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国统一天下的过程中,秦昭襄王是非常重要的一位君王,是无论如何了绕不开的,而与他一样重要的国相就是他的舅舅魏冉。
秦昭襄王能登上王位,首先要感谢赵武灵王,因为赵武灵王想从秦国的王位传承中获得利益,所以强势地将身为质子的秦昭襄王从燕国送回秦国。

秦昭襄王能坐稳王位就必须要感谢魏冉,因为魏冉凭借自身掌握的军权,不仅强势镇压了秦昭襄王异母弟公子壮的造反,还趁机诛杀了秦昭襄王其他的异母兄弟及不服的大臣和诸侯,稳固了秦昭襄王的统治。自此,秦国进入了长达五十六年的秦昭襄王时代,而魏冉也开始了一生显赫之路。
四任秦相,长达二十八年
秦昭襄王在位的前七年,中国史上第一位智囊樗里子一直担任相国;樗里子至秦昭襄王十二年,孟尝君、楼缓相继担任秦国相国,直至赵国派仇液来到秦国游说,将魏冉推上相国之位以取代楼缓。这是魏冉第一次出任秦国相国(4年)。秦昭襄王十六年,魏冉第一次被免,不过第二年就被重新起用。
魏冉第二次出任相国到秦昭襄王十九年(3年),之后应该是经历过短暂的免职。很快,魏冉第三次出任相国,总共干了6年,之后被第三次免职,这年是秦昭襄王二十四年,但很快前往赵国当了相国。秦昭襄王二十六年,魏冉第四次出任相国(15年),一直到秦昭襄王四十一年被赶回封地。可以说,秦昭襄王在位56年,有40年时间都深受魏冉的影响。
慧眼识人,个人战功赫赫
魏冉一生最耀眼的成就,应该是挖掘出白起这位千古名将,成了当时最成功的伯乐。《史记·穰侯列传》是这样形容两人关系的,“白起者,穰侯之所任举也,相善”。白起一生征战,打残了韩国、魏国、楚国和赵国,攻占城池有记载的数量达一百座,光自己歼敌数就已经占了秦国消灭六国军队的一半。
不过在攻城略地方面,魏冉本人也毫不逊色。秦昭襄王二十年,已被封为穰侯的魏冉亲自担任将军,领兵攻打魏国,先是逼得魏国献出河东方圆四百里的土地,后攻占河内,夺取大小城池六十余座。秦昭襄王三十二年,相国魏冉率军攻打魏国,击退芒卯,进而围困魏国都城大梁,在须贾的劝说下才退兵。秦昭襄王三十三年,魏冉率军攻打魏国,斩首四万余人,打跑魏将暴鸢,要了三个县才退兵。秦昭襄王三十四年,魏冉与白起、胡阳攻打赵国、韩国和魏国,斩首十万人,夺取魏国的卷、蔡阳、长社和赵国的观津;然后将观津归还赵国,又增加赵国的兵力,要求赵国攻打齐国,吓得齐襄王派苏代前去游说,魏冉才退兵。光从攻占城池的数量来说,魏冉的数量仅位列白起、蒙骜之后。
削弱六国,使秦国位于霸业之巅
魏冉对秦国最大的贡献是,持续不断地攻打六国,趁机将东方六国除赵国外都搞残废了,使秦国的霸业达到了巅峰。东方六国在秦国不断的打击下变得越来越弱,只剩下赵军能同秦军抗衡。当然燕军没受啥损失,但很虚胖,可以被无视。
韩国。
魏冉在当上秦相的第三年,选任白起为将,一战斩杀韩、魏联军二十四万人,将韩国最后一点精气神给打没了。之后,韩国一直被秦国按着随便打,直到灭亡。
魏国。
魏冉本人对魏国比较重点照顾,两次亲率大军打到魏国的都城大梁之下:一次是在秦昭襄王二十四年,魏冉耳根子软,听信须贾的游说就撤军了,回去丢了相国之位;另一次是在秦昭襄王三十二年,魏冉拿走了魏国三个县。魏王只能想着用土地贿赂秦国,催生了苏代的名言—“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楚国。
魏冉对楚国的打击是由白起来完成的。楚顷襄王一开始还挺能蹦跶,搞个合纵同盟以抗衡秦国,来洗涮父王楚怀王客死秦国的耻辱,但很快被白起教育了。但最终,楚国不仅连连损兵折将、丢失土地,还被白起打下国都郢,一把火烧了楚国历代先王的陵墓,遭受更大的奇耻大辱也无可奈何。
齐国。
齐湣王时的齐国一开始处在高光时刻,魏冉谋划了一场尊秦昭襄王为帝的演出,还得拉上齐国来减轻压力,使战国时期出现了短暂的双帝并立的局面。然而,齐湣王梦想成为天子,四处拉仇恨,与燕国结下难解的死分,又将接壤的邻国打了遍,又因宋国与秦国结怨。于是,燕昭王命乐毅筹划报仇,秦国也乐得顺水推舟,与其他四国一同讨伐齐国,形成五国伐齐的局面。齐国差点亡国,在恢复领土后变得异常保守,最后几十年如一日地看着秦国打其他国家。
人性病发,英雄落幕
权力的滋味总是让人沉醉。魏冉长期掌权,自然也难以抵挡这种诱惑,尤其在获得封地成为诸侯之后,就常常想着扩大自己的地盘。秦昭襄王二十六年,尽管魏冉已经被罢相,秦王仍大赦罪人来充实魏冉的封地陶的人口;秦昭襄王三十二年,魏冉率军兵临大梁城下,却被须贾以陶地的安危为理由说动,主动撤军;秦昭襄王三十六年,秦国派出客卿灶夺取齐国的刚、寿两地,并将两地送给了魏冉。
梁大夫须贾说穰侯曰:“.....夫轻背楚、赵之兵,陵七仞之城,战三十万之众,而志必举之,臣以为自天地始分以至于今,未尝有者也。攻而不拔,秦兵必罢,陶邑必亡,则前功必弃矣......割晋国,秦兵不攻,而魏必效绛安邑。又为陶开两道,几尽故宋,卫必效单父。秦兵可全,而君制之,何索而不得,何为而不成!原君熟虑之而无行危。”穰侯曰:“善。”乃罢梁围。
因此,魏冉不仅背离了曾经壮大秦国的努力,还将自己的利益置于整个秦国之上,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最终,范雎趁着秦昭襄王的太子死于魏国的机会,以王权传承的隐患为由,说动秦昭襄王夺回权力,将舅舅魏冉驱逐回封地,结束了魏冉时代。
结 语
魏冉不仅是大秦第一外戚,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外戚。正是有了他,才有秦昭襄王长达56年的超长待机,才有了中国史上第一位太后——宣太后(同母异父的姐弟),才能将其他国家挨个痛打一遍,也才能将秦国的疆域快速扩张,最终为秦国在与赵国的长平决战打下基础。
尽管魏冉使秦国日益强大,但仍是追逐霸业的代表人物。秦昭襄王称帝虽然短暂,却也说明,魏冉的内心中仍是以追求秦国的霸业,而不是一统天下,他在之后猛烈地攻打其他国家也不过是这种思想的延续。正因如此,正因如此,当秦国强大到一定程度后,他漠视整个秦国的利益,转而去追逐自身的利益。而范雎的“远交近攻”战略不过是纠正了魏冉的错误,回到了以秦国利益为上的轨道,便被李斯盛赞为“使秦成帝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