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捷豹的放棄與堅持會有未來嗎?

昨天,一份11月50萬以上豪華品牌電動車銷量榜單出爐,在諸多目光關注在争奪前三位置品牌上時,在靠後的孤寂身影中,我看到了一個依然還在靠I-PACE刷存在感的品牌——捷豹。順便翻看了半年來的這份月度榜單,發現捷豹I-PACE始終以十幾二十幾的量在榜上留名。不容易啊。

捷豹的放棄與堅持會有未來嗎?

其實,如果不是最近關于“捷豹停止開發新車”的新聞出來,我發現這個英倫經典汽車品牌在我的朋友圈中消失已久。我也特地回想了一下捷豹給我留下的最深印象,跳出來的還是多年前那次在上海玩摩天輪的性能秀。

捷豹的放棄與堅持會有未來嗎?

不得已卻必須的放棄

“在2025年前,捷豹将停止推出任何新車型産品。”最近這句來自捷豹高管的話似乎讓人一驚,但它隻是對之前捷豹新老闆蒂埃裡·博洛雷 (Thierry Bollore)接受Autocar采訪時所說的話的再次印證。

那次采訪中,蒂埃裡·博洛雷就提到過,這家英國汽車制造商将通過一系列在市場上沒有直接競争對手的新車型來重塑自己。

現在,重新定位的資訊更加明确:捷豹将成為一個全電動品牌,未來與阿斯頓·馬丁、賓利等超豪華品牌競争。

捷豹的放棄與堅持會有未來嗎?

改變從不容易。當年Ian Callum讓捷豹的設計“放棄”了Lawson時代的複古主義,就被無數人指責丢失了經典,但這種激進改變卻讓捷豹向新方向邁出了重要的一步。也讓我們看到重生後受到歡迎的設計和産品。

現在,捷豹再次來到是否要“放棄”的關鍵時刻。顯然,它沒有猶豫。

捷豹停止了新XJ的開發,登出了對技術老舊的MLA平台14億美元的投資,扼殺了J-Pace項目……哪怕未來三年,隻能看到捷豹現有車型的不斷“整容”。

不可否認,捷豹的“放棄”背後,也有經營狀況不好的因素。單看中國市場,如果不是路虎的貢獻,捷豹兩字早在中國豪華品牌市場邊緣化了。

這樣的舉措看上去有些破釜沉舟的味道,但也證明了蒂埃裡·博洛雷的雄心壯志:打造捷豹獨有的産品,不再試圖模仿别人。

捷豹從沒有回避電動化。2010年推出C-X75電動概念車,2016年推出首款純電動賽車I-TYPE,以及随後的純電動車I-PACE。這一條與很多品牌從賽道到民用一樣的技術路線,讓I-PACE擁有出色的駕控調校。456公裡的續航裡程即便今天來看也依然不低,也許這就是為什麼至今仍然有人會買它的原因。隻不過63萬起的價格讓很多人卻步,也許還要加上捷豹品牌影響力在國内正逐漸式微。

捷豹的放棄與堅持會有未來嗎?

此後,捷豹可能受于資金困擾,并沒有拿出什麼電氣化産品,或者說新車推進緩慢,這在日新月異的電氣化時代是極為緻命的。而且油改電沒有未來,這也是為什麼在放棄了MIA平台後,捷豹要投入25 億英鎊用于開發品牌獨有的電動汽車平台。甚至未來車型的設計都有可能與現在的設計語言大不相同。

但不知道這三年是否來得及,畢竟新平台還沒有影子。

高傲堅持的調性

有一點可以确定,英國品牌骨子裡的驕傲是不會放下的。哪怕背後金主如何改變,它也堅持自己的身段,因為它有太多的榮耀曆史以及經典傳承,但這也制約了它的市場化發展,特别是向新興市場的發展。

對于一個有着百年曆史的品牌來說,到2025年隻有三年,看上去時間很短,但對于汽車市場,特别是中國,三年時間絕對可以天翻地覆,甚至可以遺忘。是以,捷豹在中國的未來很難說。

特别是重新定位,強化高端屬性後,銷量數字勢必就會最先被舍棄。或許捷豹想回到那個高高在上、令人仰慕的地位。然而這勢必會讓未來産品與現有産品産生距離,不知道這對于懷念過去的捷豹擁趸來說是否能接受。也有可能,三年後,對于過去毫無感觸的新電動捷豹粉絲會成長起來。

我們隻能期望,這個強調性能與激情的品牌,能夠在2025年拿出一個将自己輝煌卓絕的曆史和獨一無二的品牌調性相結合,讓人驚豔的産品。

捷豹的放棄與堅持會有未來嗎?

2020年年底,為電子遊戲Gran Turismo 開發的Jaguar Vision Gran Turismo SV全電動虛拟賽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