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觀音菩薩何許人也,壯漢的行為真的激怒了他?

提到觀音菩薩,我想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我們小時候看的卡通片《西遊記》中的女菩薩,因為度化唐僧而為我們所熟知,而且西天取經路上,很多的劫難都有觀音菩薩幫忙,師徒四人才得以順利過關,繼續西行。

而吳承恩的《西遊記》畢竟寄托了作者的某些祈望,是以裡面的内容帶些傳奇妖魔鬼怪之色,至于觀音是不是如西遊記中所述,我們值得考證。

觀音菩薩何許人也,壯漢的行為真的激怒了他?

老版西遊記劇照

對于第一部提到觀世音菩薩的古籍,有的說是早期的大乘佛教經典《法華經》,但是我國最早提到觀音的書籍應該是《宗教文化叢書》,其中記載着“東晉義熙四年(409),太原郭宜被執在獄,心念觀世音,夢睹菩薩,遂被恩赦,出獄後,乃造像立精舍”,這是觀世音菩薩首見于文獻。

而在甘肅永靖炳靈寺西秦建弘元年169窟中、大同雲岡第11窟東壁太和十一年也都有觀世音像。

從《宗教文化叢書》中所記載的,我們翻譯成現代的漢語,也很好了解其意思。就是東晉義熙四年太原郭宜,因為在獄中心念觀音而被從獄中放出,因其感念觀音的救贖,而為其制像造廟膜拜。這個故事未免有點傳奇色彩了,如果人們犯了事就念觀音菩薩,就可以得到救贖,那古代還哪來的那麼多冤假錯案,壞人也可以橫行霸道不被懲罰了。

由《宗教文化叢書》中的記載,我們可以看出,在人們的心中,觀世音菩薩是個救世主,可以普渡衆生,就像西方的耶稣,人們隻要向耶稣祈禱忏悔就可以得到寬恕。

在佛教中,觀音乃是阿彌陀佛坐下的主要菩薩之一,與大勢至菩薩排名相同,一起作為西方教主的侍從佛,而他們三尊佛就是我們俗稱的“三聖”。這裡的三聖可不是我們在《西遊記》中看到的那個三清,西遊記中所述三清為道教三清即玉清、上清、太清。

觀音菩薩何許人也,壯漢的行為真的激怒了他?

觀音像

在佛教中觀音的形象是慈祥端莊,手持一個玉淨瓶(也就是西遊記中,救活五莊觀地仙鎮元大仙人參果樹的那個裝柳條的瓶子),裡面斜插着一枝楊柳。她有無上的智慧,也修煉大神通,她的主要職責就是普渡衆生。每逢有人遇到危險,隻需要念她的稱号,便會立即得到她的施法救援,她能夠到達世界的各處聽取老百姓的疾苦,這也就是我們所謂的觀世音。

道教中的觀音是闡教的十二金仙之一,修行道場位于洛伽洞,她的道号是慈航道人。當時适逢封神大戰,有西方的聖人前來相助,恰巧碰到她大顯神威,認為她很有資質,于是便度化她到了西方,而她也就此完成了由道教轉佛教的身份轉換,一舉成為了佛教中的觀音大士,也由男兒身轉為了女兒身,是以今天我們看到的觀音菩薩都是以女性的角色出現。

其實觀音是女兒身還是男兒身,我們都無所謂,畢竟是神嗎,想變成什麼樣子就變成什麼樣子,這是神的法力使然。觀音到底是佛教中人還是道教中人,都不阻礙我們中國傳統文化中,人們對于她的信奉。

據說古代一壯漢,為一地主家長工,他每日在地主家辛勤勞動掙得幾個銅錢貼補家用。這名男子是個無神論者,他認為世間是沒有神的,要不然為什麼他每次向神祈願都沒有實作呢。自己的生活依然是那麼困苦,而地主什麼都不用幹,隻享受他們這些底層人民的勞動成果!

一日他幹完活從地主家出來,時辰也不早了,天已大黑,一個人走在回家的路上。今天他心情也不好,自己無緣無故被地主訓斥了一頓,連頓晚飯地主都沒有賞給他吃。他一路氣呼呼的,心情更是糟糕透頂。

一路帶風的回家,快到自己村子的時候,他發現村口怎麼放着一尊觀音神像在那裡,借着月色他看的真切。一想到這些神每天隻是吃着人間的供奉,卻不管人間的疾苦,壯漢是越想越氣,一腳把觀音神像踹翻在地,繼續往家趕路。

觀音菩薩何許人也,壯漢的行為真的激怒了他?

進了村子到了家,看着媳婦孩子,也是一臉愁苦。這個家家徒四壁,開墾的那點薄田根本不夠養活一家五口的,全靠自己在地主家幫工掙點閑錢勉強過日,有時候還得靠點野菜才能存活下去。

妻子看到幹活回來的丈夫,趕緊準備熱水讓男人洗漱。壯漢看着妻子忙道:自己還沒有吃晚飯,先給自己随便弄點吃的填飽肚子吧,幹了一下午的活又一路疾馳回家,肚中早已空空。妻子啥也沒說,趕緊去廚房,鍋裡添水給丈夫弄口雜面糊糊吃。

妻子去做飯,壯漢就在屋裡陪着孩子,可是還沒有等到妻子把飯做好,壯漢已經在屋裡肚痛如絞,大汗直流。孩子們看着自己的父親這樣疼,趕緊去廚房叫來了母親。妻子進的屋來看着在炕上疼的打滾的丈夫,忙慌了神,趕緊走到丈夫面前詢問,到底是出了什麼事情,怎麼會這樣呢?是不是吃壞了肚子,吃了不幹淨的東西。

一番詢問後,丈夫說自己和昨日所食并無不同,而且今天不知道是怎麼惹着地主不高興了,居然晚飯都不讓自己在那裡吃了。看着丈夫腹疼如絞,妻子趕緊把家裡剩的那點止疼的草藥拿來去熬,希望能減輕丈夫的疼痛。

可是丈夫吃了草藥後,半個時辰還是沒有任何緩解,而且更疼了。再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妻子趕緊把丈夫弄到闆車上,和孩子一起拉着丈夫,打算把丈夫拉到藥鋪找大夫看看。一家大小剛走到村口,丈夫眯眼看着被自己踹倒的觀音像,讓妻子趕緊停下車,跑回家去拿香燭,把家裡能吃的好東西都帶過來。

妻子不明是以,問為什麼,丈夫忍着巨疼,讓她不要問,趕緊照自己的意思去辦,孩子和自己就留在村口等她回來。妻子是個鄉下婦女幹活利索,既然丈夫不讓問,她也就沒再繼續問,拔腿就往家跑,去拿丈夫要的東西,速度也很快,不到一炷香的時間就把丈夫要的東西拿了過來。

觀音菩薩何許人也,壯漢的行為真的激怒了他?

壯漢在妻子的幫助下忍着巨疼從平闆車上下來,捂着肚子一步步的挪到觀音像前,用盡全力把觀音像扶正,并要求妻子把拿來的香燭吃食在觀音像前擺好。壯漢從懷裡掏出打火石将香燭點燃,并對着觀音娘娘虔誠的跪拜,嘴裡不停的念叨着:弟子有罪,希望觀音娘娘不要生弟子的氣,弟子應該向您虔誠的跪拜,請觀音饒恕弟子的無理。說完,壯漢對着觀音像磕了三個響頭。

不到一時三刻,壯漢的肚子不再絞疼,妻子奇怪的看着丈夫的舉動,問他這是到底在幹什麼,壯漢隻說以後見到觀音娘娘要虔誠好好的跪拜,然後用平車拉着幾個孩子回家了。

小編是個唯物主義者,對于故事中發生在壯漢身上的事,個人認為并不是觀音的懲罰,應該是這個壯漢幹了一下午活接着晚飯沒吃,一路疾馳回家再加上心情不好一肚子氣是以引起了腸絞疼。古代的草藥和我們現代經過提取熬制的中藥肯定在療效上差了很多,是以壯漢吃完藥再加上身體吸收的慢,藥效反應的慢,是以腸絞疼疼的時間比較長 ,剛巧在他拜完觀音後,藥效起了作用,是以他的腸絞疼也好了。

小編有話說:古人信奉神明,其實是一種精神寄托。畢竟在封建社會中,人們生活困苦,條件差,很多事人力幹不了,就期望神明能下來幫助自己。而且處在那樣的社會中,也沒有什麼娛樂項目可以調節人的心情,人們總想通過自己對神明的祈禱來解脫自己的精神壓力和精神需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