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汉末三国时期有哪些常姓人物?

汉末三国时期有哪些常姓人物?

闭置小窗真自误,人间夜色还如许。开篇依然提醒大家出行时要注意防护呀。汉末战乱频仍,众多名门望族在这个时期遭遇重创,也有些家族抓住机遇日渐兴盛。本篇就来聊聊汉末时期的常姓人物们。

梳理了《三国志》、《华阳国志》中的常姓人物们,列个名单:常林、常播、常伯先、常峕shí、常静、常房、常璩qú、常忌、常播、常勖xù、常洽、常彫diāo、常俱。案《华阳国志》,江州、枳、江原都有常姓大族存在,尤其蜀郡江原常氏,有诸多人物留名史册。

“常林字伯槐,河内温人也”——《三国志·常林传》

【常林,饱学之士且德高望重,他是司马懿的同乡先辈,所以司马懿对他颇为恭敬,常林在魏国官至太常,朝臣们想推举他担任三公,但是被常林称病拒绝了】

“年七岁,有父党造门,问林:‘伯先在否?汝何不拜!’”——《三国志·常林传》

【常伯先,常林之父,有个人登门拜访时直呼其字,也因此留名于史】

“子峕嗣,为泰山太守,坐法诛。峕弟静绍封”——《三国志·常林传》

【常峕、常静,两人都是常林之子,常峕官至泰山太守,但因为处罚法律被杀,常静则继嗣】

“常播字文平,蜀郡江原人也”——《三国志·杨戏传》注解

【常播,在季汉阵营任职,为了替被诬陷的县长朱游辩解,他辗转三所监狱足足被关了两年,就这样也没能把他屈打成招】

“初,益州从事常房行部,闻褒将有异志,收其主簿案问,杀之”——《三国志·后主传》注解

【常房,曾任益州从事,奉命去调查牂牁太守朱褒,反而被朱褒诬陷有反意】

“晋永和三年,蜀史常璩说蜀长老云:‘陈寿尝为瞻吏,为瞻所辱,故因此事归恶黄皓,而云瞻不能匡矫也。’”——《三国志·诸葛亮传》注解

【常璩,蜀郡江原人士,诸多常姓人们能留下记载都要感谢他的著作《华阳国志》】

“宪荐蜀郡常忌、杜轸、寿良、巴西陈寿、南郡高轨、南阳吕雅、许国、江夏费恭、琅邪诸葛京、汝南陈裕,即皆叙用,咸显於世”——《三国志·霍峻传》注解

【常忌,安贫乐道之辈,年轻时与常勖齐名,并且以至孝著称】

“常洽,字茂尼,江原人也”——《华阳国志》

【常洽,在汉末时期历任荆州刺史、京兆尹、侍中、长水校尉,李郭之乱中护卫天子左右,也因此遇害】

“三月,曹仁遣将军常彫等,以兵五千,乘油船,晨渡濡须中州”——《三国志·吴主传》

【常彫,魏国将军,奉命攻打濡须,被朱桓击败】

“贼帅黄乱、常俱等出其部伍,以充兵役”——《三国志·钟离牧传》

【常俱,江东地方贼寇,被钟离牧收拾了】

“常勖,字修业,蜀郡江原人也”——《华阳国志》

【常勖,同样是在季汉效力的江原人士,钟会伐蜀一役中坚守城池,直到刘禅下令后才投降】

“从父闳,汉中、广汉太守”——《华阳国志》

【常闳,常忌之父,官至广汉太守,也获得过一些赞誉】

如有疏漏,还望补充。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