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當年諸葛亮為什麼沒能助蜀國一統天下,毛主席三句話點破緣由

諸葛亮作為《三國演義》中的蜀國軍師,其足智多謀無人能出其右。在劉備三顧茅廬之時,諸葛亮便為劉備做出了三分天下的宏偉規劃。之後更是以一己之力,促成抗曹聯軍,赤壁一戰将曹軍一舉擊潰。

與入蜀之前的形象截然不同的是,諸葛亮後來的北伐事業極其不順,先後六次北伐均以失敗告終,最後更是病死在五丈原。

當年諸葛亮為什麼沒能助蜀國一統天下,毛主席三句話點破緣由

對于諸葛亮沒能興複漢室的原因,毛主席則用三句話點破,指出這三個缺陷正是諸葛亮北伐失敗的症結所在。

過于聰明的諸葛亮

無論是草船借箭,還是舌戰群儒,諸葛亮在赤壁之戰中的表現猶如太陽一般耀眼,使人不敢直視。就連周瑜對諸葛亮也十分忌憚,在借東風之後便派人前去刺殺,因為這樣的人實在是東吳大患,不可不除。

諸葛亮作為一名軍師,對于天文地理,氣象人文,甚至連心理學都有所涉獵,是以才會表現出有神鬼莫測的能力。這樣的人如果不屬于己方陣營,确實令人寝食難安。

當年諸葛亮為什麼沒能助蜀國一統天下,毛主席三句話點破緣由

正因如此,劉備對諸葛亮十分信任,一應事務全由諸葛亮安排。甚至連孫權提出要将妹妹許配給劉備時,劉備明知孫權不懷好意,但諸葛亮卻笑稱但去無妨,劉備便與趙雲起身前往東吳。

諸葛亮也沒有辜負劉備的信任,三條錦囊妙計,便讓孫權賠了夫人又折兵,順便将周瑜氣得吐血。如此可靠的軍師,實在對得起劉備對他的信任。

然而任何事物都有正反兩面,足智多謀确實是一個合格的軍師難得的品質,但同時也造成了諸葛亮一生都無法跨越的性格缺陷。這個缺陷就是不能信任别人。

當年諸葛亮為什麼沒能助蜀國一統天下,毛主席三句話點破緣由

這便是毛主席指出的諸葛亮第一個缺點。作為軍師,應該具有遠大的戰略眼光,讓每個人都各盡其職,發揮各自的長處。在這個過程中,每個人也都能得到鍛煉,有所成長。

八路軍便是在毛主席的帶領下,在戰鬥中逐漸發展壯大的,在這個過程中也有許多的人才得到了鍛煉,慢慢成長為将領。這一切都離不開黨和毛主席的信任和培養。

而反觀諸葛亮,作為軍師的他幾乎事必躬親。在劉備集團尚未發展壯大之時,需要處理的事務較少,是以諸葛亮的這一缺陷尚不突出。但是當劉備入主西川之後,諸葛亮便開始力不從心了。

當年諸葛亮為什麼沒能助蜀國一統天下,毛主席三句話點破緣由

由于對屬下缺乏足夠的信任,不敢放手鍛煉和培養人才,最終導緻蜀國陷入了無人可用的尴尬境地,“蜀中無大将,廖化做先鋒”成為了後來的蜀國常态。

這樣人才匮乏的國家,在劇烈争衡的時代最終也隻能慘淡地退出曆史舞台。

調兵遣将的藝術

在赤壁之戰中,劉備集團作為最薄弱的力量,卻發揮出了最大的作用。在火燒連環戰船之後,曹操率領殘兵敗将一路奔逃。而諸葛亮一番調遣,準确地預測出了曹操的逃跑路線。

當年諸葛亮為什麼沒能助蜀國一統天下,毛主席三句話點破緣由

突破趙雲和張飛的截殺之後,在華容道遇到了關羽的堵截。關羽出于義氣放過了曹操,諸葛亮既實作了三足鼎立的勢力格局,又讓關羽報答了曹操當年的收留之恩,可謂一箭雙雕。

從赤壁之戰中諸葛亮的表現來看,諸葛亮似乎十分善于統籌和謀劃。然而實際上,諸葛亮僅僅是出于對曹操的了解,根據曹操多疑的性格揣摩出其逃跑路線,并不能說明諸葛亮善于調兵遣将。

而之後諸葛亮多次在人事任命方面出現了嚴重的錯誤,而這便是毛主席指出的他的第二個缺陷:不能夠知人善任。

當年諸葛亮為什麼沒能助蜀國一統天下,毛主席三句話點破緣由

當龐統死于落鳳坡時,陪同關羽鎮守荊州的諸葛亮隻能前去陪同劉備入川。臨行之時,諸葛亮問關羽應該如何把守住荊州,關羽的回答卻是以武力來抵抗入侵,無論是北魏還是東吳,關羽都絲毫不懼。

這樣的答案讓諸葛亮大吃一驚,因為“東和孫權,北抗曹操”是早在赤壁之戰之前便定下的政治方略。很明顯關羽自恃勇武過人,根本沒有将這一方略記在心裡。

面對這樣危險的信号,諸葛亮在入川建立蜀國之後,并未與劉備商議此事,關羽便繼續鎮守荊州。對于荊州的危機,蜀國未作絲毫的準備,最終導緻荊州丢失,關羽也兵敗被殺。

當年諸葛亮為什麼沒能助蜀國一統天下,毛主席三句話點破緣由

白帝城托孤之時,劉備更是提醒諸葛亮,馬谡有名無實,不堪大任。而諸葛亮依然在街亭之戰中,派馬谡鎮守街亭,最終導緻街亭失守,蜀國一時之間竟陷入了亡國的危機之中。

由此可見,在知人善任方面,諸葛亮的本領遠遠不如劉備。作為軍師,應該對每個人的脾氣性格,技能特長,行事風格等方面都了如指掌,才能将最适合的人派到最适合的崗位上。

諸葛亮在這方面的表現實在差強人意,這便導緻了蜀國在多次軍事行動上,都出現了重大失誤。

當年諸葛亮為什麼沒能助蜀國一統天下,毛主席三句話點破緣由

對國力的錯誤評估

毛主席指出的諸葛亮第三個缺陷,便是軍事戰略上的失誤,其中最明顯的一點,便是對國力的錯誤評估。其表現就是諸葛亮為興複漢室而進行了六次北伐。

在《出師表》中諸葛亮明确指出,自己北伐的目的是為了“興複漢室,還于舊都”,以此來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君臣二人之間的深厚感情,着實令人動容。

然而也是因為頻繁發動戰争,使得蜀國百姓異常疲敝。衆所周知,四川的地勢以山地為主,李白在《蜀道難》中便發出了“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的感慨。可見蜀道的崎岖艱難。

當年諸葛亮為什麼沒能助蜀國一統天下,毛主席三句話點破緣由

是以在生産力低下的三國時期,蜀國的道路系統極其落後,軍隊的集結和行軍自然也要比其他兩國艱難得多。蜀國的國力也在這一次次的北伐過程中被消耗殆盡。

毛主席對曆史了如指掌,對政治和軍事更是爛熟于心,是以對諸葛亮的缺點,僅用三句話便精确地指出。可見人無完人,即便是智慧的化身,也有無法彌補的缺陷。

結語

諸葛亮作為蜀國集團的核心人物,其一生都為蜀國鞠躬盡瘁,對劉備更是肝腦塗地,其忠心日月可鑒。可即便如此,諸葛亮也并非完人。

當年諸葛亮為什麼沒能助蜀國一統天下,毛主席三句話點破緣由

毛主席對諸葛亮進行了全面的分析,并客觀地指出其不足之處。這些結論,便是毛主席從畢生的革命鬥争經驗中總結而來,是以才能做出精辟的總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