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五虎上将与五子良将的最后较量:一方心有不甘,一方胜之不武

本期的三国战争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七十六回,发生在樊城之战期间,主要人物有徐晃、关羽和关平。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

五虎上将与五子良将的最后较量:一方心有不甘,一方胜之不武

徐晃得到曹操的军令,前往樊城解围。有探马来报,说是关平屯兵偃城,廖化驻扎在四冢,两人前后设立了近二十个营寨。于是,徐晃下令由副将徐商、吕建打着自己的旗号与关平交战,自己率领五百精兵突袭偃城的侧后。

五虎上将与五子良将的最后较量:一方心有不甘,一方胜之不武

徐商和吕建与关平交锋后,佯装失利,率军后撤。不明真相的关平紧追不舍,一直追了二十多里。此时,有部下报告说偃城火起,关平连忙率部返回。但就在关平返回途中,徐晃率部拦截。关平不敢恋战,只得转道赶往四冢。此时,廖化告诉关平,听说荆州已被吕蒙夺取。

五虎上将与五子良将的最后较量:一方心有不甘,一方胜之不武

就在两人交谈之际,部下来报说第一屯被徐晃占领。廖化率部反击,却中了徐晃的计策,被杀得打败,只好夺路而逃,前往关羽的营寨。二人与关羽见面后,将荆州被占的消息告诉关羽。关羽认为这是曹军故意散布的消息,不足为信。这时,徐晃率部前来挑战。关羽披挂上马,来到两军阵前与徐晃见面。

五虎上将与五子良将的最后较量:一方心有不甘,一方胜之不武

徐晃与关羽在阵前一番叙旧后,突然高呼:若取得云长首级者,重赏千金。关羽大怒,拍马直扑徐晃。双方大战八十多个回合,不分胜负。关平担心父亲有失,鸣金收兵。

五虎上将与五子良将的最后较量:一方心有不甘,一方胜之不武

此时,樊城守军突然开城发动攻击,徐晃率部进攻,对关羽形成夹击之势。关羽大败,逃往襄阳。此时此时,关羽才得知荆州真的被吕蒙占领,不得不调整部署,一面派人向成都求援,一面率部经陆路回援荆州。

五虎上将与五子良将的最后较量:一方心有不甘,一方胜之不武

小说中提到的关羽与徐晃在樊城附近的这场大战,在历史上的确发生过,这也是“五虎上将”与“五子良将”之间的最后一次较量。在真实的历史当中,这场战斗的经过也确如小说所描述的那样,是徐晃与关羽之间的一次战术比拼。

五虎上将与五子良将的最后较量:一方心有不甘,一方胜之不武

据《三国志》相关传记记载,于禁所率七军被关羽歼灭后,曹操立即向襄樊战场派遣了徐晃前来支援。不过,徐晃此时手中的兵力仅有数千新兵,远不是关羽的对手。因此,曹操命令徐晃不得在后续增援部队到来之前与关羽发动决战。

五虎上将与五子良将的最后较量:一方心有不甘,一方胜之不武

徐晃接令后,立即向关羽所部驻扎的偃城一带发动试探性进攻。为了迷惑对手,徐晃在战前散布消息,宣称将对守军发动围攻。守军既不知道徐晃的军队数量,也没有识破徐晃的计策,尚未交手便烧毁营寨后撤。徐晃就这样不费吹灰之力拿下该城,很快便进至阳陵坡一线。此处距离关羽设在樊城外围的防御圈仅有三丈左右。

五虎上将与五子良将的最后较量:一方心有不甘,一方胜之不武

此时,不少徐晃部将认为应该尽快向关羽发动进攻,早日打通与樊城的通道。不过,这个建议却遭到了徐晃的拒绝。徐晃认为,敌我兵力相差悬殊,贸然发动进攻将难以取胜。因此,徐晃不顾众将的反对,下令全军就地设防,不准发动进攻,等待曹操的援军到来。

五虎上将与五子良将的最后较量:一方心有不甘,一方胜之不武

没过多久,曹操派遣的十二营约一万多精锐赶到,徐晃实力大增。直到此时,徐晃才下定决心,向关羽的阵地发动攻势。在徐晃的猛烈攻击下,樊城外围阵地相继失守。关羽得知这一消息后,不得不亲自率领五千兵马迎战徐晃。

五虎上将与五子良将的最后较量:一方心有不甘,一方胜之不武

历史上徐晃与关羽在战场上的见面,也的确如小说描述的那样。关羽在被迫投靠曹操期间,与徐晃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以“大兄”相称。两人见面后,有过一番叙旧。此后,徐晃忽然对己方将士高呼一声:“得关云长头,赏金千斤。”两军随即爆发一场混战。

五虎上将与五子良将的最后较量:一方心有不甘,一方胜之不武

从双方的兵力对比来看,关羽在襄樊一线的总兵力大致在三万人左右,徐晃的兵力不足两万。但此战的结果却令人惊讶,关羽遭遇了一场失利。在徐晃所部的追击下,有部分将士被迫跳进了汉水,被活活淹死。

五虎上将与五子良将的最后较量:一方心有不甘,一方胜之不武

在这场己方兵力稍占优势的情况下,关羽为何会失利呢?主要原因有两个。首先是在徐晃与关羽混战期间,曹仁的樊城守军及时出城夹击关羽,令关羽所部腹背受敌。不过,从这场战斗结束后关羽依然可以率部回援荆州对抗吕蒙来看,关羽的损失并不大,否则他也不敢刚刚遭遇失利就再去对阵东吴。其次,在此战开始之前,徐晃按照董昭提出的计策,向樊城守军及关羽所部散布荆州被吕蒙占领的消息。此举不仅令曹军士气大振,也令关羽所部再无斗志。

五虎上将与五子良将的最后较量:一方心有不甘,一方胜之不武

如果单单从这场战斗的结果来看,作为关羽的一方尽管失利,但可谓是心有不甘,并非输在实力不济上,而是输在了军心不稳。而作为徐晃而言,虽然这一仗取得了胜利,但却是胜之不武。如果没有荆州大本营这一消息对关羽造成巨大冲击,这场战斗谁胜谁负还尚未可知。

参考书籍:《三国志》、《三国演义》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