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陪朱元璋打天下的34个开国功臣,朱元璋杀了21个,却不敢动这4人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明朝,与此同时大肆封赏34位功臣,其中有6公:李善长、徐达、常遇春、李文忠、冯胜、邓愈;28侯:汤和、唐胜宗、陆仲亨、周德兴、华云龙、顾时、耿炳文、陈德、郭子兴、王志、郑遇春、费聚、吴良、吴祯、赵庸、廖永忠、俞通源、华高、杨璟、康铎、朱亮祖、傅友德、胡羙、韩政、黄彬、曹良臣、梅思祖、陆聚。

陪朱元璋打天下的34个开国功臣,朱元璋杀了21个,却不敢动这4人

然而没有加粗的那些名字,大部分都因为胡惟庸案而坐罪赐死了,加粗的那几个名字虽然没有被连坐,但曹良臣1390年去世,1393年儿子因为蓝玉案被杀,他要是活到了那个时候,也是要被杀的,韩政也是如此;华高是生性胆小,本来官位就不大,连儿子都没有,朱元璋没空操心他;杨璟战死,吴良病逝青州,康铎军中英年早逝,都不怎么受重用;郭子兴早在朱元璋建立大明前几年就抑郁而终;常遇春在朱元璋建立大明后两年内病逝;徐达一直有传言是被朱元璋毒死的。

也就是说最后只有4个人真正意义上逃脱了朱元璋的屠杀,就是邓愈、耿炳文、李文忠、汤和,那么朱元璋为什么不敢动他们?

陪朱元璋打天下的34个开国功臣,朱元璋杀了21个,却不敢动这4人

邓愈

邓愈生于1337年,也就比李文忠大那么两岁,也是少年掌兵的军事天才,参与了鄱阳湖之战,又在平定吐蕃一事上发挥了不能被替代的作用,他这一生根本就没有机会参与党争,只顾着在战场上杀敌了,死之前还刚刚打了胜仗,结果班师回朝的时候,才到达寿春就去世了,朱元璋也根本没机会找他的麻烦,他死后还大哭了三天。

陪朱元璋打天下的34个开国功臣,朱元璋杀了21个,却不敢动这4人

耿炳文

耿炳文还是很厉害的,出生于1334年,1356年承袭父亲职位,率领父亲军队,一上来就打了好几个大胜仗,《明史·耿炳文传》是这么记载的:“长兴为士诚必争地,炳文拒守凡十年,以寡御众,大小数十战,战无不胜,士诚迄不得逞。”不过他没有太多野心,比较保守和固执,因此朱元璋认为他没有威胁性,

陪朱元璋打天下的34个开国功臣,朱元璋杀了21个,却不敢动这4人

李文忠

李文忠其实是朱元璋姐姐的儿子,也就是朱元璋的外甥,出生于1339年,不过那时候朱元璋一家人四分五裂的,李文忠直到14岁的时候才见到朱元璋,被朱元璋收为养子,从此东征西战,在平定江南,拿下张士诚这件事上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李文忠是朱元璋为数不多的亲人了,他自然不会动他,更何况一根绳上的蚂蚱,也没有理由动他。

陪朱元璋打天下的34个开国功臣,朱元璋杀了21个,却不敢动这4人

汤和

其实出生于1326年的汤和是朱元璋的发小,也是开国功臣里唯一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朱元璋发小,不仅住在同一个村,还住在同一条街,互相看着彼此的囧事长大,情谊非比寻常,像这种跟到最后,基本都和亲人无异了,就像卢绾叛变,刘邦都能原谅一样,朱元璋对他肯定是无比之宽容的。

何况“此虽龙之化,实云之助也”,是汤和写信让朱元璋一起投靠郭子兴的,也是汤和在1353年,朱元璋打算攻出濠州城的时候,第一个支持了他,当时汤和算是二把手,底下兵强马壮,他的支持可谓是一呼百应,让朱元璋能顺利摆脱围困,南略定远,南下滁州建立自己的根据地,走出了划时代的第一步。

陪朱元璋打天下的34个开国功臣,朱元璋杀了21个,却不敢动这4人

另外汤和太会做人了,从他最早的表现可以看出来,汤和绝不是一个蠢蛋,可跟了朱元璋之后,尽管自己比朱元璋大,但他什么都听朱元璋的,让朱元璋心里面很是舒坦,后来打战总是有那么几分拉胯,从来不出风头,即便是作为全军主将打西蜀,也就拿下了一个李逢春山寨,让朱元璋对他很是怜爱,并演化成偏心,叫他一生不必战战兢兢。

所以可以看出来,朱元璋一辈子不会动、不想动、不敢动的人也就是两类,一个是自己的心中认可的亲朋好友,另一个是低调上班不搞事的臣子,这两类人朱元璋没有动他们的必要,所以不会动,又因为有他的情感寄托,所以不想动,再一个是他们除了打打仗之外啥也不搞,朱元璋没有借口动,动了就会被口诛笔伐,所以不敢。

陪朱元璋打天下的34个开国功臣,朱元璋杀了21个,却不敢动这4人

可见“攻心”和“低调”是对付朱元璋的极致法宝。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