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二战中如果德国不打法国,先进攻苏联,会赢得战争改变历史吗?

作者:冷热军事史

作者:龚粤

如果纳粹德国不是两线作战,而是先进攻苏联,能否打赢苏德战争,甚至改变二战的进程?本文就从客观全面的角度去分析这个二战中最大规模之一的陆地战场的可能变数。

1938年9月臭名昭著的“慕尼黑阴谋”,使得纳粹德国兵不血刃的获得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1年后德国事实上吞并捷克斯洛伐克),而之前8月苏德签署的互不侵犯条约,也暗中约定瓜分波兰。

二战中如果德国不打法国,先进攻苏联,会赢得战争改变历史吗?

慕尼黑阴谋

至此,英法对德的绥靖政策达到顶峰,虽然英国首相张伯伦自诩为“这个时代的和平”并避免了战火在1938年爆发。然后1年后的1939年9月,纳粹德国进攻波兰,导致英法对德宣战并发生战争史的奇观“静坐战”,至此二战欧洲战场正式爆发。

假设我们以此为历史拐点,设想纳粹德国为了避免两线作战,暗中和英法达成协议,英法以牺牲波兰为代价唆使德国进攻苏联,而德国则保证不侵犯英法利益全力进攻苏联。

二战中如果德国不打法国,先进攻苏联,会赢得战争改变历史吗?

张伯伦

于是按照既定计划,1939年9月德国进攻波兰,同时苏联出兵波兰。两国瓜分波兰后,苏联为了建立“东方防线”于1939年10月进攻芬兰,苏芬战争爆发,此时纳粹德国趁机出兵进攻苏联,苏德战争提前2年爆发。如果按照这个设定,纳粹德国能不能赢得苏德战争?

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后,陆续废除条约重新武装德国。为了全面法西斯化,希特勒通过纳粹党和冲锋队采取各种措施包括暗杀等,在德国建立集权统治,煽动德国民族主义情绪。

在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后,希特勒在德国国内民望达到一个很高的顶峰,大部分德国人都相信他将带领德国走向复兴,因此1939年可以说德国内部是非常统一的声音,希特勒几乎取得全部的支持。

二战中如果德国不打法国,先进攻苏联,会赢得战争改变历史吗?

希特勒上台

而1939年的苏联,仍然处在大清洗的肃反运动尾声中,断断续续的清洗肃反直到战争爆发都还在进行。

大清洗肃反运动给苏联带来的伤害毋庸置疑:经济、军事、文化等各领域大批人才损失惨重,政治生活充满恐怖气氛,人人自危使得苏联内部诸多矛盾产生和互相猜忌、诬告盛行,军队战斗力大幅度下降,在随后的苏芬战争中表现拙劣。因此从政治方面来说,1939年的德国是远胜于苏联的。

二战中如果德国不打法国,先进攻苏联,会赢得战争改变历史吗?

苏芬战争

经历了大萧条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经济都大幅度衰退,德国也不例外,危机期间德国通胀严重。但希特勒上台后,大力扩军备战刺激经济恢复,加上德国原有的制造业基础,德国经济得到了较快的恢复。

1938年德国钢产量突破2000万吨,而苏联直到1949年才突破2000万吨;包含占领区在内德国年产4亿吨煤、3180万吨钢,苏联年产1.5亿吨煤、1790万吨钢,充足的煤使德国年发电量700亿度(苏联480亿度)、开动了126万台金属切割机床(苏联58.4万台)、德国机器制造工人超过苏联一倍。克虏伯、宝马、梅塞施密特等都是知名大型企业,而苏联才完成工业化建设不久。

二战中如果德国不打法国,先进攻苏联,会赢得战争改变历史吗?

德国坦克生产

更不要忽视的是,在这个假设中,德国没有和英法开战,那么意味着困扰德国最大问题的石油短缺可以通过英法大量进口(英法中东殖民地都是富油国),背靠西欧发达的工业体系还能帮助德国改善产能不足问题。

对于战争而言,经济实力最直接就是反映在军工生产上。有个非常有趣的数字,在1944年盟军对德国展开大规模战略轰炸的同时,德国军工生产达到战争期间的巅峰:在当年德国生产了约4万架飞机、2.7万辆坦克、8.7万门火炮。同时德国还在东西线应对着盟军的攻势。

二战中如果德国不打法国,先进攻苏联,会赢得战争改变历史吗?

苏联的工业化

不敢想象,如果德军没有英法的“后顾之忧”、全力进攻苏联,豹式坦克、斐迪南歼击车、88cm高炮、Me109战斗机和斯图卡俯冲轰炸机源源不断武装的机械化德军部队,会给苏军造成多大的损失?

如果苏德战损比按照3:1计算,每3辆苏军坦克换1辆德军坦克,仅1944年就可以干掉约8万辆苏军坦克,而整个二战苏联一共才生产了10.5万辆坦克!可以这么说,经济实力和由此带来的军工产能,德国比苏联要高得多。

1939年,法国还在做着马奇诺防线高枕无忧的美梦;大英帝国勉力支撑着日不落帝国的面子维护着海军的“并列第一”;美国还在孤立主义中孤芳自赏,苏联貌似庞大的军队却被北欧小国芬兰折腾的狼狈不堪。从普鲁士腓特烈大帝时期开始就傲视全欧的德国陆军,已经用领先所有强国的军事理论和作战思想,重新武装了第三帝国的国防军和党卫军。

客观来说,在真实历史中德军发动巴巴罗萨计划时的战斗力应该是举世无双的,经过法兰西战役洗礼的德国陆军拥有数百万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机械化集团军。但是如果将时间提前到1939年,德军战斗力应该还没达到那么高。

二战中如果德国不打法国,先进攻苏联,会赢得战争改变历史吗?

巴巴罗萨计划

仅以时间接近的法兰西战役为例,1939年纳粹可用于对苏作战的兵力为:300万人、2800辆坦克装甲车、7500门火炮、1800架作战飞机,而对面的苏军实力在1939年初为:兵力250万、21100辆坦克装甲车、55800门火炮、7700架作战飞机。苏军占据极大数量优势。

但是在战斗力上,至少1943年前的苏军对德军是不占优势的,原因除了装备相对陈旧、很多部队编制缺员外,最主要还是大清洗运动导致苏军军官团损失严重,部队战斗力因此下滑的厉害。

在军事实力上来说,苏军可以通过潜能爆发堆积出很大的数量优势(很搞笑的是历史上俄罗斯民族赢下的战争基本就是靠长期堆数量耗死对手),但是如果德军在苏军完全爆发出数量优势之前就通过闪电战打垮苏军,就很难说了。何况在没有西线牵制的情况下,能不能占据绝对数量优势还不好说。

1943年7月初,德军在苏德战场还维持着400万兵力、4700辆坦克、3600架战机和4万门火炮。如果战争从1939年爆发,持续4年到1943年,苏军的损失再加上没有英美的援助,可能真的要崩盘也不好说。

二战中如果德国不打法国,先进攻苏联,会赢得战争改变历史吗?

德军四号坦克

交战双方谁能团结更多更强的力量,就更有机会赢得战争。如果历史不发生拐点,德日意三国的实力肯定不如中苏美英,然而我们现在假设的是英法并没有向德国宣战,战争相对单独的在苏联和纳粹德国之间展开,这个时候来看交战双方的外交环境,就完全反过来了。

1939年可能是德国两次大战中最舒服的外交环境了:以英法绥靖政策的尿性,巴不得德国和苏联开战好“祸水东引”,而且这个政策在英法两国国内有很大的支持力量,由此可以推断英国首相张伯伦大概率不会下台,那么那位对德强硬的丘老头多半也没机会上台(怀疑即使上台以其强烈的反共倾向也不会支援苏联),可以肯定英法绥靖政策必将继续持续;

其次,德国可以联合芬兰一起进攻苏联,1939年苏联深陷素芬战场,德国如果趁机进攻苏联,可谓恰到好处;第三,1939年5月日本和苏联爆发诺门坎战役,如果德国和日本按照之前的约定共同进攻苏联,那这对于苏联又是雪上加霜的一刀;

二战中如果德国不打法国,先进攻苏联,会赢得战争改变历史吗?

诺门坎战役中的苏军

最后,1939年的美国,还在置身事外,它继续向日本出口废钢铁和石油,也没有援助苏联(即使想援助估计也很难,毕竟没有英国的同意和配合,美国佬想从本土直接把物资送到苏联几乎不可能)。

反观1939年的苏联,一是深陷苏芬战争、二是远东和日本交火、三是世界第一陆军全面进攻、四是西方主要国家几乎见死不救,最后自己内部大清洗和肃反还时断时续,几乎是陷入了内外交困的境地。跟苏联唯一是同一条战线的,只有那个早在8年前就展开艰苦卓绝抗战的国家—中国。

二战中如果德国不打法国,先进攻苏联,会赢得战争改变历史吗?

淞沪会战中的国军

如果纳粹德国在1939年发动巴巴罗萨行动,大举入侵苏联,在几乎占据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全面的优势情况下,可以说比1941年要有利的太多太多。而苏联在1939年无论是对战争的准备、国内形势、外交环境等都准备不足,很有可能会遭受比真实历史上更为惨重的损失。我们永远支持正义战争,也毫不低估苏联人民保家卫国的决心和毅力。

二战中如果德国不打法国,先进攻苏联,会赢得战争改变历史吗?

美剧《高堡奇人》

但是只能说,如果纳粹德国先进攻苏联并且全力以赴的话,尽管苏军拼死抵抗,但很有可能美剧《高堡奇人》中的场景,就真的会出现在真实历史中了。

感到庆幸的是,历史是真实的,侵略者无论假设还是真实中都是贪得无厌的,他们的侵略野心也不会改变。纳粹德国最终选择了两线作战,而全世界正义的力量也联合起来,将轴心国的美梦终结在了1945年。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