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中国古代哪个朝代国力最强,估计很多人的第一选择都会是唐朝。的确,在中国历史上,唐朝应该是最繁盛的,特别是李世民时期的贞观之治,真正能做到百姓安居乐业,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所以李世民是唐朝乃至中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君主之一。那么在这位帝王的眼中,诸葛亮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呢?

大家知道,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的传奇人物,一生留下了无数的经典战例。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帮助当时连栖身之地都没有的刘皇叔一步一步建立了蜀国,可谓是居功至伟。不过也有很多人认为,诸葛亮的优势在于政治,而在打仗方面却并不是他的强项,其实不然,下面咱们来慢慢分析。
诸葛亮出山的时候年龄才二十七岁,在那个时代还属于谋士中的晚辈。因为三国时期的文臣武将大部分都是在四十岁之后才开始有了名望,仕途才开始发展。所以对于一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来说,即便你有天纵之才,也只能被冠以毛头小子的称号。诸葛亮也不在乎这些无用的称谓,出山第一战就是赫赫有名的火烧博望坡。当时曹军的先锋是名将夏侯惇,他听闻诸葛亮的年纪后不住狂笑,并且和曹丞相保证,如果不能取得刘备的人头,就提自己的头来请罪。由此可见,他根本没把孔明放在眼里,不过轻视对方军师的代价是惨痛的,博望坡一把大火把夏侯惇的先锋部队几乎烧没了,他自己也是负伤逃脱,好在曹操没有怪罪他,不过经此一役整个曹营都记住了诸葛亮的名字。
诸葛亮的用兵之道不只体现在战场上,也体现在人心上。孙刘联盟达成后,孔明只身过江来到东吴,他的才能很快得到了东吴大都督周瑜的注意。几番较量下,周瑜自知不是孔明的对手,便开始想办法除掉他。孔明自然知道这位大都督对自己的态度,但是现在双方是盟友关系,所以自己必须要尽力维护两边的平衡。在经历草船借箭和七星坛祭风之后,周瑜彻底被激怒,他认为诸葛亮压根不是人,根本就是妖怪,这样的人留下来,如果将来孙刘联盟破裂,那么这个人会对东吴造成巨大威胁,所以一定要把他消灭在吴国,孔明当然知道自己的处境有危险,所以祭风之后就让赵云将自己接回去。回归之后,孔明自然不能饶了周瑜,他知道周大都督气量狭小,所以就上演了一出三气周瑜的好戏,结果周都督果然中计,三气之后英年早逝,吴国少了一根顶梁柱,当时吴国将领都咬牙切齿要杀诸葛亮,孔明知道这样下去孙刘联盟肯定破裂,结果又上演了一出卧龙吊孝,重新拯救了孙刘联盟,可见孔明的心理战术同样高明。
同样认为诸葛亮近妖的还有北伐时期曹军的参谋王朗,当时在两军阵前,王朗司徒打算用三寸不烂之舌,让孔明羞臊后退兵,想法不错,但是选错了对手,孔明当时一席豪言壮语,把王司徒的家底抖落干净了,直接把七十多岁的王老爷子骂到吐血,回到军中就一命呜呼了,王朗可谓偷鸡不成蚀把米,用自己的无知成就了孔明的实力。
如果说在北伐的时候有谁能挡住孔明,那估计只有司马懿了。其实司马懿的实力也不如孔明,但是司马懿高人一等的地方就是心态好,他不在乎蜀军的谩骂和挑衅,一直采取打不过就关门守的战术,因为他很清楚粮草是蜀军最大的弱点,所以他就采取打不死就耗死你的战术,即便这样,他还是被孔明算计了数次,阵前也吃了不少败仗,由此可见孔明的打仗的实力非同一般。
唐王李世民曾经对于北伐表述过自己的独到见解,他认为司马懿和诸葛亮都是奇才,但是当时蜀国的国力和魏军是没法比的,而且蜀军的人数也不到魏军的三分之一,但是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的六次北伐仍然给魏军带来重创,最后司马懿都不敢交战,在人数占优的情况下选择避战,足见诸葛亮打仗是很有一套的。
由此可见,诸葛亮不但会打仗,而且用兵如神,天下难逢对手,但是他一生致力于兴复汉室,所以他的北伐是注定不能成功的,因为历史不会倒退,即便有天纵之才,也无法阻挡历史车轮的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