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你属于“训练型or比赛型”运动员?

你属于“训练型or比赛型”运动员?

2004年08月28日,雅典奥运会男子110米决赛,中国“飞人”刘翔以12秒91打破奥运会纪录,平世界纪录的成绩夺得中国乃至亚洲历史上首枚奥运会男子110米栏金牌。一夜之间,刘翔成为家喻户晓的体育明星,而这只是刘翔辉煌运动生涯的开始。

2006年07月12日,国际田联超级大奖赛洛桑站男子110米栏的决赛中,刘翔以12秒88的成绩打破男子110米栏世界纪录。原世界纪录是由刘翔和英国名将科林·杰克逊共同保持的12秒91。2007年8月31日大阪田径世锦赛男子110米栏决赛,刘翔以12秒95的成绩夺得冠军,从而实现“世界纪录、奥运会金牌、世锦赛金牌”大满贯。

回顾刘翔辉煌的职业生涯,能够在欧美人擅长的短距离项目上称雄世界体坛,证明了刘翔超强的运动天赋和后天的不懈努力,而能够屡次在奥运会、世锦赛等重大国际比赛中超水平发挥,也能看出刘翔确实是一名为大场面而生的“比赛型”运动员。

那么,我们如何测验自己的专项跑步能力呢?

为何要定期进行专项测验?

你属于“训练型or比赛型”运动员?

运动训练是指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制定有计划的训练过程,它是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运动训练的主要参与者是运动员和教练员而不是一般的体育参与者,是一个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过程,其目的是为了提高训练水平,为取得运动成绩奠定基础。

从运动训练学和生理学角度分析,作为从事长距离耐力项目的运动员,长期坚持周期性系统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比赛中取得好成绩。那么,在周期训练期间和比赛间歇期,就要针对从事的主项定期安排专项测验内容。

定期测验既能调动运动员训练积极性,也能检验运动员专项能力水平,以便更好地部署接下来的训练(比赛)目标。

比如:800米测验:600米(全力)或1000(全力)

1500米测验:1200(全力)米或2000米(全力)

5000米测验:4公里(全力)或6公里(全力)

10000米测验:8公里(全力)或12公里(9成体力)

半程测验:15公里(9成体力)或25公里(8.5成体力)

全程测验30公里(8.5成体力)或35公里(8成体力)

测验和比赛成绩的差异

你属于“训练型or比赛型”运动员?

比赛就是运动员训练成果的展示。通常,比赛时的环境、氛围、竞争意识、主动参与意识,以及高科技装备的选择和运用等各种因素更容易激发运动员的积极性和斗志,从而促进运动员有超常水平的发挥。

所以,不怯场、不顾虑场内外各种因素,敢于放手去拼搏的运动员总能在比赛中比出高于平时训练水平的成绩。

影响比赛发挥欠佳的因素

你属于“训练型or比赛型”运动员?

对于不靠跑步养家的大众马拉松跑者来说,训练和比赛的目的主要是减压+锻炼身体,虽然比赛也会紧张,但是由于不需要考虑比赛输赢、技战术等顾虑,还不至于影响到发挥失常。

但是,作为靠运动成绩吃饭的职业运动员就不一样了,总有一部分运动员因为各种原因在比赛中无法发挥出自己的训练水平。

克服“想赢怕输”心理

你属于“训练型or比赛型”运动员?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同样没有运动员不想在比赛中拿冠军。但是一旦运动员过多考虑比赛结果,就会背上想赢怕输的心理包袱,给自己增加不必要的心理负担。例如:2004年雅典奥运会男子羽毛球单打,排名世界第一的林丹首轮即被淘汰出局。

因此,我们不用刻意去想比赛结果,只要敢于在比赛中毫无保留地发挥出自己的训练水平,比赛成绩和结果一定不会差。

客观面对赛前“失眠”现象

你属于“训练型or比赛型”运动员?

赛前紧张说明运动员已经进入比赛状态,理论上有利于出成绩,但是过度紧张也会导致赛前睡眠质量下降,甚至于比赛前一天晚上出现“失眠”现象。从生理上和心理上分析,一旦运动员出现睡眠质量下降或“失眠”所带来的心理负担要远大于体能消耗。

其实,许多职业运动员大赛前一天的深度睡眠时间也很短,偶尔赛前睡眠质量下降或“失眠”不会对运动成绩带来致命性的打击,但是持续“失眠”则需要引起重视。

能力评估合理、目标清晰

你属于“训练型or比赛型”运动员?

赛前认清自己的真实能力,确立可达到的比赛目标非常重要。对于运动员来讲能操作的只有自己掌控内的比赛过程,而无法操作比赛结果。

为此在制定比赛目标和技战术时,要注意认清自己的真实能力,技战术要从简单到具体,再到可行,最后再到挑战性,始终把握比赛主动权,而不至于在比赛中跟着别人的节奏进行。

坚信自己的实力,敢于去博

你属于“训练型or比赛型”运动员?

竞技体育具有极其显著的竞技性,运动员一旦踏上赛场就要相信自己的实力,要积极调动自己的比赛欲望和积极性。面对比赛自信心是获胜的关键,赛场上拼搏的动力是成功的基石,而运动员的自信心是建立在充分相信自己实力和对自己优势认可的基础上。

所以,即便竞技状态欠佳,赛前保持高昂的士气和斗志也是心理优势的集中表现,同时也会打击对手的自信心。

你属于“训练型or比赛型”运动员?

总之,赛前训练、赛前紧张是运动训练中两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它们的关系是相辅相承的。运动员赛前训练的再好,如果不克服赛前紧张,也很难在比赛中有好的发挥。

一场重大比赛的胜利不仅能够给运动员带来足够自信心,甚至可以改变运动员的一生命运,而提升运动员自信心最直接的方式是提升每一堂训练课质量,让理想的训练数据“告知”运动员,你也可以做到更好。

例如:提升一名主项800米运动员的自信心,可以在该运动员竞技状态较好的时候专门为他安排一场800米测试赛(没有名次和技战术的顾虑,运动员更容易跑出好成绩),并配有分段领跑员、啦啦队员以及物质奖励等,运动员一旦跑出较好成绩,便能收获自信心,从而在接下来的比赛中不胆怯,敢于发挥。

12月31日和1月1日,人生100挑战赛“辞旧跑”、“迎新跑”线下活动将是一个测试的好时机,赶紧来报名吧!

今日话题:你觉得自己是哪种类型呢?

来源:98跑(新中体万名教练计划合作伙伴)

组装:林靖宜

万名教练计划

万名教练计划是新中体发起的大众教练培训计划,计划在三年内培养一万名跑步知识分享者,共同实现“传递运动之美,带动三亿国人跑起来”的使命。该计划邀请了众多跑者精英及知名教练组成优质的师资队伍,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让万名教练系统地学习训练方法,与他人无偿分享跑步知识,带动更多国人科学、健康、无伤地跑起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