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日寇用这个小推车,押送抗日英雄马本斋的英雄母亲

作者:红船编辑部

在河北沧州献县马本斋纪念馆里,静静地停着一辆写满历史沧桑的小推车。如今,人们已经看不到这种当年常见的木制小推车了,但就是这辆普通的小推车,却曾经见证了一段令人动容的历史,更把一对英雄母子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以实物的形式,记录了下来。

这对英雄母子就是民族英雄马本斋和他的母亲白文冠。1941年7月,马本斋率冀中回民支队回到子牙河两岸,坚持平原游击战战果辉煌,打得驻守河间城的日军山本联队闻风丧胆,致使百人以下小股部队不敢单独出城。

日寇用这个小推车,押送抗日英雄马本斋的英雄母亲

马本斋纪念馆里的小推车

为让儿子安心抗日,绝食七天而死

马本斋,直隶献县东辛庄(今河北省献县本斋回族乡本斋东村)人,冀鲁豫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兼回民支队司令员。在抗日战争期间,马本斋领导的以回汉青年为主力的回民支队,转战于冀中平原、渤海之滨,驰骋于冀、鲁、豫广大敌后战场,共进行大小战斗870余次,歼灭日伪军3.6万余人,使敌人闻风丧胆,被毛泽东誉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

1941年7、8月间,马本斋率回民支队战斗在河间一带,与日军驻河间联队长山本展开了激烈斗争。从7月1日到8月27日,短短不到两个月时间内,马本斋带领回民支队主动出击27次,消灭日伪军500多名。日军用武力不能征服马本斋,便使出卑鄙伎俩,他们听说马本斋是个大孝子,68岁的老母亲现居老家,便于1941年8月27日凌晨包围了马本斋老家东辛庄村,为了不连累众乡亲,马母白文冠慷慨赴难。

日寇用这个小推车,押送抗日英雄马本斋的英雄母亲

马本斋

因为白文冠年事已高,走土路走不远,日伪军便找了一辆小推车,把白文冠推到河间县城,押到了宪兵队。白文冠深明大义,知道这是敌人的一个阴谋,被抓后,她托人给马本斋捎口信:“不要救我!这是敌人的阴谋诡计。如果你来救我,敌人就会包围回民支队,回民支队就会陷入绝境!”

其实,在白文冠刚被日军抓去后,马本斋的部下就炸开了锅,纷纷要求去救老太太。但马本斋为了大局,劝大家说:“人世间哪有儿子不疼母亲的?但是,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还有什么比抗日大业更重要的呢?遭不幸的并非只有我一家,而是千百万个家庭。我是党员,从入党那天起,就把一切都交给党了。对母亲要尽孝,对国家要尽忠。”在大局面前,马本斋首先想到的是为国尽忠,其次才是尽孝。于是,他带着部队在离河间较远的青县、大城一带作战,放弃了救母亲的机会。

日寇用这个小推车,押送抗日英雄马本斋的英雄母亲

马本斋母亲白文冠

与此同时,白文冠为了让儿子彻底断绝救自己的念想,从进河间的第三天开始,就与日伪军做绝食斗争。1941年9月7日,绝食七天七夜的白文冠壮烈殉国,时年68岁。

白文冠牺牲后,马本斋及回民支队全军戴孝。马本斋眼含泪水,在母亲遗像前肃立许久,然后奋笔疾书:“伟大母亲,虽死犹生;儿承母志,继续斗争!”

冀中党政军群各界为白文冠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延安各界也组织了悼念活动。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和副总司令彭德怀致电冀中军区,称赞:“中国人民有这样的母亲,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光荣,中国妇女的光荣,而且是中华民族不会灭亡的具体例证。”

1944年2月,因积劳成疾,马本斋病逝于冀鲁豫军区后方医院,终年42岁。在延安各界举行的追悼大会上,毛泽东亲撰挽联“马本斋同志不死”。

2014年9月1日,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马本斋与母亲白文冠共同入选由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资料来源:人民网、河北共产党员网、河北新闻网、燕赵都市报】

编辑:周晓宇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