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清末奇案“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为何会导致上百名官员被革职

俗话常言:“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法律虽然规定明确界限分明,但操纵法律的却自古以来都是有血有肉的人。既然为人就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看法想法,所以这时本象征着绝对公正,绝对公开的高高在上的法律也就可能出现了偏差,冤案错案也存在。

现如今法律已经更加完善更加科学,依然会有瞒天过海20多年的错案,以今窥古,就可以想见古代的冤假错案更是数量之多。

清末奇案“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为何会导致上百名官员被革职

清末奇案“杨乃武与小白菜案”是古代的一个有代表性的冤案,为何一个冤案会导致上百名官员被革职呢,历史漫谈君将在下文细细道来。

杨乃武本是浙江省杭州府余杭县举人,肚子中有墨水又喜欢替人打抱不平,附近的人只要需要打官司通常会找杨乃武写一份严谨有力的诉状,杨乃武就如同古代的律师。

小白菜原名毕秀姑,因为母亲的改嫁来到余杭县,因爱穿绿色衣物故被称为小白菜。小白菜嫁给了在豆腐店做帮工的葛品连,二人租住在杨乃武家中。

清末奇案“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为何会导致上百名官员被革职

小白菜好学,杨乃武便经常教她一些知识,久而久之邻居便传来了“羊(杨)吃白菜”的闲话。同治12年10月份,杨乃武去余姚他岳母家办事,十月初九葛品连突然害病,本以为是小病,吃了一些中药,但没想到葛品连下午时分全身青黑,暴毙而死。

葛品连的母亲不相信自己正值壮年好端端的儿子会突然去世,且死状怪异,她认为其中必有蹊跷,便上报官府。

当时的余杭知县是刘锡同,刘锡同接到报案以后便带着法医去了小白菜家,法医用极其不专业的手法和没有清洗的银针去查看尸体,很快便得出结论说葛品连是中毒身亡。

清末奇案“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为何会导致上百名官员被革职

这时流言的力量就体现出了,杀人凶手的矛头指向了杨乃武。知县刘锡同素来不喜欢杨乃武,杨乃武给他带来很多麻烦,所以他也有趁机把杨乃武一了百了的心。

于是他先带了小白菜问话,没做自然不会招认,但一个姑娘柔弱的身躯哪里经得住牢刑,最终被屈打成招,说丈夫是自己和杨乃武一起毒死的,毒药砒霜是杨乃武买来的。

下面就是杨乃武的事情了,杨乃武是举人,不可以轻易动刑。但刘锡同又担心不用刑杨乃武恐不会招认,于是他上奏朝廷,先撤了杨乃武举人的身份。刘锡同对杨乃武大用刑法,但杨乃武一直在为自己洗清冤屈,概不承认。

清末奇案“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为何会导致上百名官员被革职

刘锡同没有就此作罢,他派人去和药店老板伪造了一份杨乃武买砒霜的物证,然后便把案件上报。

按清代司法,谋杀案,知县只有初审权,而无权定案。初审完结后,由知府二审,再呈报按察司(相当于省高级法院),最后由经督抚重审,死刑犯上报中央刑部核准,并由皇帝最后定谳。刘锡同买通上下,案件很快就此敲定,杨乃武为死刑,但由于杨乃武是家中独子,所以缓期执行。

杨乃武的家人并没有放弃他,他的姐姐杨菊贞和妻子多次上访,想要为杨乃武洗清冤屈。杨菊贞第一次上京受到了阻碍,她于是找了杨乃武为举人时几个交好的朋友。他们倾囊相助,给钱的给钱,上报的上报,最后《申报》给予了杨乃武一案很大的篇章,太后都下旨重新审理。

清末奇案“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为何会导致上百名官员被革职

杨乃武一家看到了希望,但接下来的主审官副审官也都包庇浙江那一边的官员,最终的结果都是维持原判。户部给事中边宝泉,发觉其中具有官官相护的因素,便上书将案件交由刑部直接审理。最后翁同龢向太后请求,这个案件彻底交由刑部审理。

刑部接手没有用刑,小白菜和杨乃武都开始为自己陈情,小白菜甚至爆出刘锡同之子还侮辱过自己,刑部分析了案件中的种种疑问,甚至还把葛品连的尸体一路运到京城,小白菜和杨乃武终于被宣布无罪释放。

小白菜和杨乃武的案件是浙江甚至京城中官包庇官的后果,在太后都已经知晓的情况下一些大臣依然死不悔改,慈禧岂能容忍,将与案件相关的百名官员革职查办,其中始作俑者刘锡同虽年岁已大,但任然被流放,且不能用钱赎买。

小白菜和杨乃武虽然已经沉冤,但小白菜出家为尼,杨乃武的举人身份也没有恢复还落下了残疾。以史为诫,才能少走许多弯路,错案和平反,但是被诬陷人心中的痛是永远的。

(文/历史漫谈君·半青)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