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观音菩萨何许人也,壮汉的行为真的激怒了他?

提到观音菩萨,我想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我们小时候看的动画片《西游记》中的女菩萨,因为度化唐僧而为我们所熟知,而且西天取经路上,很多的劫难都有观音菩萨帮忙,师徒四人才得以顺利过关,继续西行。

而吴承恩的《西游记》毕竟寄托了作者的某些祈望,所以里面的内容带些传奇妖魔鬼怪之色,至于观音是不是如西游记中所述,我们值得考证。

观音菩萨何许人也,壮汉的行为真的激怒了他?

老版西游记剧照

对于第一部提到观世音菩萨的古籍,有的说是早期的大乘佛教经典《法华经》,但是我国最早提到观音的书籍应该是《宗教文化丛书》,其中记载着“东晋义熙四年(409),太原郭宜被执在狱,心念观世音,梦睹菩萨,遂被恩赦,出狱后,乃造像立精舍”,这是观世音菩萨首见于文献。

而在甘肃永靖炳灵寺西秦建弘元年169窟中、大同云冈第11窟东壁太和十一年也都有观世音像。

从《宗教文化丛书》中所记载的,我们翻译成现代的汉语,也很好理解其意思。就是东晋义熙四年太原郭宜,因为在狱中心念观音而被从狱中放出,因其感念观音的救赎,而为其制像造庙膜拜。这个故事未免有点传奇色彩了,如果人们犯了事就念观音菩萨,就可以得到救赎,那古代还哪来的那么多冤假错案,坏人也可以横行霸道不被惩罚了。

由《宗教文化丛书》中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出,在人们的心中,观世音菩萨是个救世主,可以普渡众生,就像西方的耶稣,人们只要向耶稣祈祷忏悔就可以得到宽恕。

在佛教中,观音乃是阿弥陀佛坐下的主要菩萨之一,与大势至菩萨排名相同,一起作为西方教主的侍从佛,而他们三尊佛就是我们俗称的“三圣”。这里的三圣可不是我们在《西游记》中看到的那个三清,西游记中所述三清为道教三清即玉清、上清、太清。

观音菩萨何许人也,壮汉的行为真的激怒了他?

观音像

在佛教中观音的形象是慈祥端庄,手持一个玉净瓶(也就是西游记中,救活五庄观地仙镇元大仙人参果树的那个装柳条的瓶子),里面斜插着一枝杨柳。她有无上的智慧,也修炼大神通,她的主要职责就是普渡众生。每逢有人遇到危险,只需要念她的称号,便会立即得到她的施法救援,她能够到达世界的各处听取老百姓的疾苦,这也就是我们所谓的观世音。

道教中的观音是阐教的十二金仙之一,修行道场位于洛伽洞,她的道号是慈航道人。当时适逢封神大战,有西方的圣人前来相助,恰巧碰到她大显神威,认为她很有资质,于是便度化她到了西方,而她也就此完成了由道教转佛教的身份转换,一举成为了佛教中的观音大士,也由男儿身转为了女儿身,所以今天我们看到的观音菩萨都是以女性的角色出现。

其实观音是女儿身还是男儿身,我们都无所谓,毕竟是神吗,想变成什么样子就变成什么样子,这是神的法力使然。观音到底是佛教中人还是道教中人,都不阻碍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对于她的信奉。

据说古代一壮汉,为一地主家长工,他每日在地主家辛勤劳动挣得几个铜钱贴补家用。这名男子是个无神论者,他认为世间是没有神的,要不然为什么他每次向神祈愿都没有实现呢。自己的生活依然是那么困苦,而地主什么都不用干,只享受他们这些底层人民的劳动成果!

一日他干完活从地主家出来,时辰也不早了,天已大黑,一个人走在回家的路上。今天他心情也不好,自己无缘无故被地主训斥了一顿,连顿晚饭地主都没有赏给他吃。他一路气呼呼的,心情更是糟糕透顶。

一路带风的回家,快到自己村子的时候,他发现村口怎么放着一尊观音神像在那里,借着月色他看的真切。一想到这些神每天只是吃着人间的供奉,却不管人间的疾苦,壮汉是越想越气,一脚把观音神像踹翻在地,继续往家赶路。

观音菩萨何许人也,壮汉的行为真的激怒了他?

进了村子到了家,看着媳妇孩子,也是一脸愁苦。这个家家徒四壁,开垦的那点薄田根本不够养活一家五口的,全靠自己在地主家帮工挣点闲钱勉强过日,有时候还得靠点野菜才能存活下去。

妻子看到干活回来的丈夫,赶紧准备热水让男人洗漱。壮汉看着妻子忙道:自己还没有吃晚饭,先给自己随便弄点吃的填饱肚子吧,干了一下午的活又一路疾驰回家,肚中早已空空。妻子啥也没说,赶紧去厨房,锅里添水给丈夫弄口杂面糊糊吃。

妻子去做饭,壮汉就在屋里陪着孩子,可是还没有等到妻子把饭做好,壮汉已经在屋里肚痛如绞,大汗直流。孩子们看着自己的父亲这样疼,赶紧去厨房叫来了母亲。妻子进的屋来看着在炕上疼的打滚的丈夫,忙慌了神,赶紧走到丈夫面前询问,到底是出了什么事情,怎么会这样呢?是不是吃坏了肚子,吃了不干净的东西。

一番询问后,丈夫说自己和昨日所食并无不同,而且今天不知道是怎么惹着地主不高兴了,居然晚饭都不让自己在那里吃了。看着丈夫腹疼如绞,妻子赶紧把家里剩的那点止疼的草药拿来去熬,希望能减轻丈夫的疼痛。

可是丈夫吃了草药后,半个时辰还是没有任何缓解,而且更疼了。再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妻子赶紧把丈夫弄到板车上,和孩子一起拉着丈夫,打算把丈夫拉到药铺找大夫看看。一家大小刚走到村口,丈夫眯眼看着被自己踹倒的观音像,让妻子赶紧停下车,跑回家去拿香烛,把家里能吃的好东西都带过来。

妻子不明所以,问为什么,丈夫忍着巨疼,让她不要问,赶紧照自己的意思去办,孩子和自己就留在村口等她回来。妻子是个乡下妇女干活利索,既然丈夫不让问,她也就没再继续问,拔腿就往家跑,去拿丈夫要的东西,速度也很快,不到一炷香的时间就把丈夫要的东西拿了过来。

观音菩萨何许人也,壮汉的行为真的激怒了他?

壮汉在妻子的帮助下忍着巨疼从平板车上下来,捂着肚子一步步的挪到观音像前,用尽全力把观音像扶正,并要求妻子把拿来的香烛吃食在观音像前摆好。壮汉从怀里掏出打火石将香烛点燃,并对着观音娘娘虔诚的跪拜,嘴里不停的念叨着:弟子有罪,希望观音娘娘不要生弟子的气,弟子应该向您虔诚的跪拜,请观音饶恕弟子的无理。说完,壮汉对着观音像磕了三个响头。

不到一时三刻,壮汉的肚子不再绞疼,妻子奇怪的看着丈夫的举动,问他这是到底在干什么,壮汉只说以后见到观音娘娘要虔诚好好的跪拜,然后用平车拉着几个孩子回家了。

小编是个唯物主义者,对于故事中发生在壮汉身上的事,个人认为并不是观音的惩罚,应该是这个壮汉干了一下午活接着晚饭没吃,一路疾驰回家再加上心情不好一肚子气所以引起了肠绞疼。古代的草药和我们现代经过提取熬制的中药肯定在疗效上差了很多,所以壮汉吃完药再加上身体吸收的慢,药效反应的慢,所以肠绞疼疼的时间比较长 ,刚巧在他拜完观音后,药效起了作用,所以他的肠绞疼也好了。

小编有话说:古人信奉神明,其实是一种精神寄托。毕竟在封建社会中,人们生活困苦,条件差,很多事人力干不了,就期望神明能下来帮助自己。而且处在那样的社会中,也没有什么娱乐项目可以调节人的心情,人们总想通过自己对神明的祈祷来解脱自己的精神压力和精神需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