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捷豹的放弃与坚持会有未来吗?

昨天,一份11月50万以上豪华品牌电动车销量榜单出炉,在诸多目光关注在争夺前三位置品牌上时,在靠后的孤寂身影中,我看到了一个依然还在靠I-PACE刷存在感的品牌——捷豹。顺便翻看了半年来的这份月度榜单,发现捷豹I-PACE始终以十几二十几的量在榜上留名。不容易啊。

捷豹的放弃与坚持会有未来吗?

其实,如果不是最近关于“捷豹停止开发新车”的新闻出来,我发现这个英伦经典汽车品牌在我的朋友圈中消失已久。我也特地回想了一下捷豹给我留下的最深印象,跳出来的还是多年前那次在上海玩摩天轮的性能秀。

捷豹的放弃与坚持会有未来吗?

不得已却必须的放弃

“在2025年前,捷豹将停止推出任何新车型产品。”最近这句来自捷豹高管的话似乎让人一惊,但它只是对之前捷豹新老板蒂埃里·博洛雷 (Thierry Bollore)接受Autocar采访时所说的话的再次印证。

那次采访中,蒂埃里·博洛雷就提到过,这家英国汽车制造商将通过一系列在市场上没有直接竞争对手的新车型来重塑自己。

现在,重新定位的信息更加明确:捷豹将成为一个全电动品牌,未来与阿斯顿·马丁、宾利等超豪华品牌竞争。

捷豹的放弃与坚持会有未来吗?

改变从不容易。当年Ian Callum让捷豹的设计“放弃”了Lawson时代的复古主义,就被无数人指责丢失了经典,但这种激进改变却让捷豹向新方向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也让我们看到重生后受到欢迎的设计和产品。

现在,捷豹再次来到是否要“放弃”的关键时刻。显然,它没有犹豫。

捷豹停止了新XJ的开发,注销了对技术老旧的MLA平台14亿美元的投资,扼杀了J-Pace项目……哪怕未来三年,只能看到捷豹现有车型的不断“整容”。

不可否认,捷豹的“放弃”背后,也有经营状况不好的因素。单看中国市场,如果不是路虎的贡献,捷豹两字早在中国豪华品牌市场边缘化了。

这样的举措看上去有些破釜沉舟的味道,但也证实了蒂埃里·博洛雷的雄心壮志:打造捷豹独有的产品,不再试图模仿别人。

捷豹从没有回避电动化。2010年推出C-X75电动概念车,2016年推出首款纯电动赛车I-TYPE,以及随后的纯电动车I-PACE。这一条与很多品牌从赛道到民用一样的技术路线,让I-PACE拥有出色的驾控调校。456公里的续航里程即便今天来看也依然不低,也许这就是为什么至今仍然有人会买它的原因。只不过63万起的价格让很多人却步,也许还要加上捷豹品牌影响力在国内正逐渐式微。

捷豹的放弃与坚持会有未来吗?

此后,捷豹可能受于资金困扰,并没有拿出什么电气化产品,或者说新车推进缓慢,这在日新月异的电气化时代是极为致命的。而且油改电没有未来,这也是为什么在放弃了MIA平台后,捷豹要投入25 亿英镑用于开发品牌独有的电动汽车平台。甚至未来车型的设计都有可能与现在的设计语言大不相同。

但不知道这三年是否来得及,毕竟新平台还没有影子。

高傲坚持的调性

有一点可以确定,英国品牌骨子里的骄傲是不会放下的。哪怕背后金主如何改变,它也坚持自己的身段,因为它有太多的荣耀历史以及经典传承,但这也制约了它的市场化发展,特别是向新兴市场的发展。

对于一个有着百年历史的品牌来说,到2025年只有三年,看上去时间很短,但对于汽车市场,特别是中国,三年时间绝对可以天翻地覆,甚至可以遗忘。所以,捷豹在中国的未来很难说。

特别是重新定位,强化高端属性后,销量数字势必就会最先被舍弃。或许捷豹想回到那个高高在上、令人仰慕的地位。然而这势必会让未来产品与现有产品产生距离,不知道这对于怀念过去的捷豹拥趸来说是否能接受。也有可能,三年后,对于过去毫无感触的新电动捷豹粉丝会成长起来。

我们只能期望,这个强调性能与激情的品牌,能够在2025年拿出一个将自己辉煌卓绝的历史和独一无二的品牌调性相结合,让人惊艳的产品。

捷豹的放弃与坚持会有未来吗?

2020年年底,为电子游戏Gran Turismo 开发的Jaguar Vision Gran Turismo SV全电动虚拟赛车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