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千年谬误!真正的汉文帝霸陵确认!

昨日上午,一个延续了近千年的错误被指正,国家文物局公布陕西省西安市白鹿原江村大墓即为汉文帝霸陵。

千年谬误!真正的汉文帝霸陵确认!

“凤凰嘴”一直被认为是霸陵所在地,这个错误为什么这么多年都没被发现?

白鹿原畔凤凰嘴:对霸陵千年来的误认

史书中对汉文帝的评价往往是勤俭、宽厚和爱民,大家都知道,汉初因多年战乱导致社会凋敝,文帝奉行修生养息的政策,在位二十多年里他自身一直力行勤俭,司马迁《史记·孝文本纪》中记载“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意思是说文帝在位期间,没有像通常君王那样修筑宫殿建筑和花园景致,也未曾增配服饰车辆或者豢养狗马等宠物,对于君王来说,能做到这种地步已不容易。

千年谬误!真正的汉文帝霸陵确认!

汉文帝画像

对于自己的墓葬,奉行节俭的文帝也有自己的想法。他痛斥厚葬的陋俗,要求为自己从简办丧事,对待自己的归宿“霸陵”提倡“薄葬”,《汉书·文帝纪》记:“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七年夏,六月己亥,帝崩於未央宫……遗诏曰:霸陵山川因其故,毋有所改……葬霸陵。”即按照山川原来的样子因地制宜修墓,不要因修墓大兴土木,改变山川原来的样子。

江村大墓外葬坑考古现场(摄于2020年11月)

陵墓建造不会大改动,势必文帝陵将非常隐蔽,可能不会“封土”,即不会像其他汉代帝陵一样,拥有肉眼可见的巨大“土包”。

由此也让后人对其墓葬之地有了两个推论:一是“崖墓论”,认为霸陵是在山崖选址,而“凤凰嘴”的高崖正好验证了此说法;二是“山藏论”,认为霸陵是修在山中,与地势有关,不用另封土,《三辅黄图》中就有提到“文帝霸陵,在长安城东七十里,因山为藏,不复起坟。”凤凰嘴正是一个突出来的山头,其北坡呈三角状,整个山形很像帝陵封土的样子。

千年谬误!真正的汉文帝霸陵确认!

长期以来被误认为是霸陵的凤凰嘴

在没有先进技术手段和完善考古条件下,人们通过这一系列文字、地理等相关信息推断,最终得出了凤凰嘴就是汉文帝霸陵所在址的结论,元代《类编长安志》中就有记载汉文帝陵位于凤凰嘴。在地势加持以及史书“因山为墓”记载的多重影响下,“凤凰嘴”前立满碑石,而其中比较重要的则有“康熙二十七年御制碑”“雍正元年祭祀碑”“嘉庆二十四年御祭碑”。正中最高最大的那块,则为清乾隆四十一年时任陕西巡抚毕沅所书的“汉文帝霸陵”碑。

千年谬误!真正的汉文帝霸陵确认!

事实上,现在被确认为汉文帝陵墓的江村大墓,地表确实无封土,没有明显帝王陵墓特征,也导致了这个延续千年的错误。

江村大墓“霸陵”考古成果丰硕

江村大墓地处西安东郊白鹿原的西端,东北约800米处为窦皇后陵,西南约2000米处为薄太后南陵,北部约2100米处为原国保单位霸陵所在“凤凰嘴”地点。

千年谬误!真正的汉文帝霸陵确认!

2016年江村大墓外藏坑受到盗扰,为确认墓葬保存状态及周边文物分布情况,考古工作者对江村大墓及其附近的窦皇后陵、薄太后南陵和相传为汉文帝霸陵的“凤凰嘴”地点,进行了系统的考古调查、勘探,并对陵园外藏坑进行了考古发掘,才逐渐确认了江村大墓为西汉早期汉文帝刘恒的霸陵。

江村大墓被盗文物(图自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江村大墓平面为“亞”字形,地表无封土,墓室边长约72米、深30余米,墓室四周发现110多座外藏坑,外藏坑外围有卵石铺砌的陵园设施(暂定名“石围界”),边长约390米,石围界四面正中外侧有门址,推测可能为独立的帝陵陵园(窦皇后陵也有独立的后陵陵园)。在江村大墓与窦皇后陵外围,发现陵园园墙遗存,推测共处同一座大陵园内。

千年谬误!真正的汉文帝霸陵确认!

考古发掘了江村大墓的8座外藏坑,出土陶俑、铜印、铜车马器及铁器、陶器等1500余件,铜印印文有“车府”“器府”“中骑千人”“府印”“仓印”“中司空印”等,表明江村大墓周围外藏坑应为模仿现实官署、府库建造。

千年谬误!真正的汉文帝霸陵确认!
千年谬误!真正的汉文帝霸陵确认!
千年谬误!真正的汉文帝霸陵确认!
千年谬误!真正的汉文帝霸陵确认!
千年谬误!真正的汉文帝霸陵确认!
千年谬误!真正的汉文帝霸陵确认!

江村大墓部分考古发现 摄影 郑重

江村大墓的形制、规模均符合西汉最高等级墓葬规格,加之其周边分布窦皇后陵、薄太后陵,专家确认江村大墓为汉文帝霸陵。

本次考古工作确定了汉文帝霸陵的准确位置,解决了西汉十一座帝陵的名位问题。霸陵双重陵园、帝陵居中、外藏坑环绕的结构布局,与汉高祖长陵、汉惠帝安陵显示出明显的差异,奠定了西汉中晚期帝王陵墓制度的基础,对中国古代帝王陵墓制度的深入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千年谬误!真正的汉文帝霸陵确认!
千年谬误!真正的汉文帝霸陵确认!
千年谬误!真正的汉文帝霸陵确认!
千年谬误!真正的汉文帝霸陵确认!
千年谬误!真正的汉文帝霸陵确认!

参考资料:央视新闻;陕西文物局;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