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当年诸葛亮为什么没能助蜀国一统天下,毛主席三句话点破缘由

诸葛亮作为《三国演义》中的蜀国军师,其足智多谋无人能出其右。在刘备三顾茅庐之时,诸葛亮便为刘备做出了三分天下的宏伟规划。之后更是以一己之力,促成抗曹联军,赤壁一战将曹军一举击溃。

与入蜀之前的形象截然不同的是,诸葛亮后来的北伐事业极其不顺,先后六次北伐均以失败告终,最后更是病死在五丈原。

当年诸葛亮为什么没能助蜀国一统天下,毛主席三句话点破缘由

对于诸葛亮没能兴复汉室的原因,毛主席则用三句话点破,指出这三个缺陷正是诸葛亮北伐失败的症结所在。

过于聪明的诸葛亮

无论是草船借箭,还是舌战群儒,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的表现犹如太阳一般耀眼,使人不敢直视。就连周瑜对诸葛亮也十分忌惮,在借东风之后便派人前去刺杀,因为这样的人实在是东吴大患,不可不除。

诸葛亮作为一名军师,对于天文地理,气象人文,甚至连心理学都有所涉猎,因此才会表现出有神鬼莫测的能力。这样的人如果不属于己方阵营,确实令人寝食难安。

当年诸葛亮为什么没能助蜀国一统天下,毛主席三句话点破缘由

正因如此,刘备对诸葛亮十分信任,一应事务全由诸葛亮安排。甚至连孙权提出要将妹妹许配给刘备时,刘备明知孙权不怀好意,但诸葛亮却笑称但去无妨,刘备便与赵云起身前往东吴。

诸葛亮也没有辜负刘备的信任,三条锦囊妙计,便让孙权赔了夫人又折兵,顺便将周瑜气得吐血。如此可靠的军师,实在对得起刘备对他的信任。

然而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面,足智多谋确实是一个合格的军师难得的品质,但同时也造成了诸葛亮一生都无法跨越的性格缺陷。这个缺陷就是不能信任别人。

当年诸葛亮为什么没能助蜀国一统天下,毛主席三句话点破缘由

这便是毛主席指出的诸葛亮第一个缺点。作为军师,应该具有远大的战略眼光,让每个人都各尽其职,发挥各自的长处。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也都能得到锻炼,有所成长。

八路军便是在毛主席的带领下,在战斗中逐渐发展壮大的,在这个过程中也有许多的人才得到了锻炼,慢慢成长为将领。这一切都离不开党和毛主席的信任和培养。

而反观诸葛亮,作为军师的他几乎事必躬亲。在刘备集团尚未发展壮大之时,需要处理的事务较少,因此诸葛亮的这一缺陷尚不突出。但是当刘备入主西川之后,诸葛亮便开始力不从心了。

当年诸葛亮为什么没能助蜀国一统天下,毛主席三句话点破缘由

由于对属下缺乏足够的信任,不敢放手锻炼和培养人才,最终导致蜀国陷入了无人可用的尴尬境地,“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成为了后来的蜀国常态。

这样人才匮乏的国家,在剧烈争衡的时代最终也只能惨淡地退出历史舞台。

调兵遣将的艺术

在赤壁之战中,刘备集团作为最薄弱的力量,却发挥出了最大的作用。在火烧连环战船之后,曹操率领残兵败将一路奔逃。而诸葛亮一番调遣,准确地预测出了曹操的逃跑路线。

当年诸葛亮为什么没能助蜀国一统天下,毛主席三句话点破缘由

突破赵云和张飞的截杀之后,在华容道遇到了关羽的堵截。关羽出于义气放过了曹操,诸葛亮既实现了三足鼎立的势力格局,又让关羽报答了曹操当年的收留之恩,可谓一箭双雕。

从赤壁之战中诸葛亮的表现来看,诸葛亮似乎十分善于统筹和谋划。然而实际上,诸葛亮仅仅是出于对曹操的了解,根据曹操多疑的性格揣摩出其逃跑路线,并不能说明诸葛亮善于调兵遣将。

而之后诸葛亮多次在人事任命方面出现了严重的错误,而这便是毛主席指出的他的第二个缺陷:不能够知人善任。

当年诸葛亮为什么没能助蜀国一统天下,毛主席三句话点破缘由

当庞统死于落凤坡时,陪同关羽镇守荆州的诸葛亮只能前去陪同刘备入川。临行之时,诸葛亮问关羽应该如何把守住荆州,关羽的回答却是以武力来抵抗入侵,无论是北魏还是东吴,关羽都丝毫不惧。

这样的答案让诸葛亮大吃一惊,因为“东和孙权,北抗曹操”是早在赤壁之战之前便定下的政治方略。很明显关羽自恃勇武过人,根本没有将这一方略记在心里。

面对这样危险的信号,诸葛亮在入川建立蜀国之后,并未与刘备商议此事,关羽便继续镇守荆州。对于荆州的危机,蜀国未作丝毫的准备,最终导致荆州丢失,关羽也兵败被杀。

当年诸葛亮为什么没能助蜀国一统天下,毛主席三句话点破缘由

白帝城托孤之时,刘备更是提醒诸葛亮,马谡有名无实,不堪大任。而诸葛亮依然在街亭之战中,派马谡镇守街亭,最终导致街亭失守,蜀国一时之间竟陷入了亡国的危机之中。

由此可见,在知人善任方面,诸葛亮的本领远远不如刘备。作为军师,应该对每个人的脾气性格,技能特长,行事风格等方面都了如指掌,才能将最适合的人派到最适合的岗位上。

诸葛亮在这方面的表现实在差强人意,这便导致了蜀国在多次军事行动上,都出现了重大失误。

当年诸葛亮为什么没能助蜀国一统天下,毛主席三句话点破缘由

对国力的错误评估

毛主席指出的诸葛亮第三个缺陷,便是军事战略上的失误,其中最明显的一点,便是对国力的错误评估。其表现就是诸葛亮为兴复汉室而进行了六次北伐。

在《出师表》中诸葛亮明确指出,自己北伐的目的是为了“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以此来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君臣二人之间的深厚感情,着实令人动容。

然而也是因为频繁发动战争,使得蜀国百姓异常疲敝。众所周知,四川的地势以山地为主,李白在《蜀道难》中便发出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感慨。可见蜀道的崎岖艰难。

当年诸葛亮为什么没能助蜀国一统天下,毛主席三句话点破缘由

因此在生产力低下的三国时期,蜀国的道路系统极其落后,军队的集结和行军自然也要比其他两国艰难得多。蜀国的国力也在这一次次的北伐过程中被消耗殆尽。

毛主席对历史了如指掌,对政治和军事更是烂熟于心,因此对诸葛亮的缺点,仅用三句话便精确地指出。可见人无完人,即便是智慧的化身,也有无法弥补的缺陷。

结语

诸葛亮作为蜀国集团的核心人物,其一生都为蜀国鞠躬尽瘁,对刘备更是肝脑涂地,其忠心日月可鉴。可即便如此,诸葛亮也并非完人。

当年诸葛亮为什么没能助蜀国一统天下,毛主席三句话点破缘由

毛主席对诸葛亮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客观地指出其不足之处。这些结论,便是毛主席从毕生的革命斗争经验中总结而来,因此才能做出精辟的总结。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