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全家有四位校友,为什么他们喜欢这个地方?华东理工大学8800多名新生誓言奏青春之歌

作者:文汇网
全家有四位校友,为什么他们喜欢这个地方?华东理工大学8800多名新生誓言奏青春之歌
全家有四位校友,为什么他们喜欢这个地方?华东理工大学8800多名新生誓言奏青春之歌

9月28日下午,以"不怕风不怕雨,使命责任"为主题的华东理工大学2020年新生开学典礼在奉贤校区体育场举行。8800多名本科生和研究生齐聚一堂,身着不同颜色的文化衬衫,挥舞着鲜艳的五星红旗,脸上洋溢着生机与期待。仪式上,华力人的故事,点燃了新生的责任感,奏响了新生的青春歌。

一家四口是校友,大一新生韩冰强的华力情结

"我的华力情结来自于传承,来自价值,来自意义,来自忠诚,来自温度。韩兵强,本科代表,化学工程学院化学医学2020班5班成员,是"中国二代",也是家族中的第四个华力——他的父亲、哥哥、嫂子都是华力校友。

全家有四位校友,为什么他们喜欢这个地方?华东理工大学8800多名新生誓言奏青春之歌

作为"在SARS中诞生,在新冠中考试"的候选人,韩秉强深刻体会到疫情对学习和生活的影响,在化工行业爆发期间起到了重要作用。疫情发生后,当口罩和防护服供不应求时,工厂技术人员加班加点地制作高规格口罩,以保护人们的生命和健康;疫情让他明白,化工、药品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基石和保障,化工、制药人才在国家面临危急形势时,不怕辛苦担担。

"华力有这样的内涵,传授专业知识,培养专业人才。这就是我坚定地选择华力、化工和制药的原因。"韩秉强说。

进入华里后,韩秉强感受到了学校的温度。韩秉强说,相比他父亲上学的时候,30年后,华力的学习环境更加舒适,教师更加丰富,课程类别更加丰富,欢迎志愿者活跃在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地方,学生活动是为每一个家庭特殊情况的学生的梦想保驾护航。

关于如何在华力书写未来,韩秉强郑重承诺:从今天起,将以"勤奋求真"为行为准则,以"启迪明德"为理想信念,雄心勃勃,培养高尚的品德,决心努力工作,坚持不懈,坚持不懈,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在生活中辛勤耕耘,勇于承担时代历史责任,励志学习,艰苦训练,为了实现"两个百年"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在实践中建立目标,用你在职业中学到的东西给别人"好药"

张纳伊夫是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2020年的研究生,既是大一新生,也是在华立校园度过了四年的老华丽。

在社会工作专业本科学习期间,她不仅出色地完成了学业,而且在社会实践中也逐渐确立了人生目标。

全家有四位校友,为什么他们喜欢这个地方?华东理工大学8800多名新生誓言奏青春之歌

在上海长寿街,张和他的同伴们通过4000多个认知筛查量表了解了这组特殊的老年阿尔茨海默氏症患者,之后,他们与社区专家合作设计并完成了20多项大脑激活活动,成功帮助18名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康复。

2019年夏天,张天真地去了香港的何文天社区实习。在许多不眠之夜,她和当地社工在街头寻找无家可归的青少年,倾听他们内心的痛苦,引导他们热爱生活,看世界,形成自我改变的内生动力。

这些宝贵的经验,让张天真地知道,少校可以好药改善别人的境况。"社会工作对我来说,不仅是专业的,不仅是一种热爱,更让我产生了使命感。张天真地说。

新冠肺炎爆发后,张某天真而积极地投入到家乡抗击疫情的斗争中,因为利他主义,帮助他人,帮助他人等职业价值观。2月10日,张某成为烟台市街头的一名志愿者。她的主要工作是收集有关该街道16个社区的流动人口信息,访问困难家庭并满足需求。

几年前,一对老年夫妇从湖北省回家,他的妻子告诉工作人员,回国后,邻居和亲戚开始疏远他们,她和爱人的情感受到了影响。张与社区工作者一起评估了家庭的需求,并制定了支持计划,包括科普和医学知识,关注心理健康以及建立社会支持网络。

张奈认为,虽然家庭是个案,但也反映了疫情下普通人回国生活。由于这种服务经验,她更加意识到社会工作在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的重要性,而中国在这方面的人才仍然稀缺。

作为华力社会工程系的本科毕业生,张乃经历了学校和专业多年发展所积累的成就。因此,站在人生选择的十字路口,她坚定地选择了华力,选择了社会工作者,希望今后能为推动行业发展、社会治理现代化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

曲靖平校长:青年奋进,担当前锋

全家有四位校友,为什么他们喜欢这个地方?华东理工大学8800多名新生誓言奏青春之歌

开幕式上,华东理工大学校长曲京平以"青年奋进,带头"为主题发表演讲。

曲景平指出,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斗争让同学们历经了训练,收获了成长,同学们也以不懈的努力和优异的成绩顺利进入华力,华力因为你而更加振奋人心。

时间汇集人才,使命召唤向前迈进。曲经平着眼于"使命",引进了华立与祖国命运同仁,与时俱进,为党教育人民,为民族教育人才,如今成长为国际知名、有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奋进之路:1952年,当国家处于垃圾崛起状态时, 肩负起责任 华东化工学院应运而生,使命和国家期望应运而生,1964年,在国家急需帮助的时候,近千名师生告别亲人,在四川省自贡市黄泊岭上建造了华力西南分校,建起了"652工程"历史纪念碑 建校68年来, 在教育走向国家的道路上,科技强国,创造了一大批重要成果,投入到工业化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从勤劳的张江树先生在路上到创始人华力,在学习的路上互相帮助,两对床友王继明、舒兴天和南泽文、闫大鹏,信奉"汗水哲学",带领团队克服了"卡脖子"的困难,于遵红先生, 一位著名的煤化工专家,随后带着足迹测量中国农村,一生雄心勃勃的在"三农村"社会学院教授曹金清,前往云南寻找脱贫之路的华力师生一线,曲景平一一讲了几代华力人的爱国奋斗, 勇敢攀登巅峰事迹,激励学生以身作则,与时俱进,担当华力人的角色。

对此,曲景平向全体新生提出了四大希望。

第一,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和坚定的理想信念。以张江树等老一辈华力为榜样,厚厚地种下国情,坚定的理想信念,做最坚定的爱国精神的推动者、实践者、传播者。

第二,坚持吃苦耐劳,练功。要始终保持学习的热情,传承"在华立学习"的优良学习作风,让勤奋学习成为青年远航的动力,使成长能力成为青年战斗的能量。

第三,坚持科学精神,勇于开拓创新。要继承和发扬华力人勤奋创新、求真务实、勤奋的品格,成长为优秀的创新型人才,用创新点燃青春的梦想。

第四,坚持知识与实践的统一,融入强国实践。要推广知识实践,求知,积极参与社会实践,锻炼,增进人才,在祖国土地上写论文,把理论知识服务于社会实践。

选择华力来选择责任,进入华力去承担责任。曲景平强调,面对新时代的新机遇、新挑战,希望同学们大力弘扬抗疫的伟大精神,将个人梦想带入时代的洪流,在书海和山中学习"拼搏求实"的精神,在广阔的世界中践行"启迪民"的最佳境界, 成为民族复兴时代的新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