位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存放行李的儲物空間和自動售貨機。
第二排也采用了單人座設計,靠近滑動門的區域被空了出來,一是為了友善第三排乘客的上下車,二是使用者殘障人士士輪椅的放置與固定。
第三排座椅的三個座椅中設計了一個單人座,被稱為「國王座椅」,這是一個帶有腿托和 30°仰角的商務座椅。
關于車型設計部分,我們目前能夠得到的資訊也就是這些了,那接下來我想一些「我想說的」。
時間回到釋出會前一周,我參加了盒子汽車的閉門鑒賞會,提前見過了 BM-400 車型。當時給我留下的第一印象就是:中國版 Canoo 要來了?
不知道各位還記不記得遠在美國洛杉矶的電動車初創公司 Canoo 和他們的首款電動車産品 Canoo EV?
如果記不起來了,看幾張圖回憶一下。
首先從外觀上來說,盒子汽車的兩款車型也是采用了這樣的極簡設計,而 Canoo 的設計理念叫做 Mobility box,直譯的話可以叫「移動的盒子」。
雖然盒子汽車的 BM-400 與 Canoo 的 Canoo EV 在座艙布局和設計上有一定的差別,但兩款車都摒棄了傳統的座椅布局,也都為更多的出行方式和出行場景進行了不少的設想。
雖說不上一模一樣,但多多少少……
讓我滿是懷疑
BM-400 和 BM-600 兩款車型均基于「自研」的八爪魚 1.0 平台子產品化底盤打造,兩車公用零部件比例為 95%。
從車身資料上也能夠看出來,兩車僅在車長和軸距上略有不同,換句話說 BM-600 也可以被稱為「BM-400 L」。
盒子汽車給出的資訊:
未來将在 2022 年 5 月完成八爪魚 2.0 平台的搭建,這一平台将支援前驅、後驅、四驅三種驅動形式,采用動力電池 CTC 結構,前懸架完全沿用第一代平台,同時采用線控制動和線控轉向的滑闆平台,進一步實作進階智能駕駛功能。
至于動力電池的 CTC 結構,全稱為 Cell to Chassis,沒有獨立的 Pack、模組、甚至連獨立的電池包都沒有,直接将電芯安裝在了地盤上,電池外殼成為了車身結構的一部分。能有效減少零部件的數量和電池組的總品質,減少生産流程,是以有利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并最終提高電動汽車的續航裡程。
目前比較知名的隻有特斯拉将在 2022 年采用 4680 電池的車型上采用 CTC 結構,甯德時代将在 2025 年前後推出 CTC 電池技術。
針對目前亮相的 BM-400&600 兩款車型,盒子汽車還建立了一套互動系統:HIGH DO。将覆寫城市、營運企業、司機端以及乘客端,可以實作車載大屏娛樂系統、車内機器視覺技術應用、車聯網、車内智能控制,還可以實作車内大屏的遊戲、直播、點播、唱 K 等娛樂服務。同時,接入智慧城市和智慧交通,可在車内提供城市宣傳片廣告服務、城市特産訂購等消費體驗。
不過至于 HIGH DO 的真容,在釋出會上盒子汽車并沒有細聊。
除了這些,盒子汽車聯合創始人、有感科技董事長王哲提到:
盒子汽車規劃 240kW 和 480kW 兩種超充樁方案,最大電壓達 1000V。這套裝置具有功率共享、智能排程、矩陣控制、柔性充電、智能收費等優勢,預計 2022 年可實作充電 10 分鐘續航可超過約 200 公裡,2023 年完成充電 10 分鐘續航超過 400 公裡。
之前廣汽埃安也曾公布這項技術,涉及的車型是搭載 6C 超級快充電池技術的 AION V。6C 超級快充電池技術配合的是 480kW 高功率充電樁,搭載超級快充電池技術的 AION V 車型充電時最大電壓可達 900V,最大充電電流超過 500A。
這件事,其實想想都能明白,以現有的技術而言,高成本的 1000V 充電方案着實難以迅速推廣與鋪設。而目前,推廣較快、且能夠體驗到的量産補能方案中,除了蔚來換電站效率最高之外,特斯拉的 V3 超充站 250kW 的最大充電功率應該是最高的了。在之前體驗特斯拉 V3 的時候,滿功率充電 30 分鐘能夠補能約 300km 的續航裡程。
除了 CTC 電池結構、1000V 充電方案以外,盒子汽車的八爪魚 2.0 平台甚至還提到了線控制動和線控轉向技術。
那麼,「剛剛出道」的盒子汽車,在半年後的八爪魚 2.0 平台上真的能夠實作這些技術嗎?我還是持一個懷疑态度的。
最後
與滴滴和比亞迪打造的 D1 車型相比,兩個車型的出發點都是一緻的,都将投入網約租賃的出行市場中。不過,盒子汽車的核心卻是「販賣空間」,通過對出行空間的創新打造出符合使用者多樣化的出行場景。
對于如今的造車産業來說,面向 B 端的市場的确還是一片藍海,但盒子汽車究竟能夠搶得多少市場,現在還是一個未知數。
在釋出會上,盒子汽車聯合創始人、有感科技董事長王哲說了一句話:用低配的私家車跑網約車簡直太扯了!
這句話說出來,我們似乎聽到了盒子汽車骨子裡帶着的一股「傲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