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世界上的选拔公务员制度,哪一个国家最为先进?

近年来,公务员考试一直是一个热点话题。根据网上的资料,公务员考试的报考人数,每年都在90万以上,虽然,最终的录取比例极低,但是,却依然影响不了人们的报考热情。

毕竟,“学而优则仕”是自孔子时代起中国就有的一项传统。说起来,以考试的形式来选拔公务员并不是自古就有的。科举制度的形成是在隋唐时期,而我们今天的公务员考试制度,却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那么,在唐朝之前,政府都是如何选拔公务员的呢?

世界上的选拔公务员制度,哪一个国家最为先进?

在三皇五帝时期,中国还处于原始社会,各项制度都还未形成,所以,官员的选拔,其实,是一件挺让人头疼的事情。

根据《史记》记载,尧是一位非常开明的君主,他有一名儿子叫丹朱。按照人之常情,尧去世后,应该把领导人的位置传给儿子。但是,当时他的儿子丹朱品行恶劣,而且,又没有什么才能,如果,把天下交给他,实在是不太让人放心。这时候,便有人向他推举了舜。

并且,说道:舜这个人非常孝顺,在家里的时候,父母兄弟都欺负他,但是,他却没有一丝一毫的怨言,依然能和善地对待自己的家人。尧听了这话,便叫人找来了舜,通过各种方式对舜进行了全方面的考核。通过考核,尧对舜非常满意,认为舜是一个堪当大任的人,遂把位置传给了他。

等到舜驾崩的时候,依照前例,也没有把官位传给才能平庸的儿子商均,而是将这个位置传给了治水有功的大禹。后来,直到禹去世的时候,才把位置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启,这才打破了这一“传贤人不传子孙”的形式。史书上,将这种传位的形式称之为“禅让制”。

世界上的选拔公务员制度,哪一个国家最为先进?

舜的儿子启创立了夏朝,此后,中国下至公卿,上至天子,官位都是代代相传,不再是“有德者而居之”了。

而这种做法的弊端,却是显而易见的,官员的后代可以一直做官,他们的子孙即使才能平庸好吃懒做,但是,却依然可以凭借着父辈的功劳领取丰厚的俸禄。而平民的后代,只能世代为平民,出头的机会非常渺小,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阶级固化”。

最终,这种情况,直到春秋战国时期才有所改善。当时,中国正处于社会的剧变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发展壮大,开始通过各种手段招揽人才。而招揽人才的范围,也不再局限于公卿贵族的子孙,只要你有一技之长,都有机会做官。像我们所熟知的苏秦、百里奚等人,都是贫民出身而最终拜官封侯的。

到了战国中期,秦孝公通过商鞅变法,正式将这种选人的方式形成了制度。当时,他以变法为名,取消了许多世袭公卿的俸禄,并且,规定:以后在秦国想要当官只能靠军功。军功大的爵位就大,军功小的爵位就小。而没有军功的人,即使你的父亲爷爷再能耐,那你也是没有爵位的。

世界上的选拔公务员制度,哪一个国家最为先进?

因此,秦国开始一步步强大起来,最终,兼并六国,夺得天下。

时间转眼到了两汉时期,当时的选官制度叫做“察举制”,这的制度是在前代选官制度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发展而来。根据察举制的规定:地方官员要在自己的属地之内,找到一些有才能有名望的人,将其举荐给朝廷。而朝廷,再对这些人进行一系列的考核,最终,根据考核结果择优录用这些人。

这种做法,虽然看上去挺合理的,但是,舞弊的空间实在太大。有的人可以通过贿赂的方式,来获得举荐的权利,以至于,到了后期出现“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洁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的事情。而通过察举制选出来的人,不再全都是对国家有用之人,而是充杂了大量的宵小无赖。

到了两汉之后的魏晋时期,察举制逐渐被“九品中正制”所替代。九品中正制,顾名思义,就是依照官员才能的高低,将其划分为九个等级,分别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在周星驰的电影《九品芝麻官》中,“九品官”就是官员里面品级最低的那一种。

世界上的选拔公务员制度,哪一个国家最为先进?

不过,这种做法也有弊端,那就是:上品官员多出自豪门大族,而下品官员则多是平民子弟。也就是说,平民子弟虽然也有做官的机会,但是,能做的都是一些比较低级的官,要想做高官,还得是贵族的后代才行。后来,直到隋唐时期的科举制的出现,这种情况才有了一些改变。

科举制形成于隋朝,正式建立在唐朝,而在宋朝,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为往后的各个朝代所套用,一直延续到清朝后期,才被舍弃。简单来说,科举制就是以考试为手段,来选拔人才,这跟今天的中考高考非常类似。科举制的出现,打破了阶级之间的壁垒,使得平民阶层当高官成为了可能。

与此同时,国家也可以汇聚到更多的人才,社会也能运行得更合理一些。虽然,它依旧有许多不合理之处,但是,它与之前的那些制度相比,实在是好太多了。到了14世纪,欧洲来华人士便将中国通过科举,即统一考试的选拔人才模式,向本国做了详细介绍和推荐。

世界上的选拔公务员制度,哪一个国家最为先进?

这其中,英国人对此最有兴趣,“英国当时的学术界和开明官员,力主仿效中国文官取士手段,机会均等,公开考试。1853年,英国王室任命查理·特罗维廉和斯坦福·诺斯科特两位爵士,负责英国文官制度的改革和方案草拟。

后来,他们向国会提交了《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报告中的主要观点就是建议学习、实行中国的科举制度,通过公开、竞争性的考试手段来招聘官员。”两位爵士的报告被英国国会采纳,此后、法国、美国等许多欧美国家都把中国的考试制度“拿了过去”。

参考资料:

【《史记·五帝本纪》、《南北朝后期科举制度的萌芽》、《科举制起源辨析——兼论进士科首创于唐》】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