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每人就两发子弹咋打仗?24岁的团长下令:让二鬼子“跳舞”去吧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军在华北的几十万大军很快便告失利,大片国土沦陷。

在这种背景下,共产党员吕正操率东北军691团主力“逆行”北上,随后改称人民自卫军;几乎与此同时,红军团长孟庆山奉命在敌后开展游击战争,组织河北游击军。

1938年4月,八路军第三纵队兼冀中军区成立后,所辖部队便是以原人民自卫军和河北游击军为主,后来经过不断整训后,冀中部队编组为正规的八路军。

到1940年时,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的30多个主力团中,冀中部队便占到了将近一半。

每人就两发子弹咋打仗?24岁的团长下令:让二鬼子“跳舞”去吧

所谓的冀中地区,处在当时的平汉、津浦、平津、沧石路之间,约6万平方公里,有大约40个县,人口达800万左右。

因地处平原,冀中的经济条件较好,交通便利、物产也非常丰富。这一地区一旦落入日军之手,将成为其以战养战的战争基地。而若冀中控制在我军手中,则是插入敌军心脏的一把尖刀,同时也对山区根据地的坚持提供极大的人力、物力支援。

正因冀中如此关键,自武汉会战结束,日军进攻重点转入到稳固占领区阶段后。自1938年11月到1939年4月,便对冀中发起五次大规模围攻。

1940年到1941年,冀中军区也是日军围攻的重点。到1942年,日军集中5万余机动兵力对冀中发起规模空前的“五一大扫荡”,扫荡持续了2个月,日军到处烧杀,然后直接建立据点碉堡,而不再轻易退出。

在这次大扫荡中,冀中八路军损失1万多人,主力部队被迫转入外线,群众被杀、被捕达5万余人。

每人就两发子弹咋打仗?24岁的团长下令:让二鬼子“跳舞”去吧

日军在冀中建立碉堡1750个,新修筑公路7500多公里,挖掘封锁沟4000余公里,对整个冀中平原实行所谓点、碉、路、沟、墙五位一体的“囚笼”政策。日军的据点或岗楼把冀中分割成2676块,造成了“抬头见岗楼,迈步登公路,无村不带孝,户户闻哭声”的极端环境。

在这种情况下,八路军留守部队除主力24团留在冀中外,各分区的地区队和基干游击队、民兵依然在顽强战斗。

这里的地区队是晋察冀军区独有的一种编制,它相当于小团,直辖3到5个连,活动在分区之下的两三个区县内。

大部分地区队都是由正规八路军与地方基干游击队合编的,一般不穿军装,是敌后抗战的一种重要编制形式。

经过1942年到1943年的苦苦坚持,冀中八路军熬过了最艰难的时期。到1944年,根据地已基本恢复到1940年时的局面。

每人就两发子弹咋打仗?24岁的团长下令:让二鬼子“跳舞”去吧

跟世界上绝大多数反法西斯战场一样,到1944年我敌后战场也已经开始局部反攻。随着反攻范围及规模的不断扩大,就需要有新的野战正规军。冀中新的野战军便是在当时留下的地区队中升级而来的。而地方军升为主力后,再由基干游击队补充,如此不断递进。

就冀中第六军分区而言,原有第31地区队、第40地区队和第44地区队,它们都是由原警备第2团及第1游击总队的基干连队改编的。

在多年的对日斗争中,地区队练就了一套村落和平原作战的硬功夫。很多当年率领地区队作战的干部,将来都是我军主力部队的猛将、虎将。

比如著名的徐信将军,在1944年时便担任了冀中第44地区队的区队长。

第44地区队成立于1941年9月,一开始叫束冀宁衡(指地区队的活动地域)地区队,后改为赵藁栾地区队,是由当时六分区警备旅2团第10连和游击总队第1营合编的。

每人就两发子弹咋打仗?24岁的团长下令:让二鬼子“跳舞”去吧

部队编成后有4个步兵连和1个侦察排(区队直属队也称为是第5连),后又以1、4连合编为第1大队、2、3连合编为第2大队,全区队合计有425人,口号是“杀鬼子,夺三八,武器装备东洋化”。

其实第44地区队当时的大队就是充实后的连,这种情况在冀中其他地区队也很普遍,不过由于敌情复杂的原因。有的地区队一直称为连,而有的称为大队,因此基本可以将大队等同于是连。

在五一反“扫荡”中,第44地区队减员至不足300人,随后又补充部分人员恢复建制。在最艰难阶段过去后,第44地区队规模也不断扩大,到徐信任区队长时已有5个大队,不久后又增编了第6大队,兵力达到了1000余人。

说道这个徐信,其实他不是冀中八路军出身,而是北岳区八路军出来的。而且徐信担任第44区队长时只有23岁,关键他还是全面抗战后才参军的,可谓是英雄出少年。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徐信与其他几名同乡一同参加八路军,依照“仁义礼智信”的顺序,由原名徐连晨改为徐信,当时他才16岁。

徐信(后排左二)

不过徐信作战勇敢、机智,在八路军中的成长很快,到1941年时年仅20岁的徐信已经是晋察冀一分区直属警卫连的指导员了,当然了一分区司令员杨成武当时也才27岁。

在1941年9月的反扫荡中,就是徐信率警卫连打头阵突破日军合围,随后又率小部队引开日军,掩护了司令部的转移,表现极为出色。

1944年冀中军区重新设立后,由杨成武任司令员,而徐信也被调到了冀中任第44区队长。

不过徐信在第44区队长职位上并没有待很久,几个月后为了大练兵准备反攻。冀中各分区组建了练兵团开赴冀西整训,其中六分区练兵团以第44地区队的第1、第2大队跟第31地区队的第3、第4大队合编,总计700余人,以徐信为团长。

这支部队练兵完毕后被编为野战第32团,党员数量占比高达38.7%,原4个大队改为4个连,后来又增设了第5连。

每人就两发子弹咋打仗?24岁的团长下令:让二鬼子“跳舞”去吧

当时敌后战场的反攻已经开始,32团的首个目标是献县县城,在解决了2个伪军中队后,其余日伪军不敌弃城逃窜,我军成功将献县县城收复。

献县县城解放后,32团又受命到大城大广安阻击日伪军;后又到大城东南马场阻击日伪军。

阻击战的特点是消耗大、缴获少,在第二场阻击战前,第32团平均每名战士就只剩下了5发子弹,不得不将高粱杆装在子弹带中。战斗中因子弹较少,多以手榴弹和拼刺刀来打击敌人。

而在阻击战完成后,第32团又受命进攻独流镇的伪军据点,这时候平均每名战士手中便只剩下了2发子弹。

每人就两发子弹咋打仗?24岁的团长下令:让二鬼子“跳舞”去吧

防守独流镇的是伪绥靖军第20团,据点内有一座弹药库,还有5处碉堡,碉堡外有围墙,围墙外还有封锁沟。

这里的伪军充当日本人的走狗,对群众烧杀劫掠,坏到了极点。甚至还像日军一样到附近村庄掳掠妇女,带回据点后轮番虐待,因此群众对其恨之入骨。

听闻32团要打独流镇据点后,群众送来了9头口大猪,每口猪头上都有个钉子,钉子上挂着纸条,写着“拔钉吃肉”。

徐信的部署是以5连及地方武装打援,以主力4个连打据点。

可是当时32团平均每人只有2发子弹,又没有火炮,仅凭这样的武器装备,怎么拿下这个据点?

强攻,自然是不行的,但办法还是有的。

首先是围困,然后是断绝伪军据点内的水源,与此同时由1连副指导员带队挖地道。其中除关押着妇女群众的一处碉楼外,要向其他四处碉楼挖4条地道。

当时我军虽然没有火炮,子弹也不及补充,但是到抗战后期炸药还是有的,因此通过挖地道,用炸药炸掉敌人的碉堡便是经常使用的战术,群众通俗的说法是让敌人的炮楼“跳舞”。

而第32团当时虽然子弹很少,但储备了上千斤炸药,这就是徐信打独流镇的底牌。

徐信信心满满,而独流镇的伪军也比较死硬。

这批伪军平时烧杀劫掠,其团长金奎深知自己作恶多端,又自恃有碉楼及军火库作依托,八路军打不进来。而且对于八路军挖地道的战法,这里的伪军也做了应对,在炮楼下打下了木桩,还放了大瓮。

不过这些都没有阻止32团的地道开挖,几天后地道挖到了炮楼下面,一共埋了48箱,上千斤的炸药。

准备完毕后,按照惯例,徐信对被围伪军发起了政治攻势。

这是当时我军作战的程序之一,即便对独流镇这种死硬伪军,起码也能起到扰乱军心的作用。

徐信喊道:金团长听着,你们快缴枪吧!不缴枪,我们就要让岗楼跳舞了!

伪军团长金奎很嚣张:你们有能耐,就跳给我看看!

战士们也喊道:下来吧,我们优待你们,这里有肉吃。

伪军中的死硬分子答道:你们来吧,我们这里有一群大闺女。

敌人死硬至此,徐信便下令实施爆破,让独流镇的伪军炮楼真的去“跳舞”去了。结果几声巨响后,四个炮楼都上了天,只有最后一个因为有群众没有爆破。

战士们子弹不多就集中给特等射手使用,射杀关键目标,其他战士以刺刀和手榴弹进攻。最终成功将据点拿下,并解救了10多名被伪军抓走的年轻女子。

这一仗从围困战开始到战斗结束历时五天,全歼了伪绥靖军第20团团部及其1营,除了毙伤外还俘敌200余人。

值得一提的是这支伪军装备较好,且据点内有军火库,故而缴获颇多,计有1门迫击炮、1部电台、3挺重机枪、21挺轻机枪、步枪数百支,此外还有最关键的子弹达5万多发。

因此独流镇之战结束后,32团全团都换上了新枪,每名战士分得了近100发子弹。最后除上交一部分外,还给六分区部队送回了一部分。

这场战斗后,群众热情也非常高,还有学生编了歌曲传唱。

冀中军区司令员杨成武几天后还专门到32团讲话:

32团的同志们,你们打得好!出山后,你们打出了八路军的威风,你们是个勇敢的团、光荣的团、很有战斗力的团!

在独流镇战斗结束后,32团又同兄弟部队一起继续反攻,最终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在后来的解放战争中,32团与其他部队合编,成为了解放军63军的一部分。

而原第44区队长、32团团长徐信也在63军中继续战斗。抗美援朝战争时,只有30岁的徐信已是187师的师长。在突破临津江和坚守铁原的战斗中,当年人均两发子弹就敢打炮楼的燕赵子弟兵,会让美英的王牌军也吃吃苦头。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