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千古羁旅尽客愁•随笔

拉鲁之畔吟昔日,大昭寺前忆旧游。 一曲驼铃悲陌路,三更月色冷乡愁。 一一一一一一《无题》•诗/邹济时
千古羁旅尽客愁•随笔

•01

步履,总在远方;追逐,未敢停顿。人生,终有梦想;羁旅,总教客愁。

诗话离乡,心中总浮现一幕淡淡的古风画卷。画面或长亭饯别,或舟橹渡晚,或黯然独往。一盏浊酒,终无法抵御前行的风霜;半阙骊歌,亦无法慰籍未知的迷惘。目光锁定处,唯剩憧憬之下、忐忑之间,那毅无反顾的决绝。

这世上参透红尘,心存淡泊名利,意在终老山野的人毕竟太少。终其一生未离故土,“生于斯,长于斯,老于斯”的人,也不多。更多的是或远或近的离乡,要么出仕为官,要么游历访学,要么卫国戍边,要么行商打工。不论是志存高远,或是糊口养家,终教要背井离乡,漂泊于江湖,把那故乡撇在身后,独对歧路抉择在前。

进亦忧,退亦忧。尘世如潮,最终只得冷眼相望那岁月,将青丝染为白发,将雄心冷却止水,将傲骨碾成卑微。只剩衣兜底那撮乡井土,尚散发着故乡的温馨与气息,陪伴日的消磨与月的浮沉,随行路上。

归兮何夕?没有答案。但“思乡”却如影尾随,总在夜深人寂时分,潜伏于心隅的伤悲。

千古羁旅尽客愁•随笔

•02

挥手云路从雁远,唯教相思剩梦中。独闯天涯,既便是混得春风得意、风生水起,亦免不了舞罢歌尽,空倚栏杆。举头,明月;低头,故乡。再多的美酒,也无法麻醉思乡的苦楚;再多的山珍,亦无法比拟家乡的菜肴。

那记忆中舌尖上的味道,其实说千道万,是对故土的思念,对家人的念想。

灞桥折柳扬云帆,阳关酹酒向玉门。离乡与思乡,便在这兜兜转转之间,咏唱在那《诗经》的国风中,吟诵在那《唐诗》帙卷里,谱就在那《宋词》琴弦间,最终在马致远《天净沙》“枯滕老树昏鸦”的意境里,让那抹斜阳贴近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词调的凄婉,撩拨思绪,勾动心弦。

故乡远么?不远。许就在那望眼不见,烟雨濛濛的彼岸;许就在那群山阻断,白云深处的另端。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只是,人在这里,家在那端,思在梦底。

千古羁旅尽客愁•随笔

•03

人在旅途,时过中年。每每读起文天祥《过零丁洋》“身世浮沉雨打萍”的诗句,总感字字砸在心坎,令人唏嘘不已。

曾经年少轻狂,不谙世事,总把问题看得轻松简单,所有困难如同搔痒,所有鸿沟恰似田渠。那时未有仕途之虑、后顾之忧、妻儿之念,整日里只考虑事务尽心,业余充实。极喜邀几袍泽宿舍共聚,筛上碗酒,就着一碟花生米,便可纵古论今,畅所欲言。时间便在推杯换盏间轻轻流逝,不着痕迹。

待经历坎坷、徘徊歧路、纠结进退,方才在困惑中领悟“万象无相”的佛门禅偈。一切的辉煌黯淡后,犹如案上豆灯,渐熄。曾经不辞万难千险所追逐的各种欲求,皆会付之浅浅一笑。成功也罢、失败也罢,不过是苍狗浮云,最终都会云散烟消。

归家,是每位游子最后的结局。毕竟,家才是最为温暖的港湾,思乡是无法逃避的心坎。

千古羁旅尽客愁•随笔

•04

人无离乡苦,便无思乡忧。然而离乡对大多人而言是必然的,诚如郑智化《水手》歌词里唱的那样,人总把美好留给明天,幻想置于远方。而在这种种幻想驱使之下,便会踏上寻觅之旅,把“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的警世恒言置之脑后,像蒲公英种子般天涯为家,任意漂泊。

离乡。缺乏家人的照料、朋友的帮撑,具有太多的不可预料。痛苦只能自己咀嚼,孤独只能自己忍受,命运只能自己承担。即便无力承受生活的压力,而泪往心流,仍就要面对外界强颜欢笑,欲说还休。

漂泊,注定颠沛流离,游走于城乡之间,居无定所。在这种行得再远、飞得再高的时日里,人终像风筝般,有根线紧紧地拴在心田。一头由故乡紧攥,一头是自己飘零。离乡时日愈长愈久,“故乡”这粒种子便会悄然破壳,在心底扎根愈深,终一日会让人辗转难眠,陷入思乡念家的苦楚。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的诗句,大抵便是每位归乡者的心之所思,心之所想,行之所为吧!

千古羁旅尽客愁•随笔

二0二一年十二月十五日(冬月十二)•拉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