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才子即将被斩首,行刑前给儿子留16字遗书,历经百年至今无人能懂

鲁迅先生在他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有回忆自己年少时候读书的情境,写到他在读到《第五才子书》的时候,总是为之困惑不解,认为这个书名非常奇怪,等到长大以后,才发现原来那是大才子金圣叹,根据自己心中对于基本经典名著所作的排名,因此而对金圣叹有着很深的印象。

才子即将被斩首,行刑前给儿子留16字遗书,历经百年至今无人能懂

金圣叹出生于1608年,那时候还是明朝万历三十六年,那时候大明朝还在,不过几十年以后就没了,所以金圣叹是明末清初的人。他小的时候家庭条件不是很好,到九岁时才得以进入私塾读书,起步算是相当之晚,不过金圣叹天资非常聪颖,过目成诵,成年以后就考取了秀才。

才子即将被斩首,行刑前给儿子留16字遗书,历经百年至今无人能懂

本来考取秀才以后,就应该是考举人,随后考进士当官,但是金圣叹内心有那么一些“狂生脾气”,他在考中秀才以后就没有继续考取功名,也无意当官,而是埋首于诗文当中,每天专注读书,并且给很多书籍做了大量的批注,还将自己最喜欢的六本书定为“六大才子书”,鲁迅先生小时候读到的《第五才子书》也正是由此而来。

才子即将被斩首,行刑前给儿子留16字遗书,历经百年至今无人能懂

当时明朝的文坛领袖钱谦益,在看过金圣叹的文章以后叹息说:“此非凡人也,或为神灵邪”,认为金圣叹之所以能够写出那样的文章,是因为受到了神灵的支配,可见金圣叹的文章究竟厉害的何等地步。

金圣叹本来姓张,但是在明朝亡了以后就改姓金,并且改名为人瑞,改字为圣叹,意思就是说自己是人间的祥瑞,哪怕是圣人见到了也会为之叹息。从他改名的这个举动来看,金圣叹对于明朝是有着非常深厚感情的,但是在顺治十七年(1660年)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情。

才子即将被斩首,行刑前给儿子留16字遗书,历经百年至今无人能懂

那一年顺治皇帝也听说了金圣叹的名声,特意索来了金圣叹的文章观看,在看完以后叹息说:“此是古文高手,莫以时文眼看他。”这是一个写古文很厉害的人啊,不要用今天的那一套标准去评价他,顺治皇帝的这个评价传到了金圣叹的耳中,他为此非常的感动。

才子即将被斩首,行刑前给儿子留16字遗书,历经百年至今无人能懂

毕竟在当时的人们眼中,金圣叹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怪人”,但是却得到了皇帝的认可,金圣叹为此而“感而泣下,因向北叩首”,对于顺治皇帝很是感激。在1661年,顺治皇帝去世,听到消息的金圣叹前往文庙痛哭,以此悼念先帝亡灵,同时还有很多江南士子为了抗议当地县令的严刑峻法,也在那里一起哭。

这个事情被新任皇帝知道以后,为了打击江南士族的势力,下令将金圣叹以及与其一起哭的江南士子们全都斩首,罪名是“惊动先帝之灵,意图叛逆”。在行刑前,即将被斩首的金圣叹向监斩官恳求纸笔,让自己能够给儿子留下遗书交待后事,监斩官也是久闻其名,很爽快地就答应了。

才子即将被斩首,行刑前给儿子留16字遗书,历经百年至今无人能懂

在得到纸笔后,金圣叹很快地就写好遗书走向刑场,而他儿子在得到遗书以后,却发现上面仅有16个字,“吾儿切记,豆干与花生同食,有火腿滋味”,但是在尝试以后,却发现其实豆干与花生加在一起,并没有火腿的口感,在请教过很多人以后,依然不懂金圣叹的这份遗书到底说的是什么,历经百年至今依然无人能懂。

参考资料:《金圣叹的生平及其文学批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