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首个国产全磁悬浮人工心脏上市

日前,第二届重症心脏病大会在深圳召开。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围绕人工心脏、转化医学、急性心力衰竭和心肌病、体外生命支持等热点问题展示了现代科学和技术发展的成果,为重症心脏病的治疗带来更多解决方案和落地的诊疗策略。

记者从会上获悉,苏州同心医疗的创新产品“植入式左心室辅助系统CH-VAD”(人工心脏)已获批上市,这是我国首个正式上市的全磁悬浮人工心脏。

首个国产全磁悬浮人工心脏上市

心衰患者选择携带人工心脏长期生存

心力衰竭是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期阶段,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时代,心力衰竭患病率和患病数量继续增加。据统计,我国心力衰竭患者超过1000万。

“心脏衰竭被称为心血管疾病的‘癌症’,病情反复,多次住院,生存率低,公共卫生资源负担重。”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阜外医院院长胡盛寿表示,即使是规范化抗心衰药物治疗,对终末期心衰效果也不佳,死亡率23%,再住院率高达47%。

大量终末期心脏衰竭患者需要心脏移植救治。然而,供体心脏来源受限,2020年中国心脏移植治疗心脏衰竭年度例数仅为557例。相当部分患者在等待匹配的供心过程中逝去。

“在这种情况下,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人工心脏领域,用来代替人类的心脏进行做功,满足人体供血的需要。”胡盛寿院士说。

据悉,人工心脏主要有三方面临床应用:一是作为等待心脏移植的过渡,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时间等到合适的供体;二是为急性心衰患者提供短期替代支持,待心脏功能恢复后撤除;三是为终末期心衰患者提供长期替代,支持患者携带人工心脏长期生存。

首个国产全磁悬浮人工心脏上市

国产心脏核心指标比国外产品甚至更优

“中国心脏衰竭外科治疗已进入人工心脏时代!”胡盛寿院士在会上表示,中国的人工心脏研究虽然起步晚,但起点高,进展快。

2017年6月,胡盛寿院士团队在国内率先开展国产第三代磁悬浮人工心脏手术,并获得成功。

除了刚上市的苏州同心,还有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的天津“火箭心”。此外,一款“深圳心”也准备在全国11家医院启动多中心的临床试验。

这款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联合深圳核心医疗研发的名叫Corheart 6的人工心脏,泵体重仅90克,具有可控的磁悬浮间隙,电池续航能力更强,是目前全球尺寸最小、重量最轻的磁悬浮离心式人工心脏。

从临床来看,几款“中国心”的血液相容性等核心指标与国外产品相当甚至更优越,产品设计更加小巧便捷,极大降低了患者负担,功能上也更胜一筹。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对该院植入“中国心”的患者追踪随访来看,2年生存率90%,这个生存率达到国际领先指标。

制定好规则 让人工心脏这辆“车”开得更远

中国人工心脏的临床应用快速发展。如何规范心室辅助技术临床应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这也是第二届重症心脏病大会上重点讨论的议题。

要让人工心脏这辆“车”在高速路上开得又快又稳,就要制定好“交通规则”。

今年5月,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心室辅助技术管理规范》(2021 年版),对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开展心室辅助技术进行规范。

在重症心脏病大会上,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医疗质量与评价处处长马旭东解读了心室辅助装置的临床应用管理要求,他表示,严控人工心脏产品质量,加强行业监管,制定人工心脏相关技术规范并在全国推广,让心衰患者受益。

“在北京开展的所有新技术,几乎在同一个时间段也在深圳开展,让深圳的患者也能享受和北京同质化医疗技术。”胡盛寿院士表示,北京阜外为深圳阜外的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持,从院士到国内著名学者集体传帮带,通过门诊+会诊+演示手术等方式,输送人才、技术和理念。

3年间,阜外医院深圳医院已成功完成27例心脏移植手术,受体全部存活;人工心脏手术5例。胡盛寿院士提出,“十四五”期间,将把阜外医院深圳医院打造大湾区心血管疾病诊疗和心血管医学研究、创新转化的核心基地。

【记者】刘珊

【通讯员】 徐弋加 刘益吟

【作者】 刘珊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