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雍正王朝》四爷胤禛是何时决定争夺皇位的?

冯尔康著《雍正传》,认为老四胤禛参与争夺储位的政治活动主要在一废太子之后,而在此之前,胤禛多以“

富贵闲人

”的状态自居,专攻佛理诗画,基本没有参与夺嫡的意思。在一废太子中,老四胤禛基于自己替补无望,故而采取了维护旧太子胤礽的态度,得到康熙皇帝的褒奖。但是胤禛心中并不十分高兴,对康熙皇帝的褒奖显得诚惶诚恐,因而上言说:“

皇父褒嘉之旨,臣不敢仰承

。”(《清圣祖实录》)

《雍正王朝》四爷胤禛是何时决定争夺皇位的?

《雍正王朝》剧照

为什么胤禛对康熙皇帝的褒奖“

不敢仰承”

呢?原因其实很简单,一是太子胤礽复立,自己对储位替补无望;二是皇太子废而复立,事关重大,要是太子将来再出事,胤禛必受牵连,趁早拒绝了康熙皇帝的嘉奖,以免遭众兄弟们的妒忌。

一废太子时候皇室变动的幅度是巨大的。弘旺编《皇清通志刚要》中记载:“

康熙四十七年九月,皇太子、皇长子、皇十三子圈禁。

”“

十一月,上违和,皇三子同世宗皇帝、五皇子、八皇子、皇太子开释

。”也就是说胤礽、胤祉、胤禛、胤祺、胤禩、胤祥都被康熙皇帝囚禁过,才有“

开释

”一说。对于“囚禁”一事,老四胤禛的内心是惶恐不安的。如果说此时老四胤禛就开始决定争夺皇位,是不符历史实际的,因为他没有必要维护被废的太子。但是太子胤礽被废立的过程却让胤禛看到了希望和曙光,这才是胤禛内心变化的主因。

《雍正王朝》四爷胤禛是何时决定争夺皇位的?

这是一废太子时候的历史真实背景,有助于我们对电视剧《雍正王朝》有关情节的分析。下面,我们就着电视剧《雍正王朝》来分析一下胤禛何时决定争夺皇位的。

1.太子党人的烦恼

如果老四胤禛真的是一位“富贵闲人”,他就没有必要在黄河发大水的时候,冒着得罪老八胤禩的风险,到户部清理账目,更不会冒着得罪整个八爷党的风险,到江南筹款赈灾,专门“打劫”老九胤禟的门人任伯安。

为什么胤禛敢这么做?

主要来自两方面的支持,一是康熙皇帝。这是主要原因,因为老四胤禛知道康熙皇帝需要为他分忧的皇子干实事;二是皇太子胤礽。胤礽是储君,是未来的皇帝,相比于八爷党,太子胤礽这颗大树还是要比老八胤禩强得多,至少,他们不会背负争夺储位的恶名,名正言顺的为太子办差,也算是为皇帝办差。

《雍正王朝》四爷胤禛是何时决定争夺皇位的?

老四胤禛还份属于太子党,这个名号对于“自有主见”的老四胤禛来说,在当时当下的情况下,是具备巨大优势的。如果这位皇太子将来当上了皇帝,那么老四胤禛也绝不会遭受打击,而处处试图推翻太子的八爷党,就会是灭顶之灾;如果这位皇太子将来当不了皇帝,那么现阶段也可以利用太子的资源,组织发展自己的势力,相准时机进行有效的剥离。

问题的关口就在于第二个“如果”,因为皇太子胤礽从册立那天起,就充满着诸多不稳定因素。康熙皇帝倾注了大量心血培育太子,然太子不修德,与庶母有染,政务废弛,卖官鬻爵,缺乏一个君王应有的素质。这一点,康熙皇帝看在眼里,老四胤禛当然也看在眼里,那么,一直对储位虎视眈眈的老八胤禩更是讳莫如深。

《雍正王朝》四爷胤禛是何时决定争夺皇位的?

于是,在江南,老四胤禛请到了一位高人邬思道,名义上是为世子请的老师,实则是因为邬思道的一篇文章,摘文即邬思道与雍正初次见面,胤禛吟道:

朝廷待其不为薄矣......二君设心何其谬也?独不感天听若雷、神目如电?呜呼!吾辈进退不苟,死生唯命,务请尚方之剑斩彼元凶,头悬国门,以儆天下墨吏...

...”

这是邬思道十年前的一篇文章,胤禛说:“

是真文章自能流传千古

!”

邬思道的文章大意是对天下贪官污吏的痛恨,对朝廷整顿吏治的期盼,可谓抓住了当时朝廷问题的主旨,胤禛需要有特别才能的人才辅助自己做更多更大的事,这些更大的事包括决定争夺皇位吗?未必见得,恰恰是因为第二个“如果”带来的若干风险。

《雍正王朝》四爷胤禛是何时决定争夺皇位的?

很快,追收国库欠款的事情就摆在了面前。胤禛身为太子党人,棘手的事情接踵而来。果然,因为追欠操持过急,逼死魏东亭,老十胤?当街卖家当,邓元芳等人借款放贷成漏网之鱼,太子也卖官鬻爵,让老四陷入孤立的境地。等康熙发现问题的根源所在的时候,为时已晚,只得草草收场,让皇太子胤礽卖乖得了好。

随即而来的刑部冤狱案,更是让胤禛如坐针毡。因为邬思道说这件事必然牵连太子,若翻出太子就将不容于天下,最终不容于皇上。害得胤禛将自己弄成伤风而推掉了这件差事。

老八胤禩果然在背后捅了皇太子一刀,作为老八来说,是主动出击要干掉太子,但是作为老四而言,那就是自己撬翻自己了,这个罪过如何让自己剥离,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雍正王朝》四爷胤禛是何时决定争夺皇位的?

后来八大山庄事件,直接导致一废太子发生。大家可以看见,从黄河发大水到一废太子,老四胤禛一直就是太子党人,引进邬思道这个外援,胤禛的选择只有两种,一是太子安好,跟着太子将来荣华富贵自不必说;二是太子不好,如何利用太子资源有效剥离。这个阶段,老四胤禛根本无法顾及是否争夺皇位,因为他头上还有一位太子。

2.一废太子时的变化

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对一废太子的情形基本还原了历史。可以想见,老四胤禛在一废太子之后,康熙公开要求推举新太子的时候,保举旧太子胤礽复立是一件很危险的事,因为会遭受来自八爷党的妒忌,这样,双方的冲突就会立马显现,八爷党针对的就将会是老四胤禛。

我们姑且将邬思道分析放在一边,这还要取决于老四胤禛本人对时局和康熙皇帝心意的敏锐洞察力。秋猎期间,康熙皇帝将蒙古王公赏给太子的金如意作为狩猎奖赏,是一个对太子极其不利的信号,随后,康熙皇帝又将金如意赏给了小小的弘历,这说明,康熙皇帝对太子胤礽的不满意已经十分严重,但是并没有到要废黜他的最后底线。

《雍正王朝》四爷胤禛是何时决定争夺皇位的?

而所有夺嫡表现越加剧烈的情况却发生在八大山庄的当晚。老大胤褆想“除去庆父之忧”,老三胤祉揭发老大诛魔太子,老康熙被气得差点昏死。这个时候,正如冯尔康所言,此时的胤禛并非胤礽的替补,康熙皇帝需要缓一缓,暂时缓和“九王夺嫡”的白热化程度,断不会轻易确立新的太子人选。老八胤禩被公推成为新太子,只能成为康熙皇帝重点敲打的夺嫡对象,即或是选票最多,康熙皇帝也不会给他任何出路。

这就是对时局的敏感,邬思道采取建议胤禛保举废太子的做法,是深得康熙皇帝心意的。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康熙中意的并不是皇太子胤礽还有救,他中意的是胤禛和自己的想法雷同。因为胤禛一直是太子党人,康熙皇帝或许认为他不过就是为了表明自己的忠心维护皇太子,所以,胤禛的这次保举其实还隐含着风险,他还无法完全剥离出来,成为康熙皇帝需要的“那个人”。

胤禛无法完全剥离自己,就无法决定争夺储位。

《雍正王朝》四爷胤禛是何时决定争夺皇位的?

3.二废太子时的变化

事情的转折来自二废太子,确切的说,是因为火烧《百官行述》。一废太子前,老四胤禛可谓是努力为朝廷办差,身为太子党人,别无选择。一废太子之后,胤禛则是为了剥离出太子党而努力了,如果没有剥离,他是无法进行夺嫡的。

为了取得《百官行述》,老四胤禛不惜牺牲江夏镇七百多人的性命为代价,无非就是获得一个先行主导权,在争取人心上先行一步。

《百官行述》涉及朝廷官员几百号人,要是留给狗急跳墙的皇太子,则会成为朝廷祸患,若是留给八爷党,则人心必为老八胤禩所得。

《雍正王朝》四爷胤禛是何时决定争夺皇位的?

要命的是,皇太子胤礽很愚蠢,居然亲自写信给任伯安,留下了致命的把柄,而这个把柄,被老四胤禛掌握了。

老四胤禛一把火烧毁了《百官行述》,争取了人心,这与胤礽的目的是背道而驰的,胤礽也很无奈,况且这还受到康熙皇帝的认可。而对于那封信,则利用雍王府的高福背叛,转移到八爷胤禩府上,由胤禩交由掌管兵部的胤禵呈交康熙皇帝,最终将胤礽逼上谋反的道路。

而此时的康熙皇帝,给了胤禛一个绝好剥离自己的机会,那就是奉命捉拿谋反的皇太子胤礽。

由太子党的人捉拿太子,这本身就是洗白自己的绝好机会。走到这一步,老四胤禛才算真正剥离开太子党。

《雍正王朝》四爷胤禛是何时决定争夺皇位的?

火烧《百官行述》,老四胤禛争取了人心,奉命捉拿太子胤礽,老四胤禛剥离太子党,这两件事,才是开启胤禛夺嫡的开始。

综上所述,我们即可得出结论,胤禛在此时,已经完全摆脱头上太子党的名号,并争取了朝廷很多官员的人心,剥离出太子党,正式步入争夺皇位的斗争,而此前不过都是跟着局势走,边走边看,等待时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