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自忠,字荩臣,后改荩忱,山东临清人,于1891年8月出生在一个官宦家庭,从小性子刚烈,充满正义感,张自忠14岁时父亲张树桂病逝,母亲冯夫人成为了一家之主,两年后,由冯夫人做主,张自忠与临清县咨议局议员李化南的女儿李敏慧结了婚。

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张自忠则考入了天津北洋法政学堂,后投身到了民主革命运动中,5年后,同乡的好友车震将张自忠推荐给了军阀冯玉祥,因为出色的才能,张自忠从见习官升任为了排长,后又一步步成为了师长。
1933年,张自忠首次与日军交战,3月7日,张自忠等人抵达了遵化三屯营,与日军激烈的打了七天,张自忠凶猛无畏,日本因此没能获胜,这也是抗日战争前期中国军队少有的胜利之一。
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张自忠积极投入了抗日战争中,从1937年到1940年期间,张自忠先后参与临沂保卫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随枣会战与枣宜会战等。
1940年日本发动枣宜会战,张自忠本不用亲自率领部队出击,但张自忠在战场上敢打敢拼惯了,坚决要亲自去打日本鬼子,此次作战凶多吉少,张自忠作战前给留守的副总司令兼77军军长冯治安发出了一封诀别信。
其中如此讲到:“无论作好作坏,一定求良心得到安慰,以后公私均得请我弟负责。由现在起,以后或暂别、永离,不得而知,专此布达。”
后张自忠率着2000多人东渡襄河,一路勇猛进攻,就是受到日军夹攻也毫不退缩,鼓舞了我军,也让日军十分动容,1940年5月16日,张自忠殉国,38师师长黄维刚带领敢死队夜袭南瓜店,抢回了张自忠的遗骸。
当时日军还专门下令停止轰炸,以免伤到张自忠的遗体,并且日军还发出了报道,称张自忠是“壮烈战死的中国的绝代勇将。”
随后,张自忠的遗体被运回了重庆安葬,途径宜昌时,十万军民一同将灵柩送到江岸,当时还有三架日本飞机在高空盘旋,送葬的军民都不曾逃散,张自忠下葬后,国民政府将其牌位入祀忠烈祠,并列首位。
其夫人李敏慧得知丈夫的噩耗,一度昏死过去,悲痛绝食七日跟随丈夫张自忠而去了,夫妻二人则合葬在了重庆梅花山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