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为什么梁山前期无敌,征方腊时死了66人?这才是高明之处

经常看到有人吐槽,说梁山一百单八将,前期基本无敌。尽管他们征辽、平定田虎和王庆时,也有失败,但没有将领折损,甚至还招降了孙安、卞祥等猛将,以及法师幻魔君乔道清和神驹子马灵。

然而,自从开始征讨方腊,将领们就一个接一个倒下,先是宋万、焦挺和陶宗旺,接着徐宁等、史进、秦明等大将也先后毙命。

为什么梁山前期无敌,征方腊时死了66人?这才是高明之处

统计后可以发现,有102位梁山好汉参与了征方腊,公孙胜、安道全、皇甫端、乐和、金大坚和萧让六位,或是归隐,或是被皇帝大臣留下了。而在征讨方腊后,这102位梁山好汉仅剩36人幸存,也即是说,有66位将领战死。因为死伤惨重,还有人因此痛骂宋江,说他不该招安等。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是因为方腊大将多吗?

诚然,方腊部下有不少大将,比如石宝、方杰、邓元觉、王寅、庞万春等,他们五人所杀的梁山将领,就有十五六位。但是,这并不是根本原因,因为王庆、田虎和辽国也不乏猛将,但是好汉却没有折损。

为什么梁山前期无敌,征方腊时死了66人?这才是高明之处

是因为方腊占据江南地理优势吗?

的确,梁山好汉对江南地理认识不到位,折损了一些好汉,比如中箭虎丁得孙,他居然被毒蛇咬了,然后中毒而死,这倒也算符合绰号了,不过这个箭是毒蛇罢了。

但是,梁山对北方的辽国以及淮西的王庆同样没有地理优势,征讨河北田虎时,倒是有许贯忠赠送给燕青的三晋三川地形图。

为什么梁山前期无敌,征方腊时死了66人?这才是高明之处

无论是对方有大将还是地理优势等,这些都不是根本原因。个人以为,梁山好汉之所以会在征方腊时折损大半,是作者故意为之。这样写,有几点好处。

其一,这算符合实际情况。

打仗死人,这是很正常的事,尤其是将领。比如三国演义中,在襄樊之战前,刘备也没折损什么大将,直到关羽败走麦城,被俘遇害后,张飞紧接着也被害;宛城之战前,曹操也没折损大将,亲人,但宛城之战他失去了曹昂、曹安民和典韦。

为什么梁山前期无敌,征方腊时死了66人?这才是高明之处

我们的视角只在将领上,实际上放大范围来看,哪一次战斗不死人呢?不过是小喽啰没名气,所以无人问及罢了。

其二,能够突出梁山好汉的忠义。

梁山好汉在上山之前,或许一些人有罪恶,比如杀人,伤害百姓,或者把人做成包子等。但是,上了梁山后,他们基本不再作恶,至于招安后,一百单八将为朝廷效力,出生入死,南征北战,平定内患外乱,完全可以称得上忠义之士。

为什么梁山前期无敌,征方腊时死了66人?这才是高明之处

无论是平定田虎、王庆,还是打败辽国,迫使辽国称臣投降,这都是不世之功,一般人是做不到的。即便有能力,可能也没机会。

按理说,有这么大的功劳,宋江等人应该加官进爵,即便不能出将入相,封侯还是可以的。然而,他们直到征方腊之前,都没有太大的官职,这一点,连宋江自己都郁闷不已。可即便如此,只要朝廷需要,他们还是挺身而出,继续去平定各处战乱。宋江甚至知道了以后可能没啥好下场,依然毫不后悔。

对于众将也是如此。皇帝不封赏,自己还要冒险在前线死战,是谁不心寒呢?可他们没有,相反他们还是一腔热忱。周通战死,董平和张清急于为他报仇,竟然舍马步战,结果双双被杀。

为什么梁山前期无敌,征方腊时死了66人?这才是高明之处

倘若一般人,还真没这个心态。毕竟,皇帝都不重视,还那么拼命干嘛呢?

这种悲剧,升华了梁山好汉的忠义,也突出了水浒的主题。倘若好汉们一直赢,一直没人折损,那和爽文有何区别呢?读起来也不真实,甚至令人反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