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由朱亚文、汤唯主演的《大明风华》正在热播,当中由梁冠华老师所演的太子朱高炽给人的感觉特别窝囊,十分害怕父亲朱棣,父亲说什么就是什么不敢反驳,可事实上,他是真的这么软弱无能吗?并不是,朱高炽从1424年九月份登基为皇帝,但是在第二年的五月份就去世了,在位才不到一年的时间,可就在一年当中,他却干出了不少的丰功伟绩,在明朝历史上评价特别高。

那么为什么后人会如此推崇一个在位这么短时间的皇帝呢?朱高炽到底做了什么?他何德何能获得如此高评价?作为朱棣的嫡长子,他从小就很沉稳,喜欢读书,朱元璋很是宠爱这个孙子,在《明史》当中还曾夸赞过朱高炽,但作为征战沙场的王爷,朱棣对于自己这个性格文文静静的儿子并不怎么喜欢,主要是朱高炽重的连路都走不动,极少运动,所以更偏爱跟着自己去打仗的二儿子朱高煦。
就在洪武二十八年的时候,朱高炽被封为世子,朱高煦也被封为了高阳郡王,按照正常的话,朱高炽这一生本来也应该像明朝众多贵族一样只做一个闲散王爷,但在历史的前进下,让他登上了地位。朱元璋刚去世,建文帝就开始削藩,朱棣对此很是不满,所以在姚广孝的撺掇下,带着八百个亲卫就去造反了。
而当时体重行走不能自如的朱高炽没办法跟着父亲去,只能自己留守北平,朱高煦跟着父亲开始征战沙场,好几次朱棣差点被杀,都是朱高煦救的他,所以朱棣更是对朱高煦曾说过:世子多疾,如勉励之。这话让株高寻内心更加的激动,也更能在沙场上卖命,并且想造反当太子的心也越来越明显。
虽说朱高炽并没有上战场杀敌,但他也照样做出了贡献,就在北平他靠着一万多个士兵,将李景隆五十多万大军给打退了,这也给朱棣赢得了一个机会,中间建文帝曾给他写过招降书,但是他一直留着不动,并且还把这封信转交给了朱棣,可以看得出来他并非是真的蠢笨,而是有自己的想法。
1402年的时候,朱棣攻下应天成功当上了皇帝,那么就要考虑继承人了,而当时朱高煦已经有不少支持他的人,但朱棣在经过一番思想斗争,还是选择立朱高炽为太子,主要是想到了两个原因,第一:朱棣他本身就是篡位,小宗夺了大宗,所以他违背了嫡长子继承制,要是在让朱高煦也如此,那岂不是会让朝政和天下百姓不服?自己刚坐上皇帝,要稳住天下也不能立二子。
第二:他是用武力夺下的皇位,所以以后应该用文来治国,那么朱高炽就很合适了,在历史上有多少兄弟为了皇权自相残杀,所以朱高炽很聪明的看出了父亲内心所想,哪怕老二老三怎么挑衅自己,他都表现的很宽容,哪怕朱高煦自己养病把解缙给逼死,老三朱高燧更是在父亲病的时候,想要谋害自己的父亲,那么这个时候作为大哥的他都选择了为老二老三辩护。
要作为一般人,老二老三心里一直都惦记皇位,那么作为太子巴不得除了兄弟两个,但朱高炽却很有智慧,他用自己的仁义感动了父亲,更感动了天下,后来在北伐的时候,父亲和两个兄弟去上了战场,自己留下来监国,在他的管理下国家发展日益旺盛,所以人心也就慢慢的倒向太子了。
在当上皇帝后更是和父亲治理方法不同,他将之前建文帝的旧臣全部赦免,该平反的为他们平反,并且还给他们的家人田地,而对于这两个兄弟更是,不希望和父亲那样出现兄弟倒戈的情况发生,于是就加封老二老三。之前朱棣总是打仗搞得百姓很是苦,朱瞻基就重视农业,少了战争,朱瞻基能有后面的盛世,和他父亲朱高炽是分不开的。
因此哪怕他在位不到一年,但是他也绝对被称为是明君了,有这样的评价不足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