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没闭关锁国清朝就会强大?也许我们需要正本清源

人群中的大多数,对于历史观念其实都只有字面意思的理解,而没有真正的去了解,清朝真的闭关锁国吗?不尽然。

这里有必要先解释下“锁国”这个词的来历,它属于东瀛日本舶来品,在德川老乌龟统一日本后,有鉴于西洋文化还有科技对于日本的侵蚀和不良影响,(铁炮方便造反、基督教提倡人权)为了过好自家日子,于是下了“锁国令”。

锁国令是个啥意思,分内外及文化方面,有三层意思!

对内部:禁止日本人移民,禁止非官方层面的日本人参与贸易活动,禁止日本人远航离开日本。

对外部:严控外来船只与日本贸易,唯一获得贸易允许的只有荷兰人和中国。而且即便是限制性贸易,也对贸易品、贸易量,甚至贸易地点(长崎和人工岛:出岛)都有明确规定。

对文化:严禁文化传播,特别是天主教基督教文艺复兴思想之类的珀来品传播。

没闭关锁国清朝就会强大?也许我们需要正本清源

(关起门来过日子的日本)

如果通俗的说,就是,日本人想出去,那是大大的不能,贸易要进行,你要严格按我控制来,思想要传播,对不起,我们这里禁绝思想传播。

这一政策之下,日本就此关上了和世界交流的大门,日本原本在战国时代就有的中西方交流,就此断绝!

那么清朝的情况如何?

清朝对于海禁其实是分阶段进行的,最疯狂的时候就是台湾未被平定之前的顺治康熙年间!

颁布了残酷的“迁海令”和“禁海令”。

迁海令:就是在靠近海岸多少公里内,连人都不能有,所有的原住民都要强制迁移,别说贸易了,都不许在海岸边生存。

禁海令:字面意思理解就对了,不能下海捕鱼,不能进行海洋贸易,不能和海发生关系。

这一切的目的都是为了对付台湾的郑氏政权,可以算另类坚壁清野,目的是将郑氏困死孤岛。

没闭关锁国清朝就会强大?也许我们需要正本清源

因为迁海令和禁海令,造成了不知多少人伦惨剧,无数沿海居民深受其害。

持续时间,政策执行密度世所罕有,“迁海令”政策,下达三次,“禁海令”下达五次。

三令五申已经不足以形容政策密度。

可是,这并不意味着清朝是全面禁绝了海洋贸易,反而恰恰相反,在对民众施行残酷“迁海,禁海”同时,清政府却由官方主持,进行了积极的对外贸易活动,目的也很简单!

打击对手而已。

郑氏政权,源自郑芝龙海盗被明朝收编后的残留,在郑成功带领下收复台湾,才有了根据地。

郑芝龙与其说是海盗,不如说是当时东南亚最大的海上势力,最大的海商。

做商业是非常赚钱的事情,更何况背靠封禁的大陆,以这样的区位条件为前提,郑氏垄断了日本中国(走私)和西洋的贸易中转需要,赚的盆满钵满。

经济实力决定战斗力,如果让郑氏政权越来越富有,那么如何讨伐?

于是为了打击郑氏,清朝通过“迁海,禁海”压迫人民的同时,也对外进行了贸易活动,和郑氏争夺对日本的中转贸易权,不仅如此,清朝还积极联络荷兰,用荷兰海军做后援,打击郑氏!

没闭关锁国清朝就会强大?也许我们需要正本清源

(郑氏势力范围)

由此可见,清朝起初对海贸态度并不是深恶痛绝而是扶持有加。

证据也有,早在顺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清朝就和海上马车夫荷兰进行了朝贡贸易,甚至规定了荷兰可以和清朝八年一贡!

荷兰也因此拥有了去北京贩卖货物的特学权。

在获得官方牌照之后,荷兰也见缝插针和驻守广东的镇南王尚之信进行了不少大规模贸易!

按照《中西交通史》数据显示,荷兰东印度公司对中国贸易,持续时间之长,贸易额之大,高达数百亿利佛尔(荷兰货币)之多。

荷兰在中国通过进出口贸易赚的钱可不算少,这也是当时荷兰最强盛时期的财源重地。

经历数十年海禁后,郑氏政权财源枯竭,最后与公元1682年被清朝消灭!

没有了郑氏政权的威胁,迁海和禁海的必要已经没有,于是清朝康熙23年。(公元1684年),开始恢复海洋贸易!

今海内一统,寰宇宁谧,满汉人民相同一体,令出洋贸易,以彰富庶之治,得旨开海贸易-《清文献通考》

将老百姓造船进行贸易的口子打开,并设置两处闽海关(福建海关)衙署管理对外贸易,一个在福州,一个在厦门。

时隔一年之后的康熙24年(1685年),康熙又下旨接连开设了粤海关(广东海关)、江海关(山东连云港)、浙海关。(浙江宁波)

没闭关锁国清朝就会强大?也许我们需要正本清源

(清朝海外贸易)

沿线都有海关设置,一时间中国海洋贸易活动恢复往日繁荣。

那么一片繁荣的景象,为何后来又没有了?

则和海关贸易繁荣之后的隐藏问题有关!

首先:是移民问题,开海令后,沿海居民大规模移民成风,为了追求美好生活与自由,移民在沿海成常态,现在东南亚地区华人除明末迁移过去之外,很多都是那时去往东南亚的。

其次:是国家安全问题,来中国的西洋贸易船,都有火炮器械,西洋船只对中国的威胁,还有可能的武器内流对清朝统治的威胁,对清政府而言都是大问题。

最后:则是思想传播问题,清政府害怕再西方人带来的思想引导之下,顺民变成了逆民。

面对这一问题,清政府的态度不是合理引导而是遏制,并且在康熙、乾隆、嘉庆三朝连番下旨控制。

康熙56年(公元1717年),康熙下旨,严控人口外流,限制私人出样,禁止个人贸易,并规定出国定居超过三年以上,就不是中国人,这也是后续“兰芳共和国”面对荷兰侵略威胁,清政府置之不理的依据,那些移民在清政府看来都不是中国人。

乾隆22年,(公元1757年),面对到处游走的外国商船可能的武力威胁,武器内流问题,乾坤决定关闭原本四处海关中的闽(福建)、浙(浙江)、江(山东),仅留广州作为唯一外贸港!

这就是所谓的“一口通商”规定了西洋国家对中国的贸易只能由广州海关进行。

但是这项禁令只针对武力强大的西洋国家,至于日本、朝鲜、东南亚等清政府藩属国,则不在禁令之内。

而且对于中国商人的出海,只要有官方许可,不是私下走私,限制并不多。

没闭关锁国清朝就会强大?也许我们需要正本清源

(一口通商)

西洋对中贸易主要港口,也不是单向关闭的江、浙、闽而是粤(广东)海关!

由此可见清朝并没有所谓的闭关锁国,完全不和外界接触的问题出现。

那么为何会有“闭关锁国”引发清朝落后的说法出现?

其实这是混淆了概念而已,因为引发清朝落后的并不是“闭关锁国”而是对外“高傲自大”对内“严控民众”,自身“贪腐横行”。

高傲自大的情况下,对于西方国家,清朝的态度一直是充满了鄙夷和歧视的,这鄙夷和歧视源自天朝上国的虚荣。他们将西方列强当做和藩属国一样的小国对待。

试问,一个藩属国一样的存在,清朝又如何会正眼看他们?

每次他们来贸易,唯一的想法可能是,这黄毛金毛红毛又来送钱来。

那么交流的必要性会有吗?

严控民众的情况下,所有的中国人,其实是和外国人接触不了的,广州十三行的设置,就是让外国人好做买卖设置的专区,至于外国商人想深入内陆,对不起,没有官方许可,你那都不能去。

这样情况下,中国民众又如何有机会了解外面的世界?

贪腐横向的情况下,所有的官员眼里只有钱,又如何会思考,这外国人比我们先进多少?他们是不是更强大?他们会不会有野心侵略?

满头都是银子的他们那会考虑这些问题?

在西方国家不断发展过程中,虽然中国并没“闭关锁国”,依然落后了。

着落后源自。。。。

态度上的“高傲自大”让皇帝和中央不重视送钱的外国人,才有了英吉利在何方的笑话。

政策上的“严控民众”让无数国人根本没有了和西方人接触的机会,见都没见过,何谈了解。

执行上的“贪腐横行”让无数官员只看到钱,又如何会有思考?

如此层层叠加后,一个原本不封闭的国度,却比“锁国令”盛行的国度日本,更封闭。

没闭关锁国清朝就会强大?也许我们需要正本清源

(这一战并没有打醒中国)

当英国人拿着棒子出现在门口,为了鸦片不惜一战的时候,清朝就悲催了。

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根源从不是变局有多大,而是我们自己从来没变而已。

呜呼哀哉,一声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