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老了,如果老伴儿先走了,有几件糊涂事,无论多难过都不能做

老了,如果老伴儿先走了,有几件糊涂事,无论多难过都不能做

图/源自网络 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家茨威格说:“一个人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在人生的中途、富有创造力的壮年,发现自己此生的使命。 ”

每个人的存在,都有不一样的意义。如果你能找到自己,那么不管周围的环境发生怎样的改变,你都可以勇敢地往前走,不会因为一点打击就一蹶不振。

时光飞逝,我们无法让它过得慢一点,生老病死,每个人都要经历。

当身边的伴侣,有一天突然离开的时候,你的内心一定是痛苦的,也许你会觉得往后的生活,不会再有色彩。

有些老人,习惯把未来的希望都寄托在伴侣身上,当对方意外离开自己的当下,为了摆脱内心的恐惧和不安,就会做出很多不理智的行为。

结果,只会让自己的生活过得越发糟糕。

我们同小区的陈阿姨,从六十岁开始一个人生活,她的老伴儿因为癌症离开了这个世界,她无法接受这个沉痛的打击,却也不得不去面对。

儿女建议她搬过去跟他们一起住,但她拒绝了,她觉得人老了,终究还是要学会依靠自己。

后来的她慢慢看透了,活明白了,再也不把人生的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而是学会了取悦自己。她的经历给很多老人敲响了警钟,如果有一天,老伴儿不在了,不管你多难过,有几件糊涂事也千万不能做。

老了,如果老伴儿先走了,有几件糊涂事,无论多难过都不能做

一:不要把全部积蓄都给子女,要为自己留后路

很多男人是不懂得为自己留后路的,当子女有事需要帮助的时候,甚至会拿出全部的身家去支持,似乎这是自己分内的义务。

可实际上,从子女成年的那一刻起,就理应负担自己的人生了。

我们身为父母,能帮就帮一点,不帮他们也没有理由道德绑架,不要以为对孩子好,就是无止境地付出,人终究还是要自私一点,懂得为自己而活。

如果老伴先走了,余生,你更应该懂得为自己打算。

记得不要把全部的积蓄都给子女,虽然你们之间有着无法分割的血缘关系,但是人心都是自私的,想要余生过得顺心和自在,一定要懂得为自己留退路。

身上有钱,才有底气面对往后的每一天,否则只会更加患得患失罢了。

老了,如果老伴儿先走了,有几件糊涂事,无论多难过都不能做

二:人心很复杂,婚姻很现实,不要冲动再婚

很喜欢周国平说过的一句话:“唯有内心富有丰盈,方能从容抵抗世间所有的不安与躁动。”

当你能满足自己的心灵需求,就可以更好地掌控人生的方向。

有些老人,当另一半离开后,无法面对当下的孤独感,便会赶紧再找老伴儿。可是人心很复杂,婚姻很现实,冲动再婚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

你永远不知道,你选择跟你随便凑合着过日子的那个人,能不能跟你交心,如果能是一种幸运,如果不能,则是一种常态。

就像《都挺好》里的苏大强一样,爱人去世后,没有人照顾他,子女工作也很忙。他和保姆才接触一段时间而已,就陷进去了。不管儿女怎么劝说,都听不进去。

可是保姆的动机并不单纯,不过是觉得苏大强有套房子罢了,根本就不是真心想要和他好好过日子。

不论男女,找对伴侣都很重要,一旦和错的人结婚,生活反而会过得比单身还要糟。

老了,如果老伴儿先走了,有几件糊涂事,无论多难过都不能做

三:不要放弃自己,要积极乐观得面对往后的生活

鲁豫在《偶遇》中写道:“我们或许都曾经,或许正在经历各自的人生至暗时刻,那是一条漫长、黝黑、阴冷、令人绝望的隧道。”

生活不可能是顺顺利利的,每个人都要独自面对,人生不同时刻的艰难。但当你勇敢走过那条漫长的隧道后,就会重新看见光亮,也能再一次感受到生命的可贵与美好。

到了晚年,如果老伴儿先走了,不论当下的你有多难过,都记得不要放弃自己,要积极面对生活。

内心真正成熟的人,可以快速调整心态,不会被负面的情绪所捆绑。哪怕是面对生离死别,他们在跌倒后也能快速地站起来。

当你用乐观的心态,去看待眼前发生的一切,就不会自怜自艾了,而是会努力让自己的生活变得充实、有趣。

平时,可以和朋友一起吃饭,或者多培养一些爱好等等。当你的日子过得充实了,就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多想了,到那时候,你会拾起对于生活的热爱。

老了,如果老伴儿先走了,有几件糊涂事,无论多难过都不能做

我们无法阻止老去,但是可以选择老去的方式。如果有一天,你和老伴儿必须有一个人先走,那么我希望留下来的那个人,能带着离去的人对于生活的热爱,加倍地用心和努力,走完余生。

只有这样,他在另一个世界才会安心,只有这样,才能不辜负曾经的爱和期待。

END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