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明朝的宦官——皇权的捍卫者

作者:满堂花醉耀九州

要说宦官是什么时候开始的,这可能缺乏明确的史料记载,但是从封建王朝的开始,就伴随着这些皇权的忠实护卫者,古代宗法制度影响下,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些人没有子孙,唯一的寄托就是皇帝,或者说他们侍奉的主子,除了皇帝,皇子,妃嫔,诸侯王都是有一定的太监侍奉的,这些太监大多都有通病,贪财,恋权,喜欢收干儿子,且非常善于揣摩人心,可以说是皇帝肚子里的蛔虫,也是皇帝最信任的人,毕竟贴身伺候皇上的起居,而在明朝,由于朱瞻基的信任,让他们识字,还有披红权利,后来还有皇帝设立矿税太监,甚至提督东厂,制衡锦衣卫,还有御马监等军事机构,可以说太监的地位到达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而在这个大环境下,也出了很多有名的太监,他们或好或坏,或忠心耿耿,或圆滑世故,都昭示着这个特殊职业的特殊性,就连张居正都需要交好冯保,才得以变法,可见一斑,那明朝那些大宦官们,都有那些精彩的故事呢?

首先就是有名的三宝太监郑和,原本姓马,后来战争中走散,被招入宫中为太监,后来被分配到燕王府,靖难之役中立下功勋,深的永乐帝信任,后来名为宣扬国威,也有巡查建文下落,诸多因素驱使下,这位大太监带领巨大的船队七次下西洋,中间不免动用武力,和海盗作战,也会和平的和一些国家交流,最终宣扬了大明国威,万邦来朝,为永乐盛世增砖添瓦,而且还为航海技术的进步提供了现实依据,最主要的是,大宝船领先世界多年,代表着中国航海技术的鼎盛,这也是大明最正面性的太监,文武双全,敢作敢为,永乐帝甚喜之,对宣德也有一定的影响,毕竟永乐帝的心腹,都是喜欢朱瞻基的,后来朱高炽禁海,朱瞻基为了满足这位师傅的梦想,让他最后一次下海,这是违背朱元璋的组训的,甚至要被朝臣弹劾,朱瞻基还是愿意为师傅背锅,最后开放了太监识字,有意扶持太监抗衡日渐强大的内阁,同时减少皇帝的工作量,也因此有了下一个大太监。

明朝的宦官——皇权的捍卫者

朱瞻基死后,朱祁镇登基,王振王公公就是太监识字政策的第一批受益者,靠着制度选拔得到重用后,靠近朱祁镇,一个贪玩的小皇帝很快就被王振哄的团团转,当然,这也和朱祁镇涉世未深,加上性格中喜欢亲近身边的人有关,总之王振是大权在握,加上提督东厂,无人敢惹,后来瓦剌进犯,我觉得王振唆使肯定是唆使了,不过朱祁镇本人的意见肯定也是有的,估计也有军方推波助澜的作用,建功立业吗,结果没想到王公公非要加戏,要敲锣打鼓,衣锦还乡,结果几十万大军的补给跟不上,还把家乡的地给踩踏了不少,王公公很不满意,于是匆匆上路,结果被瓦剌诱敌深入,几十万大军围困土木堡,这时候武将是没错的,他们执行君主的命令,君主怎么会错,他们是圣人,文臣也没错,他们是睿智的,一看孤家寡人的王振,就被樊忠砍了,反正王振根基不牢固,他不背锅谁背锅,于是声名赫赫的王公公没了,太监嚣张的气焰暂时告一段落。

王公公的事告诉我们,别乱跑上战场,皇帝安全才能保护自己,刘瑾学会了,一样是年轻的小皇帝,正德更加贪玩,而且喜欢刺激的东西,刘瑾因此被宠幸多年,甚至号称“立”皇帝,不过我想多半是文臣们在刘公公活着时候干不过他,就给他添油加醋吧,毕竟谢迁,刘健都没搞过他,李东阳还是和另一位公公合谋才搞点了刘公公,刘公公就是带着正德在明朝境内玩耍,溜达,反正皇帝开心了怎么都好说,当然,正德对于政事也是会处理的就算是游玩,也会让朝廷把重要的奏折快马传来,刘公公很多时候是没机会做什么的,毕竟正德还是能力很强的,后来正德去边疆打仗,刘公公毫不知情,可能最害怕的就是他了,毕竟文臣最多落个名声不好,而他就得被清算了,当然,这时候刘公公已经被清算了,取代他的是个武夫。刘公公的落幕代表着,光防朝廷文臣,防皇帝乱跑没用,还得挡住自己人,张永就是个例子,于是又给后来的公公们提醒。

明朝的宦官——皇权的捍卫者

冯保冯公公怎说,风评还是不错的,能够约束下属,和张居正达成和解,支持张居正改革,这就说明冯公公还是有战略眼光的,他的目的很多时候和李太后一样,没有太高瞻远瞩,就是秉承先帝遗愿,把万历培养好,顺利完成权利的交接,至于什么变法,反正翻不了天,张居正爱搞就去搞吧,谁让他是万历的老师呢。当然,冯公公不是毫无问题,首先吗,喜欢钱,这个正常,其次就是对万历皇帝有些要求严格,然后还贪恋点权利,于是万历掌权后,冯公公就因为作风(贪污)问题被赶回去种地去了,冯公公其实风评还是不错的,这也就给下一位最成功的公公提供了例子。

最后一位就是明朝最成功的公公,号称九千九百岁,为了顺口,又叫九千岁,可以说是权倾朝野,就是魏忠贤魏公公。要说魏公公的崛起还是比较传奇的,他自己阉割进宫,还没什么文化,硬生生靠着出色的战略眼光和客氏(天启乳娘)合谋搞点了秉笔太监王安,自己上台,然后魏公公开始和天启的合作,在天启有意扶持下,魏公公大权独揽,掌握东厂和锦衣卫,还收了一大堆干儿子,已经可以影响朝堂,甚至东林党都拿他没办法,杨大链弹劾无凭无据,孙阁老被他送回家养老,袁崇焕还得给他修生祠。可惜还是吃了没文化的亏,不知道提前下注,让东林党把崇祯影响了,最后天启死后,就和待宰羔羊,被轻松处理,魏公公的失败告诉我们,一朝天子一朝臣,公公们只能依靠自己的主子,换一个,就不行了。而且他们完全依附于皇帝的信任,一旦皇帝想要除掉他们,他们将毫无还手之力,御马监更多时候,更像是嘉靖皇帝的自我安慰,相比起吃空饷的京营,可能还会差点,只能说,魏公公输在了伏笔上,东林预料到了天启的想法,又或者是一手闲子,谁又知道呢?

明朝的宦官——皇权的捍卫者

明朝的公公们还有很多有名的,创立西厂,臭名昭著的汪直汪公公,正德时并称八虎的谷大用,张永等公公,还有和崇祯一同赴死的王崇恩王公公,可以说太监在宫中有很多,他们想要出人头地很难,很多时候取决于君主的思想,或者是君王的需要,君王需要会享乐的,王振,汪直就会出现,君王有为,则郑和,冯保等人会被重用,而君王想要制衡,则魏公公这种善于朝堂斗争的会掌权,可以说,很多时候,秉笔大太监就可以看出这位君王的能力性格,这也是一种无形的提现,朱元璋霸道,唯我独尊,所以太监无名,而嘉靖皇帝深居简出,所以他那个时代的公公们,也都神秘莫测,只能说,皇帝影响公公们,好的上司才会有踏实能干的公公们辅助,一饮一啄,皆有定数,不可强求。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