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蜀地风情】汉墓出土织机,见证了四川在丝绸之路的重要地位

【蜀地风情】汉墓出土织机,见证了四川在丝绸之路的重要地位

2012年12月,成都地铁三号线建设中,在天回镇工地发现了一处西汉墓葬,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随即进行了抢救性的考古发掘。在对2号墓进行清理时,考古人员在墓室北面底部的淤泥中,发现了4部织机模型。它们形态清晰、结构复杂,部件上还残存着丝线和染料。

经相关丝绸织造专家辨认,这4台织机分为两个类型,一是滑框型一勾多综提花织机模型,一个则是连杆型一勾多综提花织机模型。完整的西汉提花织机模型,在全国是首次发现。而在织机的四周,还有数尊织机俑,姿态各异,似乎正在进行不同的工序操作。

▲2013年成都老官山织机模型出土情况

老官山织机的出土,引来了学术界的巨大关注。根据史料记载,蜀锦拥有“天下母锦”的美誉。扬雄在《蜀都赋》中就曾以“尔乃其人,自造奇锦……发文扬彩,传代无穷”,赞颂蜀锦鲜艳华丽,品种繁多。但成都地区因为气候湿润的原因,从未出土过这个时期的织锦。新疆博物馆镇馆之宝的“五星出东方”汉晋织锦,出土时也曾有很多学者推测是蜀地制造的锦,但也无法找到更多的证据支持。蜀地织锦的诸多细节,还需要更多材料加以丰富完善。

【蜀地风情】汉墓出土织机,见证了四川在丝绸之路的重要地位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纹样及文字复原

转折点就发生在老官山出土的织机模型之上。专家们经过深入研究,确认它们属于提花织机。而提花织机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它可以通过上万根丝线,为织机编制并存储一部类似现代计算机的“二进制”编码。工人在纺织时的“选综”,就相当于对花纹进行编程,最终织出有图案的锦缎。

最让人叹为观止的是,老官山汉墓织机模型的编程方式还不止一个:滑框和连杆两种技术手段,织出的花纹出格当有所不同。“所以,当老官山汉墓织机出土后,学术界给予了高度评价。”这几部迄今发现的世界最早的提花织机,实证了蜀锦作为“天下母锦”的名不虚传。在此之前,我国考古出土过汉代织物而无工具,此次考古发现对于中国纺织史、中国科技史都有重要意义。它们是传统智慧的象征, 佐证了中国织造技术在世纪纺织史上的领先地位。

【蜀地风情】汉墓出土织机,见证了四川在丝绸之路的重要地位

老官山汉墓织机的织造技艺究竟如何叹为观止?2013年,国家文物局“指南针计划”,开始尝试以其为基础复原汉代勾综式提花机。3年后,中国丝绸博物馆的专家用复原出的织机复制出了“五星出东方”织锦。

【蜀地风情】汉墓出土织机,见证了四川在丝绸之路的重要地位

在文物出土后的20多年里,人们复制出了它的纹饰,但大部分的密度都达不到文物原样。令人振奋的是,以老官山汉墓织机模型技术进行复制以后,五星锦终于在一年多以后穿越时空,重现华丽。

从老官山汉墓织机模型的出土,到该织机技术复制出了五星锦,一个个考古发现和学术成果,都在指向蜀锦织造技术曾经引领全国。

根据成都出土汉碑的记载,两汉时期成都“列备五都”,是全国五个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漆器和织锦是最重要的两类特色手工制品。文献还记载,汉唐时期的四川成都是中国丝绸最大的供给地之一。虽然现在学术界认为丝绸之路的起点在长安,但其中丝织品的主要来源就在四川。

老官山汉墓织机模型的出土,重塑了四川在丝绸之路上的地位:四川的蜀锦与丝绸产品是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商品之一,丝绸之路的主线要与四川、成都相连接,其重要的起点地位不可替代。

版权声明:本文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若已获授权,请注明“来源:成都方志”。

编辑:南波万

校对:汪 洋 李胜利

监制:毛声文

审核:赵秋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