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从寄人篱下到自立门户,朱元璋的第一桶金,攒得有点难

无论做什么,想要成就一番事业,都需要第一桶金,打仗手上要有兵,做生意要有本钱,没有这些启动资源,我们后面的事情都进行不了,而第一桶金的积累,往往是最艰难的。

1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出身穷苦农民的朱元璋,在乱世中投靠了红巾军领袖郭子兴。

后来由于战功卓著,朱元璋被郭子兴提拔为亲兵队长,还将干女儿嫁给了他。

再后来,朱元璋被自己的小舅子陷害,差点被郭子兴杀死于狱中,最后虽化险为夷,大家明面上又重归于好,但彼此心中的隔阂是越来越大。

郭子兴的根据地在濠州,有一日郭子兴收到战报,离濠州(今安徽省凤阳县,朱元璋的老家)不远的徐州已经被元军收复。原来占据徐州的起义军李二兵已经败逃。

从寄人篱下到自立门户,朱元璋的第一桶金,攒得有点难

▲濠州与徐州地理位置

随后又过了不久,守城兵卒来报,原来李二兵手下的赵均用和彭大两个头领前来投靠。

郭子兴得知后非常高兴,命令打开城门,迎接这两位头领。由于都是农民起义军,所以三人聚到一起后相谈甚欢。

但让三人都没想到的是,就在三人把酒言欢之时,元军统帅贾鲁已经率大批人马杀到城下。一时间濠州城下危机四伏。

郭子兴召开军事会议商讨对策,朱元璋首先发言,他建议,坚守城池、坚壁清野,等元军的士气逐渐衰落后,再将其一股拿下。

然后是新投靠的彭大发言,彭大首先肯定了朱元璋的计策,然后他又将郭子兴吹捧一番,说郭子兴自起兵以来战无不胜,现在也不能让人小瞧,应当出城与元军决战,杀一下对手的锐气,并表示自己会率本部人马鼎力相助。

郭子兴听从了彭大的建议,出城与元军决战,结果大败而回,全靠朱元璋死死守住城池,才不至于丢掉根据地做丧家之犬。

从寄人篱下到自立门户,朱元璋的第一桶金,攒得有点难

▲郭子兴|剧照

刚被郭子兴收容的彭大,明知元军强大,为何还要劝郭子欣出城决战?因为他在徐州城被元军打败,现在想借郭子兴的势力复仇。

所以有时你帮助了别人,别人对你的第一反应也许不是感激,而是利用。因为你拥有的实力,正好可以作为别人复仇的工具。因此在仇恨面前,人类都是自私的动物。

明知元军强大,郭子兴为何不听朱元璋的劝告,执意出城与元军决战呢?因为他刚收了两个小弟,所以急于在小弟面前表现自己的强大。

虚荣这个东西,就是为了面子,在自己不够强大的时候,急于在他人面前表现自己的强大。因此虚荣的人最爱自不量力的去丢人现眼。

2

彭大是一个小人,郭子兴战败之后,彭大私下里找到他,将战败的责任全部推给了赵均用。郭子兴糊涂的相信了他,由此开始疏远赵均用,亲近彭大。这就引起了赵均用的不满。

恰在这时,另一个农民起义军首领孙德崖来到濠州城,他的地位与郭子兴平起平坐。但两人的军事主张却不相同,面对强大的元军,郭子兴认为应该守,孙德崖认为应该攻。

二人因为意见不合,一度闹得非常不愉快。赵均用瞅见机会,便秘密的勾结了孙德崖,二人找机会绑架了郭子兴。

朱元璋得知后,立马带着郭子兴的亲兵冲到孙德崖的府上,准备营救自己的岳父。

从寄人篱下到自立门户,朱元璋的第一桶金,攒得有点难

朱元璋冲进孙德崖府中,与孙德崖、赵均用当面对质。二人见朱元璋带了许多的精壮兵士,知道一旦火并起来自己不一定能够取胜,所以便任由朱元璋带走了郭子兴。

被元军打败,明明是郭子兴不听朱元璋劝告,贸然出战的结果。但为何听彭大一挑唆,郭子兴便认为责任应该由赵均用来当。

因为身居高位的人最接受不了自己的失败,所以一旦事情不能获得成功,他们就想要责怪下属。彭大正是洞悉了人性的这一点,所以才顺势而为,将责任推给赵均用,同时也让郭子兴亲近自己。郭子兴一听责任不在自己,当然也愿意接受这个说法。

所以喜欢推卸责任的人,最爱听到的就是别人的附喝。但这样的人往往想不到,别人附和你的开始,就是利用你的开始。

3

不管濠州城内如何龙争虎斗,城外贾鲁所率的大批元军,依然是虎视眈眈的盯着起义军。

但可惜,上天护佑濠州城,在元军围城的第二年元帅贾鲁病死,群龙无首的元军无奈之下只好撤退。

濠州城被元军围困一年,士兵多有战死,剩下的也大多都负了伤。朱元璋见此情景,便向郭子兴建议道,他愿意回家乡去招募新兵,以充实濠州城的军队。

郭子兴一听到朱元璋要招募新兵,正求之不得,他立即批准了朱元璋的建议。

朱元璋回到家乡后招募了七百人,在这七百人中就包括了,后来的明朝开国大将徐达、汤和等人。

从寄人篱下到自立门户,朱元璋的第一桶金,攒得有点难

▲先明诸将

在史书的记载中,朱元璋一去一回,就拉起了700人的队伍,记载很简略,但其过程却是艰辛的,乱世年代,征兵就是让人跟着你卖命,别人为什么要跟着你呢?你必须有能够打动他们的东西。

家国情怀、功名利禄,还有你个人的口才与魅力。朱元璋能够拉起一支队伍,更加说明了他的才能。

朱元璋带着七百人回到了濠州城,郭子兴一见非常高兴。他任命朱元璋为镇抚官统领这七百人。至此,朱元璋由亲兵队长升任成了中层军官,并开始有了自己的军事班底。

乱世中,谁能够招募到军队,谁就能够做军队的统领,这是大家都默认的规矩。

但朱元璋为何早不去招募军队,而一定要在元军撤退,起义军伤亡惨重的情况下去招募军队呢?

招募军队说明朱元璋有自立门户的打算,而在起义军伤亡惨重的情况下招募军队。这时候郭子兴急需新的士兵补充队伍,所以他才不会怀疑朱元璋有自立门户的打算。

因此别人最需要你的时候,就是最不会怀疑你的时候。

4

有一日,朱元璋正在处理公务,和他从小一起玩到大的徐达找到了他。并对他说,现在濠州城内明争暗斗,您身处其中恐怕会左右为难,身陷险境。想成就大事,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

朱元璋回答,我也不想寄人篱下,但现在羽翼未丰,也没有办法离开。你有什么主意吗?

徐达回答说,郭元帅的老家定远还没有收复,您去请命说自己愿意去收复定远,这样一定会获得允许。

朱元璋说,我刚招募了七百士兵就要离开,恐怕会招人怀疑。

徐达说,我们只带最精锐的二十四个人走,将其余士兵留下,这样郭元帅一定不会怀疑。

从寄人篱下到自立门户,朱元璋的第一桶金,攒得有点难

▲徐达|剧照

朱元璋采用了徐达的计策,找到郭子兴表达了自己想留下六百多个士兵,只带二十四人去收复定远的想法,郭子兴一听自己实际控制的士兵又能多六百多个,便高兴地答应了朱元璋。

郭子兴为了得到六百多个士兵,就放走了朱元璋这样的英雄人物,由此可见他是个目光短浅的人物。

在乱世中,士兵是资源,而将军是调配资源的人。郭子兴手下并不缺这六百个士兵,但是却缺像朱元璋这样的军事人才。但他却选择放走了朱元璋,留下六百个士兵。

所以说目光短浅的本质就是,因为不知道自己最需要什么,所以总是让最需要的东西从自己手中流走。

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的伟业,正是从离开目光短浅的郭子兴后才真正开始的。

从最开始依附郭子兴,到后来自己另起炉灶单干,这个过程,朱元璋走得不可谓不艰辛,“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

郭子兴做事业虽然目光短浅,做媒人却很有水平,在朱元璋还是个平头小兵的时候,他把自己女儿嫁给了他,这也算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吧。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