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这趟旅程让他们深刻认识到自来水的来之不易

文、视频/梁怿韬

水龙头一打开,水自然流出。生活当中,很多人已习惯水的“自来”。在这背后,是历代广州供水人为让更多市民感受到“水之自来”的便利而付出的无数艰辛努力。

在广州传统中轴线重要位置的越秀公园内,有一座“年逾六旬”、至今仍服务着广州市民的自来水加压站。2021年12月12日,羊城晚报社和广州水投广州自来水公司共同主办“越秀山加压站‘探寻记’”活动,邀请羊城晚报学生记者俱乐部的小记者和俱乐部活动参与者,走进这座为广州市民服务多年的加压站。

在活动中,广州自来水工作人员向到访者展现了历代广州供水人克服困难将自来水引入千家万户不懈努力的成果。正值广东地区持续干旱少雨,广州部分地区用水预计将在今冬明春持续受到干旱咸潮影响,工作人员借此向到访的小朋友们介绍了广州抗旱防咸保供水工作。本次活动,让生活在国家节水型城市的广州小朋友们,认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水往高处流”越秀山加压站陪伴广州成长

从东门进入越秀公园,沿东秀湖路一路西行,当行至广州市城市公园展览馆附近时,游人会发现公园道路右手边有一处围墙被绿化带环绕、牌匾写有“越秀站 一九五七年”的门面。这里,便是本次活动举办地——越秀山加压站。

这趟旅程让他们深刻认识到自来水的来之不易

“有的游客可能会被如今古色古香的门面迷惑,认为这里是一处景点,但也有一些广州本地市民知道,这里是陪伴大家长大的自来水加压站。”越秀山加压站站长欧兴启向到访者介绍加压站的建设历程和工作流程。据悉,越秀山及周边地区地势较高,常规的供水压力难以满足该片区居民、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用水需求。1957年,越秀山加压站开始建设,并于1958年投产。经水厂处理后的自来水通过管网来到越秀山加压站,经水泵加压将水送至高位蓄水池,再经重力作用通过管网流入千家万户,在综合条件不如现在的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当代广州供水人已通过自己的智慧,促使“水往高处流”。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加压站也因应城市发展的需求不断调整工作任务。”欧兴启介绍,改革开放的春风让广州供水硬件设施建设得到长足发展。1986年,环市东路新安装了DN1200输水管,这使得部分位于越秀山加压站服务范围的用水户,享受到供水网络“立体化”和“多源头”的便利,令越秀山加压站加压作用逐渐弱化。

踏入千禧年代,广州的用水需求依然有增无减,被“遗忘”多年的越秀山加压站,重新“站上”了“一线岗位”,于2014年根据周边供水需求变化,恢复使用6000立方米蓄水池功能。目前,越秀山加压站每天为小北路、应元路、下塘西路、花果山以及越秀公园等区域居民提供约5000立方米的优质自来水。

“当前的广州,各行各业持续绽放新活力。我们供水行业也要想一想如何为群众办实事,不能只局限在自身的供水板块上。”欧兴启称,2019年广州吹响白云山、麓湖、越秀山“还绿于民”专项行动集结号。在中共广州市委和广州市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广州自来水公司在确保正常安全供水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对越秀山加压站进行景观提升,将原来简易的不锈钢正门改为新中式风格,实体围墙外饰面贴仿古青砖、压顶采用绿色琉璃瓦,原铁丝网墙改为通透式隐形绿色围栏。进入越秀山加压站大门,便是山下的输水泵房,泵房经隔音处理,几乎没有噪音。穿过山下建筑,仿木铺设的登山园路沿着山体蜿蜒而上。来到山顶,可见一片“草坪+色叶地被+黄岗岩汀步”组合的“绿地草坪”,据工作人员介绍,草坪下便是封闭式蓄水池。在蓄水池上层打造绿化景观,更能与越秀山景融为一体,形成自然通透的绿地空间,提升市民的休闲舒适感。

这趟旅程让他们深刻认识到自来水的来之不易

一趟旅程,让小朋友们懂得自来水的来之不易 广州水投广州自来水公司供图

从源头到用户自来水生产流程的“不容易”

跟着自来水公司工作人员的脚步,小朋友们参观了泵房、蓄水池等地。小朋友们把好奇的目光投向站内水泵、井口、管道等设施上,纷纷向站内的工作人员提问,这些设施在供水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工作人员对小朋友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一一解答。作为一处有较大高差的供水生产单位,越秀山加压站低位泵房与高位蓄水池由一道古香古色的楼梯连接,小朋友们在参观期间登上楼梯,眺望广州老城区景色。

“这条楼梯有214级,理论上并不是很高,手脚灵活的人走上去也不用很长时间。但对于自来水来说,从山脚往山顶‘走’,却是一段漫长的‘路’。”在参观间隙,欧兴启向小朋友们介绍了自来水如何实现“水往高处流”。加压站的泵组将自来水从低处抽向山顶的蓄水池,注满水池需耗费十几个小时。了解“水往高处流”的过程后,小朋友们深刻体会到自来水流进千家万户的“不容易”。

“加压站只是自来水输送环节的‘中途站’。从源头到千家万户,自来水需要经过一段更漫长的‘路’。”广州自来水公司工作人员在参观过程中向小朋友们介绍了自来水的整个生产过程。通过历代供水人的努力,广州市民如今可以喝上水源地远离中心城区的西江、北江、东江等优质原水制成的自来水。通过先进的处理技术,如今,送往千家万户的自来水能够更大程度上保持源头的清纯。市民通过微信公众号、网上服务厅、APP等线上渠道,32项用水业务动动手指就可办理,用水业务上的便利“拉近”了自来水从源头流向用户的距离。

“在生活上,你们了解哪些节水小技巧?”工作人员向小朋友们提问。通过与小朋友们的互动,工作人员向小朋友们讲述了广州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的历程,传达了科技的进步虽然能“拉近”自来水从源头流向用户的距离,但任何时候大家仍需要节约用水。

这趟旅程让他们深刻认识到自来水的来之不易

一次活动让小朋友了解到节约用水的重要

一趟参观,小朋友们对自来水的来之不易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洗菜剩下的水,可以用来冲厕所。” 来自海联路小学的羊城晚报学生记者俱乐部小记者廖静澜说。通过这次活动,廖静澜表示:“学到了课堂上学不到的自来水知识,也学会了节约用水。”

“我知道了自来水是如何被净化的,如何被输送到每个家庭。”来自育才小学的羊城晚报学生记者俱乐部小记者陈霖晟在活动结束后表示。“自来水流进千家万户,真的不容易。” 来自丽江学校(小学部)的羊城晚报学生记者俱乐部小记者王振宇说道。来自番禺区亚运城小学的小记者俱乐部活动参与者卢卓君则表示:“以后洗澡不要洗太久,洗完米的水还可以浇花。”

“自来水是大家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伙伴,但很多人却不了解自来水的生产和运输过程。”广州自来水公司工作人员表示,作为民生企业,广州自来水公司在做好自来水保障工作的同时,也致力于推出科普活动,希望这些活动能增进大家对自来水的认识,从而在生活中提高节约用水的意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市民可关注“广州自来水96968”微信公众号,留意广州水投广州自来水公司科普活动的安排。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梁栋贤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