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2月12日,清宣统帝宣告退位,宣告一个旧时代的结束,但是袁世凯的掌权让中国进入民主新时代的梦想破灭了。当时有很多怀揣爱国情怀的进步青年,一直在探望中国前进的新方向,这些人中就有一位了不起的大人物--李大钊。

李大钊早年在日本留过学,回国后成为新文化运动主力军,当时他在《新青年》等进步刊物上发表的大量文章,鼓舞了千千万万的青年男女接触了新思想,走向了革命道路,他是我国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人,当年他与陈独秀曾有“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佳话,所以他也是我党的革命先驱。
可惜的是,这样有影响的一位大人物,却在早早为革命献身了,1927年4月被捕后的李大钊被敌人杀害,时年38岁,他牺牲后,遗留下的几个儿女后来怎么样了?
李大钊的长子李葆华生于1909年,作为家中最大的孩子,受父亲的影响是最大的,此后取得的成就也是最高的。他22岁入党,抗战时期参加过晋察冀边区根据地的创建工作,解放战争时期当过北岳军区政委和晋察冀军区一纵队政委,六七十年代历任安徽和贵州两个省的省委书记,2005年2月19日,李老病逝于北京,享年96岁。
李葆华
次子李光华生于1922年,16岁参加过冀东大暴动,并在战斗中头部受伤,建国后一直在中科院电子研究所工作直至退休。
长女李星华,她生于1911年,当年父亲遇害后,母亲患上大病,大哥又不在家,她为了照料家人放弃了学业,一直到了1931年才复学,抗战爆发那年她从中法大学毕业,不久就与妹妹去了延安,1979年病逝于北京。
兄弟姐妹中,大哥李葆华事业是发展最好的,但是他最小弟弟妹妹的职务是最令人敬佩的。
李炎华
妹妹李炎华早年在大黑坨小学执教多年,1940年去了延安,后来到冀东建国学院教学,建国后调入北京将余生都贡献于新中国的教育事业。
弟弟李欣华1927年生于河北乐亭县大黑坨村,诞生时父亲已经遇害,母亲去世后他在组织关怀下长大,建国后一直从事教育工作,历任北京市大峪中学校长,门头沟师范学校党委书记兼教师进修学校校长,1989年病逝于北京。
李欣华和李炎华的职位虽然普通,但他们为新中国的教育事业贡献一生,从这来说他们是最令人致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