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华州惊现千年“青铜短剑”,初步判定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兵器

故城村的“青铜短剑”

作者 李吉超

近期,在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瓜坡镇故城村,惊世偶见一把当地出土的千年“青铜短剑”!这把青铜短剑,虽在地下埋藏了千年之久,仍然不失当年勇猛、锋利程度,看后使人警然!

华州惊现千年“青铜短剑”,初步判定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兵器

刘进潮先生收藏的“青铜短剑”

据笔者和见证人(刘铁功先生),对此“青铜短剑”——准确地说,是一把“青铜短剑”——的“残剑”(即:没有剑尖的残留古剑)!现场观察和测定:该残剑的剑身和剑柄,为一次性一起浇铸而成,拿在手里还是那么沉甸甸的,没有了剑柄的外护手部分。金属部分,全身呈鲜铜绿色,两边剑刃锋利程度,不减当年,还是十分锐利的,质地为青铜合金。据2021年12月7日测定:青铜短残剑,总长度为44.5cm ,总重量为790g ,残剑剑身净长34cm ,剑柄长10.5cm ,剑柄护手底圆直径4.2cm ,残剑剑身底部宽度为5cm(50mm) ,残剑顶部宽度为3.8cm (38mm) 。专家可根据两数据,计算出原剑身的总长度。

该剑的发现人是本村的村民——刘进潮先生。此剑是2019年9月,在故城村西北角的机砖窑场取土时发现的。注情、珍爱文物的老刘,一直收藏、珍藏在身边,并妥善保管着。

笔者将此剑原物图片拍照后,转发朋友,经文物专家——刘合心老师看图后,初步判定为:“应该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兵器!”要准确判定,还需要认真看到实物后,才可定论。

故城村,位于陕西省渭河关中平原东部,渭河南岸,三级黄土大塬东部的尾部位置。这个村地形、地势,以秦岭北麓的马峪河为界,河东为沙石沉积的洪积扇地形、地质,而河西的村庄和大部分农田,为深厚的黄土地形、地质区。深厚的黄土资源,使这个村自古至今,是人们制作陶器和建筑砖、瓦材料,取材用土的主要场地之一。

华州惊现千年“青铜短剑”,初步判定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兵器

故城一带出土的陶器

农村改革开放后,村里的机砖、机瓦,规模企业,多达4处之多。深厚的黄土资源,为建材企业提供了有效的资源发展空间。几十年来,在深厚的黄土资源利用活动中,虽未发现集中的、大量古墓葬群落,却不时的有零星的陶器和古钱币等文物出土,被细心的村民收存。有些陶盆、陶罐,被文物贩子廉价收走。

华州惊现千年“青铜短剑”,初步判定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兵器

又据前几年出版的,渭南市志办古文献资料得知:我国封建社会的初级阶段,即西周建立后,其政治制度基本形式是“封诸侯,建藩卫”制。其地,是很小的诸侯封国——古彤国封地,在“马峪河畔西岸,故城村一带,”之说。由此可见,这个村的历史文化之深厚!又由于古彤国很小,建树不多,故,在历史资料里,记载少之又少。

华州惊现千年“青铜短剑”,初步判定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兵器

故城民居上的对联

尽管有关古彤国资料稀缺,仍有一些文献资料显示着,与古彤国有关的人文故事:

(1)西周建立,“周成王封其子于彤”,还是建立了名气不大的“彤国”。

(2)战国时期的初级阶段,秦魏两诸侯国,为地盘争夺,大战于渭水东部平原一带。公元前352年,在魏军的强势进攻下,秦孝公不得不求和于魏惠王,相会于彤城而求修好。史称:秦魏会盟于彤城。

(3)彤地,也曾是商鞅用刑之地。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战国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先秦法家改革人物。秦孝公时,在位执政19年,大刀阔斧地改革,秦国实力明显增强。他主张的改革举措,由此,损害了秦国贵族集团的利益,便怀恨在心。秦孝公崩,其儿子秦惠王继位,听信公子虔残言,诬告商鞅谋反。商鞅迫于无奈,起商兵反击,于商洛出兵北击郑,以洗清白。结果,被秦惠王杀商鞅于郑国渑池。死后,还被秦惠王处以“五马分尸,车裂于彤,灭商族。”

这些生动、具体的历史人文故事的发生,均与古老的古彤国相关联着。

华州惊现千年“青铜短剑”,初步判定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兵器

故城村枳椇 选自华县林业志

今天,故城村出土的这把珍贵的“青铜短剑”文物,其外形上极为酷似,湖北省博物馆珍藏的“越王勾践,卧心尝胆”时,出展的短剑相类似。

这把“青铜短剑”,究竟有多少历史、人文价值?为什么没有剑尖?这些谜团,还有待于青铜专家的进一步鉴赏而定。

华州区民研会李吉超

2021/12/10~11夜于华州草成

2021/12/12夜23时45分制作电子版和校正

图文来源:作者供稿

原文作者:李吉超

整理编辑:华州文史荟萃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