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南北大论战:定都北京还是南京?

北伐战争能成功主要归功于四股军事力量:蒋介石的第一集团军,冯玉祥的第二集团军,阎锡山的第三集团军,李宗仁白崇禧的第四集团军。四大集团军联合向北京、天津进发,终于将奉系张作霖赶到关外。

南北大论战:定都北京还是南京?

至此,长城以南的广阔地区基本上实现了统一。但这种统一只是表面上的,实际上四大力量都划分了自己的地盘。蒋系主要控制东南各省;冯玉祥控制陕甘、河南、山东等地;阎锡山控制北方察哈尔、河北、山西等省;李宗仁白崇禧桂系则控制广西和湖南湖北。

不管怎么说,也算是统一了,那么首都该定在哪里呢?

1925年的时候国民党在广州建立了国民政府,1926年又迁都到武汉,1927年发生宁汉分裂,老蒋在南京另立政府。所以在北伐成功之时,首都到底是哪里其实还没有正式确定。当时主要是两个选择,要么是北京,要么是南京。

南北大论战:定都北京还是南京?

冯、阎二人基本上认为应该定都北京,这里是明清两代都城,设备齐全,有王者气质。这当然是对外的说法。其实质是因为北京对冯、阎二人而言是可控势力范围之内。如果定都南京,那么他们就远离权力中心,被边缘化了。

蒋系当然强烈要求定都南京,蒋的核心势力在江浙,他所依赖的英美在华势力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上海是西方人的大本营,离南京很近,蒋系认为定都南京是最合适、最安全的。他们对外肯定是不能这样说的,他们主要的说法是应该坚持“总理遗嘱”定都南京。

南北大论战:定都北京还是南京?

到底是定都北京还是南京,不仅是政治势力暗暗较劲,社会上的争论也很热烈。

吴稚晖就支持定都南京,他说了四点,似乎比较能够代表南方人的看法。第一当然还是说要坚持“总理遗嘱”。第二点说,从陆上来看南京偏东,但若加上海域来看,南京就比较适中了。他应该是想强调,作为一个现代国家必须要有海洋意识,近现代崛起的大国都是海洋大国。第三点说南京靠近上海,有巨大的投资来源,很容易就建设起来了。而北京是古城,不适合成为新时代的首都。第四点还是跟上海有关,上海是国际大都市,贸易大都市,又是中国的舆论中心,所以首都设在靠近上海的南京最为合适。

南北大论战:定都北京还是南京?

1929年正在修建中的南京中山路

北方人不以为然,他们说南京地势低洼,夏天湿热,民风文弱,在历史上是六朝金粉之地,萎靡之气太重。这种说法固然玄学成分太强,但在当时确实有一定说服力,我们中国人比较迷信那些玄学。历史上,在南京建都的政权远不止六朝,然而平均算下来每个朝代存活时间都不长,似乎这里不具备稳固久远之气。三国的东吴,南北朝的宋、齐、梁、陈,南唐、太平天国都曾定都南京,却均未活过百年。明朝比较特殊,朱元璋定都南京,后来朱棣又迁都北京了。

南北大论战:定都北京还是南京?

20年代南京

关于“总理遗嘱”定都南京这件事,北方人并不直接反对,但有另一番解读。孙中山立遗嘱时北京还在军阀手里,因此才主张定都南京,这只是一个权宜之计。至于是不是权宜之计,现在是人故无对证,大家都可以各自解读。还说真正的遵循“总理遗嘱”是应该继承中山先生遗志,建设好国家,而不是墨守成规。

南北大论战:定都北京还是南京?

修建完成后的南京中山陵

这场定都问题的南北大论战持续了很久,最终在舆论上南方占据了上风。南方主要抓住了一个重要的“辩论大法”——扣帽子大法。

南方舆论说北京有东交民巷,那可是外国列强侵华特权的产物和中国耻辱的象征,你们还坚持定都北京是何居心?难道当洋人奴隶当上瘾了?

南北大论战:定都北京还是南京?

第二个是说,日本人势力在关外,与北京近在咫尺,日本人就很希望我们定都北京,便于他们掌控。你们所希望的和日本人如出一辙,这分明是“为外人作说客,为帝国主义作走狗”。

南方舆论甩出这两点后,北方舆论渐渐没了声势,这些帽子没人戴的起,只能躲着。据说连冯玉祥听到这种论调后都无话可说,不敢说什么了。

那么说,北方舆论为什么不能祭出扣帽子大法呢?北京在这方面有天然劣势,甩不出帽子。晚清以来,东交民巷确实一个刺眼的存在,就拿1900年来说东交民巷就是卖不过的坎。而巴黎和会后,中国民间普遍对日本比较排斥,超过了任何其他西方列强。日本还占着咱不少地方,其他列强在华一般是租界,跟日本情况有所不同。事实上那时候我们需要英美等列强的支持来扼制日本,因此定都南京,靠近英美势力似乎更合适。定都北京总不免让人觉得有羊入虎口的意思。

南北大论战:定都北京还是南京?

舆论上南方占了上风,政治上蒋系也占了上风,加上桂系李宗仁白崇禧也支持定都南京,后来冯玉祥、阎锡山也就不坚持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