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秦始皇曾修过一条“直道”,两千多年过去,为何路面不长杂草?

文/纪布

话说,在嬴政横扫六国一统华夏后定立国号为大秦,并登基称为始皇帝。平心而论,秦始皇除了一统华夏的丰功伟绩外,他还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基建“狂魔”。为何这样说?万里长城,郑国渠,灵渠等都是秦始皇在位期间修建的。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他开始大力施行“书同文”,“车同轨”等国家发展战略,而且还修建了“秦直道”,秦始皇所修的路,时至今日已经过去2000多年,但整条路面上依然看不到任何杂草,一条千年古道,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呢?

第一点,“秦直道”在修建的时候,所用的土是非常有讲究的,同时也经过特殊的处理。这个土资源的主要取材地是在陕西咸阳到阴山山脉间。

秦始皇曾修过一条“直道”,两千多年过去,为何路面不长杂草?

其所经过的地区主要涉及到现在的甘肃,内蒙古以及陕西,在这些地方,其地质土壤则主要有两大种类,一类为黄土,另一类则是砂土。

这区间还包含了沙漠地区,这里的土壤几乎不含任何水分,没有水分则不能支持植物的生长,所以,干燥的砂土类土质地区一般是不会有植物长出来的。

我们再来看黄土类土质,这类土质相比于砂土是含有少量的水分,秦人在修建“秦直道”的时候,为了防止含有水分的黄土中会长出杂草,工人们在修建道路的时候,会特意地在道路的两旁架起专用的大锅。

秦始皇曾修过一条“直道”,两千多年过去,为何路面不长杂草?

然后再将精心筛选出的黄土准备好放入大锅中进行长时间的“翻炒”,之前还会向大锅内投放大量盐碱进行搅拌,在“炒熟”之后,工人们就会将黄土重新埋在地下。

除此之外,在修建“秦直道”的时候,有经验的工人们还会多做一道工序,他们在将处理后的土铺到地面后,还会对土进行反复的夯实,土经过多重挤压后,变得非常的坚实。

甚至有些压得比较紧的土壤硬度几乎和石头硬度差不多,多重的挤压令本已瓷实的土壤内部没有任何空气,这就直接断绝了野草生长的必要条件。

秦始皇曾修过一条“直道”,两千多年过去,为何路面不长杂草?

第二点,大秦帝国拥有严明的律法,施工工人没有敢对工程偷工减料的,“秦直道”属于国家战略军事用途的,一旦被发现谁敢偷工减料再或者用料以次充好。

那么,主持修建工程的人的下场一定会是非常惨,轻则会被处以刑罚,重则必会祸及家族。

“秦直道”的全长大约700多公里,负责这个大军事工程的是将军蒙恬,蒙恬何许人也?修建这条路的人可不敢浑水摸鱼,就这样人力物力财力都是选用最好的,所修建出的道路质量,岂能不好?

秦始皇曾修过一条“直道”,两千多年过去,为何路面不长杂草?

第三点,“秦直道”在竣工以后,从来都没有被荒废过,在其修建完成后一直都发挥着它不可代替的作用,而且还会有专人进行保养。

到了西汉年间,汉武帝刘彻曾率领18万大军北上,来巡查朔方,汉军所走之路正是秦人所修建的“秦直道”。后来到了三国时期,曹操也曾亲率大军迫使北方匈奴归还蔡文姬,在返回中原的时候,曹军走的也是“秦直道”。

大唐时期,唐太宗李世民也曾亲率大军北征突厥,征战多次走的都是“秦直道”,在这数百年间,“秦直道”上根本就没长过草,可见,这个工程着实厉害。

秦始皇曾修过一条“直道”,两千多年过去,为何路面不长杂草?

第四点,“秦直道”不长草也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很重要的关系,秦直道主要是位于北方的内陆地区,气候比较干旱,而且连年的降水量都比较少。

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下,非常不利于野草的生长,假设这个“秦直道”是修建在南方地区,那么,可就不一定数百年不会长杂草了。

说到最后,总而言之“天下苦秦久矣”,虽然大秦帝国在历史教材中有很多负面影响,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秦朝的确是给咱们中华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时至今日,大秦依然有很多好的精神值得后人借鉴。

秦始皇曾修过一条“直道”,两千多年过去,为何路面不长杂草?

本文参考资料:《秦史》,《秦直道》,《大秦帝国》,《百度百科相关词条——秦直道,秦,秦始皇等》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