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梁山前期無敵,征方臘時死了66人?這才是高明之處

經常看到有人吐槽,說梁山一百單八将,前期基本無敵。盡管他們征遼、平定田虎和王慶時,也有失敗,但沒有将領折損,甚至還招降了孫安、卞祥等猛将,以及法師幻魔君喬道清和神駒子馬靈。

然而,自從開始征讨方臘,将領們就一個接一個倒下,先是宋萬、焦挺和陶宗旺,接着徐甯等、史進、秦明等大将也先後斃命。

為什麼梁山前期無敵,征方臘時死了66人?這才是高明之處

統計後可以發現,有102位梁山好漢參與了征方臘,公孫勝、安道全、皇甫端、樂和、金大堅和蕭讓六位,或是歸隐,或是被皇帝大臣留下了。而在征讨方臘後,這102位梁山好漢僅剩36人幸存,也即是說,有66位将領戰死。因為死傷慘重,還有人是以痛罵宋江,說他不該招安等。

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是因為方臘大将多嗎?

誠然,方臘部下有不少大将,比如石寶、方傑、鄧元覺、王寅、龐萬春等,他們五人所殺的梁山将領,就有十五六位。但是,這并不是根本原因,因為王慶、田虎和遼國也不乏猛将,但是好漢卻沒有折損。

為什麼梁山前期無敵,征方臘時死了66人?這才是高明之處

是因為方臘占據江南地理優勢嗎?

的确,梁山好漢對江南地理認識不到位,折損了一些好漢,比如中箭虎丁得孫,他居然被毒蛇咬了,然後中毒而死,這倒也算符合綽号了,不過這個箭是毒蛇罷了。

但是,梁山對北方的遼國以及淮西的王慶同樣沒有地理優勢,征讨河北田虎時,倒是有許貫忠贈送給燕青的三晉三川地形圖。

為什麼梁山前期無敵,征方臘時死了66人?這才是高明之處

無論是對方有大将還是地理優勢等,這些都不是根本原因。個人以為,梁山好漢之是以會在征方臘時折損大半,是作者故意為之。這樣寫,有幾點好處。

其一,這算符合實際情況。

打仗死人,這是很正常的事,尤其是将領。比如三國演義中,在襄樊之戰前,劉備也沒折損什麼大将,直到關羽敗走麥城,被俘遇害後,張飛緊接着也被害;宛城之戰前,曹操也沒折損大将,親人,但宛城之戰他失去了曹昂、曹安民和典韋。

為什麼梁山前期無敵,征方臘時死了66人?這才是高明之處

我們的視角隻在将領上,實際上放大範圍來看,哪一次戰鬥不死人呢?不過是小喽啰沒名氣,是以無人問及罷了。

其二,能夠突出梁山好漢的忠義。

梁山好漢在上山之前,或許一些人有罪惡,比如殺人,傷害百姓,或者把人做成包子等。但是,上了梁山後,他們基本不再作惡,至于招安後,一百單八将為朝廷效力,出生入死,南征北戰,平定内患外亂,完全可以稱得上忠義之士。

為什麼梁山前期無敵,征方臘時死了66人?這才是高明之處

無論是平定田虎、王慶,還是打敗遼國,迫使遼國稱臣投降,這都是不世之功,一般人是做不到的。即便有能力,可能也沒機會。

按理說,有這麼大的功勞,宋江等人應該加官進爵,即便不能出将入相,封侯還是可以的。然而,他們直到征方臘之前,都沒有太大的官職,這一點,連宋江自己都郁悶不已。可即便如此,隻要朝廷需要,他們還是挺身而出,繼續去平定各處戰亂。宋江甚至知道了以後可能沒啥好下場,依然毫不後悔。

對于衆将也是如此。皇帝不封賞,自己還要冒險在前線死戰,是誰不心寒呢?可他們沒有,相反他們還是一腔熱忱。周通戰死,董平和張清急于為他報仇,竟然舍馬步戰,結果雙雙被殺。

為什麼梁山前期無敵,征方臘時死了66人?這才是高明之處

倘若一般人,還真沒這個心态。畢竟,皇帝都不重視,還那麼拼命幹嘛呢?

這種悲劇,升華了梁山好漢的忠義,也突出了水浒的主題。倘若好漢們一直赢,一直沒人折損,那和爽文有何差別呢?讀起來也不真實,甚至令人反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