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隆中对》流传千古,却终未成功,客观分析其中的对与错

《隆中对》

作为我国古代战略中极为经典的一篇,被历朝历代奉为经典。传至今天已经是家喻户晓。流传千百年以来,伴随着

的总是一片赞誉之声,然时至今日,却有不少人为了各种目的,站出来指责甚至贬低,足见其“事后诸葛亮”的功力深厚。虽然这些人的观点大都根基较浅,难以形成气候,但这样的整体形势还是给

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隆中对》流传千古,却终未成功,客观分析其中的对与错

在笔者看来,无论是好的评价也好还是坏的评价也罢,都应该从客观的角度出发,不能带有太多的个人感情色彩。今天本文就和大家一起讨论一下关于《隆中对》当中的一些观点。

在《隆中对》中,诸葛亮先是分析了三国时期的整体形势,交代了刘备所面临的处境。其主要内容是说,曹操的力量最强,有百万之众,并且手握天子,刘备并不能和他争雄。其次是江东的孙权,虽然他的力量不及曹操,但是他们孙家在江东的统治已经经历了三代,可以说是根基深厚,并且有长江天险,故也难以攻克,因此可以将其作为援军但不能图谋进攻江东。

《隆中对》流传千古,却终未成功,客观分析其中的对与错

在这里诸葛亮用到了一点重要的理论,那边是

“二八定律”

。这种理论提出,在所有的事件中,真正起到决定性作用的部分只占到总数的20%,剩下的80%虽然数量很多,但是也都是无足轻重的部分。而将这个理论放到三国时期来说,那边是说,三国时期的主要敌人就是曹操和孙权,其他的各位诸侯虽然也有一些势力,但终究不能成大气候,根本不用放在心上。如此一来,就简化了眼前的问题,并且使得作战方针更加明确有针对性。

在总的分析完形势之后果,诸葛亮还说了刘备今后的去处。“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这样一来,就明确告诉了刘备这两个人你惹不起,不要去招惹他们。因此诸葛亮建议刘备采取向西南发展的道路,避开这两个最强大的敌人。

《隆中对》流传千古,却终未成功,客观分析其中的对与错

大致的方向确定了,那么具体又如何实施呢?诸葛亮接着说道:“荆州用武之国,将军岂有意乎?”意思非常明白,就是说荆州是一块真正能够为统一天下奠定基础的地方,如果占据此地将会为今后进攻中原开辟出一个绝佳的前沿阵地。

事实上,如果按照诸葛亮的计划,刘备能够狠下心来夺取自己兄长的基业,那么他很可能会完全的占有荆州,以后也就不会出现向东吴借荆州的事情了。

可现实情况是,刘备起兵至今一直以来都是以仁义名满天下,如果这样做了,那就必然与他的理念相违背,因此,在刘表在世的时候,刘备始终没有占据荆州。

《隆中对》流传千古,却终未成功,客观分析其中的对与错

当然了,荆州战略地位如此重要,曹操和孙权也都看在眼里。谁也不肯将荆州拱手相让,因此,这个时候实力弱小的刘备其实并不具备独自占有荆州的能力。

我们不妨换一个角度来看此时天下的局势。荆州之地固然重要,因此刘备集团在占有益州后便不断加强荆州的防务。并且派遣集团中威望最高的武将

关羽

前去镇守,足可见刘备集团经营荆州的决心。

然而,荆州真的适合刘备集团的发展吗?

在当时,各方势力都在争夺荆州的时刻,刘备作为

实力最小

的一方,即便是夺得了荆州也必然会消耗掉自身大量的实力。此时不妨跳出荆州,让荆州成为孙权和曹操决战的地方,而刘备则可趁机经营汉中,没错就是汉中。

《隆中对》流传千古,却终未成功,客观分析其中的对与错

总结

当年汉高祖刘邦就是被封为汉中王,并从这里一路击败了天下群雄,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因此,从汉中完成帝业是有迹可循的。

更重要的一点是,此时汉中的张鲁与刘备毫无亲缘关系,打他没有任何的心理负担和舆论压力。而且张鲁集团的战斗力在三国时期只能算是二流水平,根本不能抵挡刘备的进攻。一旦拿下汉中,那么西凉的马腾等人也不是刘备的对手。

试想,占有天下粮仓的益州,再占有马场丰富的西凉,那么刘备的实力无疑会得到巨大的提升。三国最后的结局可能就会改写。

综上所述,《隆中对》的战略思想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但这只是笔者的一家之言,仅供大家参考讨论。

参考资料:

《三国志》?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