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张汝伦:人类轴心时代的哲学——中国近代为什么没有大文学家?

张汝伦:人类轴心时代的哲学——中国近代为什么没有大文学家?
张汝伦:人类轴心时代的哲学——中国近代为什么没有大文学家?

我们中国近代为什么没有大文学家?张爱玲也好,钱钟书也好,他们的作品就是玩俏皮,措词很刻薄,应和了我们内心的一些阴暗的东西,很少有像雨果、托尔斯泰、契诃夫等世界文豪那样,在作品中体现出他们博大宽厚的胸怀。

——张汝伦

读过外语系的人都知道,在西方文学史上,尤其是在美国文学史上,有一章叫“垮掉的一代”,它是一个文学流派的名称,于1949年、1950年前后在美国兴起。这个流派的代表作家叫艾伦·金斯伯格,他的主要代表作是《嚎叫》,是西方现代派文学的一个里程碑式的著作。

改革开放以后,艾伦·金斯伯格到中国来访问时,已经是一个六十多岁的慈祥老先生了,负责接待他的是冯亦代先生。访问期间,他说:“你们中国是一个诗歌大国,尤其是唐诗,举世闻名,能不能给我介绍一下?”冯亦代先生本来就是研究西方文学的,英语很好,于是就给他翻译了三首诗。第一首诗比较简单,是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可他翻译完之后,金斯伯格却没有任何反应。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中国古诗的魅力和很多共有的象征有关系。月亮的象征,外国人一般都不太能理解。月亮在我们国家是故乡的意象,如果外国人对中国文化了解得不深入的话,是体会不到这种意象隐藏的寓意。所以,冯先生一开始给金斯伯格念这首诗,金斯伯格是不会有感觉的。

张汝伦:人类轴心时代的哲学——中国近代为什么没有大文学家?

第二首诗选得也不好,就是杜牧的《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因为这首诗需要对方要有三国的知识,否则的话,他根本不知道诗歌说的是什么。金斯伯格显然没有这方面的知识,所以他只能干瞪眼。

第三首选的是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在我们今天的人看来,这首只有二十个字的诗很简单,就连小学三年级的学生都能读懂,但翻译出来就是干干巴巴的。可谁知,冯先生刚刚翻译完,金斯伯格就哗啦一下,泪流满面,他还说了一句话:“云太深了。”这首唐诗如果让中文系的教授来讲,他也不一定能够讲得很好,他可以跟你说,这首诗反映了贾岛的修辞风格,但他不会告诉你为什么一个与诗人隔了一千多年的外国人,会在听到这首诗时泪流满面,而且这首诗还是被翻译过的,原意已经大打折扣了。那么,这里面蕴含着什么道理?因为这里面反映了人类最深刻的东西,而且这个最深刻的东西,只有具备一定的哲学思维的人才能知道。

张汝伦:人类轴心时代的哲学——中国近代为什么没有大文学家?

所以我们中国近代为什么没有大文学家?大家可以去看看一些近代的作家们写的东西,很多内容是没有深度的。张爱玲也好,钱钟书也好,他们的作品就是玩俏皮,措词很刻薄,应和了我们内心的一些阴暗的东西,很少有像雨果、托尔斯泰、契诃夫等世界文豪那样,在作品中体现出他们博大宽厚的胸怀。所以如果没有哲学的东西,中国人就很难有教养。

如果你读过契诃夫的小说,你就知道什么叫教养。他有一篇短篇小说叫《打赌》,写的是在沙俄时期,彼得堡的一个大学生穷得要死,可是就想发财,总是幻想着哪一天能成为富翁。一天,他的幻想被一个富豪知道了,那富豪也许是钱多得实在没处花了,就找到他,对他说:“小伙子,咱们俩打个赌好不好?”大学生说:“怎么赌?”富豪说:“我在郊外有幢别墅,如果你能在那里面住十年,足不出户,十年期限到了以后,我就给你一张百万卢布的支票,让你进入我们这个阶层,你干不干?”小伙子听了,欣喜若狂,他想:“我现在二十几岁,经过十年也才三十几岁,人生刚刚开始,到时我就可以成为富豪了,这简直太划算了!”所以他很爽快地答应了,但又提出了一个条件:要富豪给他提供各种各样的书。于是,最初的三年,他通过看言情、武打、侦探等方面的书打发日子,时间很快过去了。第二个三年,他觉得自己还年轻,将来出去以后要是有点知识就更好了,于是他就开始看包含各类知识的书。最后三年,他开始看关于人的境界的书,要开始探索人生的秘密,然后他就把神学、宗教学、哲学这类书拿来看。很快,十年过去了,约定的时间到了,富人坐着马车来了,准备把支票送给小伙子。可小伙子看了一眼,就把支票撕掉了,随后他淡淡一笑,对富人说:“谢谢你,我现在已经不需要了。”

张汝伦:人类轴心时代的哲学——中国近代为什么没有大文学家?

我想,这样的作品,中国的作家是写不出来的。因为要想写出这样的作品,作者首先就要对人性有一个坚定的信念,不是通过讽刺、挖苦人的不堪和可笑,来衬托自己的超脱,而是需要一种悲天悯人的胸怀。

导师

张汝伦:人类轴心时代的哲学——中国近代为什么没有大文学家?

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上海市中西哲学和文化比较学会副会长、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哲学学院中国哲学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国外社会科学》杂志特约编委,《当代中国哲学丛书》主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研究方向是德国古典哲学、现代德国哲学、政治哲学、道德哲学、先秦诸子、儒家哲学等。

此文据讲座录音整理,独家版权,转载请务必联系;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编辑:牛亚杰

审核:高巧燕

宫玉振 |曾国藩“明、辣、慎”的处世智慧

侯建新|最早的文明发源地

薛天纬 |诗中皇帝酒中仙

李存山 |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

李伯谦 |中国古代文明由王国向帝国阶段的演进

视频号开通啦!敬请关注!

张汝伦:人类轴心时代的哲学——中国近代为什么没有大文学家?

让阅读成为习惯 让灵魂拥有温度

秉承传统 契合当代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