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他受朱元璋遗诏,辅佐建文帝,因身份特殊,朱棣为杀他煞费苦心

宁国公主乃是朱元璋的二女儿,更是马皇后所出的第一个女儿。因此也颇受朱元璋喜爱,在为其择良婿之上也自然是千挑万选。洪武十一年,朱元璋为她赐婚,将她许配给了汝南侯梅思祖的侄子梅殷。《明史》上说梅殷“善谋略,能文亦武”更是有“儒宗”的称号,可以说梅殷也十分符合朱元璋、马皇后对女婿的期许,因此他也备受二老的喜爱。

他受朱元璋遗诏,辅佐建文帝,因身份特殊,朱棣为杀他煞费苦心

而在洪武末年,朱元璋经过数次的清洗,蓝玉、李善长、胡惟庸等人都被诛戮殆尽,而皇太孙朱允炆年幼,一如燕王朱棣等藩王又手握重兵,时局颇有隐患,而朱元璋在为孙子朱允炆留下善于防守的耿炳文之后,还在弥留之际托孤留下密诏,以梅殷辅助朱允炆,胆敢有违者,为朕伐之。

而当建文帝登基之后,采纳了黄子澄、齐泰等人的建议,开始进行削藩。而朱棣也依靠他的政治智慧以装病、质子等蒙蔽了建文帝,为其谋反奠定了基础,而此时梅殷却不知何故并没有受到侄子的重用。在朱棣发起靖难之役,局势逐渐糜烂,耿炳文等大败之后,梅殷才被建文帝委任驻守淮安。

他受朱元璋遗诏,辅佐建文帝,因身份特殊,朱棣为杀他煞费苦心

而朱棣则在徐增寿等的通风报信之下,改变策略,直驱南京。在灵璧大战胜利后,朱棣意图借道淮安,更快的直达南京,但是梅殷则直言道:太祖皇帝早就有遗诏,各个皇子不得进京,违者不孝。朱棣自然也不肯善罢甘休,威胁到天命使然,若是逆天行事,必然不得好结果。梅殷大怒之下,直接将朱棣的使者耳鼻割下,扬言“放你归去,去给那燕王讲君臣大义。”

因为梅殷手握重兵,朱棣自然也不敢再做逼迫,只得选择绕道泗州一线,过扬州,此时的南京已然是兵力匮乏,朱棣也随即夺取南京,建文帝不知所踪。

他受朱元璋遗诏,辅佐建文帝,因身份特殊,朱棣为杀他煞费苦心

而身居淮安的梅殷面对众人的投降,却拒不投降,依旧坚守。朱棣有了前番的羞辱自然不肯善罢甘休,便逼迫宁国公主写信召回梅殷。

宁国公主对朱棣的行径也深感不满,但又迫于无奈,便咬破手指为梅殷写了一封血书。而梅殷接到之后,才得知朱允炆早已不在,一句“君亡与亡,君存与存,吾姑忍俟之。”更是道出了他的必死之心,但到了京师,朱棣非但没有杀他,反而亲自前往慰劳,事实上朱棣又何尝不想清除异己,一如方孝孺等更是被其株连族人,所杀无算。但是也正是梅殷的驸马身份,却又让朱棣难以在明面上去“惩戒”梅殷。

他受朱元璋遗诏,辅佐建文帝,因身份特殊,朱棣为杀他煞费苦心

但是皇帝不方便,臣属幕僚自然可以。善于揣摩圣心的御史陈瑛借机便上告,扬言梅殷图谋不轨,豢养死士。朱棣则趁机将手伸到了梅殷府中,将梅殷的驸马府的人员,尽皆遣散,流放。而实施了这些,对梅殷的一举一动都了手执掌后,永乐三年梅殷上朝途中竟然“投河自尽”。但事情的经过却都被一个叫许成的都督同知看到,原来乃是前军都督佥事谭深、锦衣卫指挥赵曦造成的“被自杀”。

他受朱元璋遗诏,辅佐建文帝,因身份特殊,朱棣为杀他煞费苦心

而胆敢谋害驸马者,这两个都督佥事、锦衣卫指挥又哪里敢?矛头自然也直至朱棣。宁国公主自然也不能善罢甘休,立刻前往宫殿,朱棣自然不能承认,只得答应下令惩治歹徒。

至于前军都督佥事谭深、锦衣卫指挥赵曦则只能为皇帝背锅,至死前还喊“此上(皇上)命也,奈何杀臣!”朱棣大发雷霆之下,命人将二人牙齿打掉然后斩首,而为了掩盖还将梅殷的两个儿子敕封为都督同知和旗手指挥使,可谓是煞费苦心。

参考资料:《明史》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