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此人不忠不义不仁不孝,四恶俱全,为何被小说写成三国头等英雄?

此人不忠不义不仁不孝,四恶俱全,为何被小说写成三国头等英雄?

我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忠义仁孝更是处世准则的基本要求。回顾三国时期的人物,忠义仁孝俱全之人并不多,即使是以广施仁德著称的刘备也会打自己的“小算盘”。而今天我们说的一位三国人物,此人不忠不义不仁不孝,四恶俱全,却为何被小说写成三国头等英雄呢?

此人不忠不义不仁不孝,四恶俱全,为何被小说写成三国头等英雄?

三国本就是处于战乱年代,成王败寇更是家常便饭,谁有本事谁当家,没本事的就“站队”,站队正确即使不能扬名立万,也能跟着分一杯羹。所以我们在三国中,经常会看到今天跟这个将军走,明天跟另一个州牧混,为了利益都会有自己的“小算盘”。

此人不忠不义不仁不孝,四恶俱全,为何被小说写成三国头等英雄?

首先,《三国演义》的主旨是尊刘贬曹,曹操即代表“邪恶”,而马超作为刘备阵营的人,自然是要被罗贯中追加光环的。我们都知道《三国演义》中导因为果,以马腾衣带诏事败被杀,马超为报父仇方才起兵雪恨,而正史中却是马超掌兵后,全然不顾其父、兄弟、妻儿和阖族老小的安危,竟与父亲的仇人韩遂相勾结。韩遂虽和马腾结拜过异姓兄弟,却是杀过马腾妻子的,马超为了拉拢韩遂,竟然对韩遂说:“如今,马超弃父,以韩将军为父。韩将军亦当弃子,以马超为子。”

此人不忠不义不仁不孝,四恶俱全,为何被小说写成三国头等英雄?

有一天,楚王彻底发怒,下令要杀了伍奢,费无忌又对楚王说,伍奢还有两个儿子,都很有本事,不除掉他们,必将成为祸患,不如现在利用他们的父亲当人质,把他们骗来一并除掉,这样就可以永绝后患了。楚王依计派人对伍子胥兄弟俩说:你们两个来,我就饶你们父亲的一条性命,如果不来,我现在就杀死你们的父亲。

精明的伍子胥看出了楚王的诡计,他对哥哥说,楚王在欺骗我们,我们去了,只有死路一条,但老实忠厚的哥哥并没有听伍子胥的,执意要只身前往救父,最终被楚王一起杀死。而选择了逃跑的伍子胥听说太子在宋国,便前往宋国投奔太子去了。父亲有难而不去救助,这是伍子胥“不孝”。

此人不忠不义不仁不孝,四恶俱全,为何被小说写成三国头等英雄?

有人说“关羽牺牲刘备大哭呕血,张飞遇害刘备只说了四个字”,这就是把演义小说和三国正史混到一起胡说了,正史中的刘备,关羽张飞死了他都没哭:张飞遇害早在刘备预料之中,关羽死后,刘备欢欢喜喜忙着登基称帝——见过了太多生离死别,刘备要是动辄痛哭流涕,那就不配称作一代枭雄了。

当然,刘备也哭过,但却不是哭关羽张飞,而是哭庞统法正:“进围雒县,统率众攻城,为流矢所中,卒,时年三十六。先主痛惜,言则流涕。”“先主立为汉中王,以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明年卒,时年四十五。先主为之流涕者累日。”

此人不忠不义不仁不孝,四恶俱全,为何被小说写成三国头等英雄?

“弃父”两个字,从为人之子口中说出,无比悲哀。马超起兵造反在前,曹操杀马腾在后。弑父这一恶名,在孝为先的汉朝,马超要背负一辈子。不过,在《三国演义》里,罗贯中运用乾坤之笔把时空倒转了过来:先是马腾一家被杀,然后马超梦见身卧雪地群虎来袭,接着堂弟马岱踉踉跄跄逃来,说伯父一家被曹操所杀,马超哭倒在地,随即联合韩遂起兵,为父报仇。

马超的不忠,我们可以把他解释为对“汉朝”天子的不忠。不过在当时战乱的年代,都想称霸一方,不仅仅是马超,放眼看那些诸侯没有几人还对汉室“忠心”了。“不忠”这一点可以不作重点分析。

此人不忠不义不仁不孝,四恶俱全,为何被小说写成三国头等英雄?

之后一场事件,马超把自己的“不义不仁不孝”演绎得淋漓尽致,那就是他的起兵反曹之举。马超一表人才、一身武艺,在那样的战乱年代走到哪里都是“香饽饽”,可是他却目中无人,曹操几次封官都拒绝任职,只在凉州留守,可以看出马超是非常有野心或者是桀骜不驯之人。

此时的马超浑然不顾在朝为官的老爹马腾,他的造反之举直接把他的老爹送上了断头台。马超毕竟也是有真本事之人,在马超的反击之下,几次死里逃生的曹操心有余悸,便抓捕在邺城的马超父亲马腾,二弟马休,马铁等泄愤,计三族人,全部斩杀。

此人不忠不义不仁不孝,四恶俱全,为何被小说写成三国头等英雄?

马超的不忠不义不仁不孝之举,不但断送了家人的前程,更是断送了三族人的性命,做事不顾后果,只顾一己私利,本来抓得挺好的一手“王牌”,结果被他打得稀烂。最后走投无路之下才投靠了刘备,大概是沾了刘备的光,小说中的刘备可是“正方”代表,所以马超也戴上了头等英雄的光环,至于人品早都已经被标榜的“才能”所掩盖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