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蔚来的方向错了吗?换电模式和快充模式,到底谁才是未来?

日益增长的纯电动车数量和充电设施的不足,已经成为了新能源汽车行业新的矛盾,据公安部统计,截至2021年6月,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84亿辆,其中汽车2.92亿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603万辆,占汽车总量的2.06%。而在新能源汽车里面,目前纯电动车保有量493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81.68%。

而根据机构预测,2022年将有1000万新能源车主,而这中间将有不少的车主,依赖于公共充电设施,目前电动汽车的补能方式主要是分为两种,一种是超充,另一种是换电,其中换电模式以蔚来为代表,其他车企都几乎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快充模式。那么,快充和换电,到底谁更适合未来的国内汽车市场?

换电模式

目前主要推行换电模式的车企是蔚来汽车,另外还有一些营运出租车,截至2020年12月,全国共有555座换电站。换电模式最大的优点就是速度更快,几分钟就可以完成换电,和加油的时间差不多,相比动辄一个小时的快充时间来说,可以说在速度上完胜。在体验上,换电模式也要强得多。

蔚来的方向错了吗?换电模式和快充模式,到底谁才是未来?

但是换电模式的问题也很明显:

1、众多车型的电池标准很难统一,因为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是汽车的核心部件,很难实现功率、能量密度、接口、尺寸等方面的统一,这也意味着换电模式往往只适用于同一个品牌内部之间换电,很难实现标准化。

2、换电站成本投入更大,换电站占用的土地面积更大,成本投入也要更大,北汽新能源官方曾向媒体表示,一个换电站的建设成本近1000万元,再加上换电站必须比电动汽车保有量更多的电池备用,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3、换电站模式很难实现盈亏平衡。目前来说,换电站日服务次数100次约为盈亏平衡点,超过160次则能够获得较好利润,但是以目前的电动汽车保有量和换电站的分布,很难达到这个换电次数。

蔚来的方向错了吗?换电模式和快充模式,到底谁才是未来?

目前来看,换电模式只适合单一品牌内部的电池更换,或者出租车、物流车、公交车这样的电池规格可以统一的车型使用,很难全面普及。但是从体验和速度上来说,换电模式要完胜快充模式。除了蔚来以外,长安、中石化等企业也在布局换电模式。

快充模式

据中国充电联盟发布的数据,截至2020年底,国内公共充电桩数量为80.7万个。私人充电桩的数量和公共充电桩大体相同。二者相加,目前国内充电桩的数量大约在160万个。目前的充电桩数量勉强可以满足电动汽车的充能需求,但是随着电动汽车的数量增长,充电桩的数量是远远不够的。

蔚来的方向错了吗?换电模式和快充模式,到底谁才是未来?

快充站相比换电站,成本投入更小,适用的车型更广,成本回收周期更短,但是目前最大的问题还是充能时间,即使是目前充电功率最高的特斯拉和广汽,完整充满的时间都要一个小时以上,时间成本要高得多。不过,未来随着充电技术和电池技术的突破,快充的时间有望大幅缩短。

蔚来的方向错了吗?换电模式和快充模式,到底谁才是未来?

其实最好的方案还是,家用安装充电桩作为电动汽车的主要充能形式,快充作为慢充的补充,慢充的功率较低,不仅不会给电网带来较大的冲击,而且还能起到“削峰填谷”调节电网的作用。而换电模式,作为一些高端汽车品牌提高服务质量的方式,互相补充,预计2022年将出现“换电大爆发、车企加速超/快充站自建、慢充加速进小区”的现象。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