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人间地狱”宁古塔,是古代流放女犯人的地方,到底为何如此可怕?

“人间地狱”宁古塔,是古代流放女犯人的地方,到底为何如此可怕?

宁古塔没有塔,是个区域,翻译过来是“六个”的意思,其中“宁古”是六的意思,“塔”是“个”的意思。

有人会问,六个什么呢?六个兄弟。相传,此地是努尔哈赤的曾祖父生的六个儿子曾经在这里,故称其地为“宁古塔”。

宁古塔所在的区域,是现在的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一带,范围大概是图们江以北,乌苏里江东西两岸地区,地靠日本海,当时属于吉林管辖。

清朝时期,对于犯了大错的官员等人,流放宁古塔是一种重要的惩罚手段,当然也有流放女犯人的例子。整体来说,宁古塔不是专门流放女犯人的,女犯人只是极小一部分。认为那是流放女犯人的地方,一定是清宫戏看多了。

这么一个地方,有人却称它为“人间地狱”,这是为何?

古代交通不便,被流放宁古塔,走得距离实在远,这是第一可怕之处

“人间地狱”宁古塔,是古代流放女犯人的地方,到底为何如此可怕?

如果一个犯人从京城流放,到宁古塔的距离大概是3000里地,那时候,没有现在如此发达的交通工具,如果坐飞机,三个小时左右就到了,如果做动车,五六个小时也到了,那时候,要全靠11号马车的,纯粹的步行,这让被发配的人苦不堪言。

较远的路程,再加上沿途并不顺畅,糟糕的住宿,不可口的伙食,这让当官许久的人,实在难以面对。也许,对于一个苦力来说,这路途不算啥,但对于青天大老爷们而言,这不得了,简直快剥了他们的皮。

宁古塔地处东北,气候多变,让官员们无法适应

“人间地狱”宁古塔,是古代流放女犯人的地方,到底为何如此可怕?

好不容易到了宁古塔,结果发现,这个鬼地方,气候太残酷,对于官员们一点都不“照顾”。

于是那些文人官员们发挥自己的特长,在笔下描绘出了一个可怕的宁古塔,比如发配的明末文人王家祯在《研堂见闻杂录》写道:“宁古塔,在辽东极北,去京七、八千里。其地重冰积雪,非复世界,中国人亦无至其地者。”写的很明显,把宁古塔描绘成了一个人迹罕至、非常寒冷的地方。

清初发配的文人吴兆骞在给其母的信中写道:“宁古寒苦天下所无,自春初到四月中旬,大风如雷鸣电激咫尺皆迷,五月至七月阴雨接连,八月中旬即下大雪,九月初河水尽冻。雪才到地即成坚冰,一望千里皆茫茫白雪。”这说得如此可怕,让没去过的人不敢去了。

清朝方拱乾曾说:“人说黄泉路,若到了宁古塔,便有十个黄泉也不怕了!”这比喻更有意思,宁古塔堪比黄泉路。

宁古塔不是中国最北的地方,也不是离京城最远的地方。往北还有黑龙江的漠河,还有新疆的阿勒泰,这些地方比宁古塔区域更靠北,目前不是还有很多人住着?这些官员们被发配宁古塔后,心情郁闷至极,而且像吴兆骞这样的都是江南人士,自然非常不习惯北方的天气。

宁古塔不是地狱,是文人们的笔,将宁古塔变成了“人间地狱”。

在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失去了尊严,让人不爽

“人间地狱”宁古塔,是古代流放女犯人的地方,到底为何如此可怕?

发配的大多是官员,当然还有一些重刑犯。发配宁古塔,到了给披甲人为奴,披甲人是谁?就是在边疆做守卫工作的这些人,在女真族中,地位中等。

给披甲人做了奴隶,失去了自由,失去了尊严,这事太让人不爽了,好歹那些官员曾经也是叱诧风云的人物,现在要给别人做奴隶,有了一天到晚指挥自己的主子,这事怎么得了?没办法,心情郁闷至极,于是对于宁古塔的观感又差了几分。

如此的感受,传递到京城,完全放大了宁古塔的可怕。

其实,大多数人被发配宁古塔是不适应的,但后来,很多人却喜欢上了这一片白山黑水之地。而且,宁古塔的管理者们也并不是贪得无厌,坏得冒泡。

就像吴兆骞等人后来就成了当地官员的幕僚,吃喝不愁。而发配来的郑芝龙、金圣叹家属、吕留良家属等人,带来了内地先进的农耕技术,带来了内地的佛法,还带来了内地的文化知识,这些人为宁古塔地区的人们带来了不少帮助。

“人间地狱”宁古塔,是古代流放女犯人的地方,到底为何如此可怕?

整体来说,宁古塔并不可怕,它也不是专门流放女犯人的,因为地处偏远,气候寒冷,发配的人们失去了自尊,所以,宁古塔便成了文人们所描述的“人间地狱”。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