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章炳麟一生待人苛刻,为何却称赞一个出身江湖又没文化的杜月笙?

章炳麟一生待人苛刻,为何却称赞一个出身江湖又没文化的杜月笙?

章炳麟是文化界中的革命家,又是革命党中的文化家,然则人称“章疯子”,因心中自有一杆称量天下人心的秤,所以颇显愤世嫉俗。

光绪皇帝被他骂成了“小丑”。

康有为过寿,章炳麟送了一副对联:“国之将亡必有,老而不死是为。”康有为气得说不出话来。

袁世凯称帝,章炳麟用袁给的二等勋章当折扇的吊坠,然后在总统府闹了一通,又骂袁“非惟民国之叛逆,亦且清室之罪人”,袁再生气,也没动他分毫。

当然,章炳麟还骂过孙先生......他之所以退出同盟会,便是因为和孙先生不和。

可是,骂人骂出了高度的章炳麟“章疯子”,却对一个出身江湖又目不识丁的杜月笙赞叹有加,颇让人费解。

难道杜月笙之为人为事,比之康、袁、孙等人还要更高一筹不成?

章炳麟一生待人苛刻,为何却称赞一个出身江湖又没文化的杜月笙?

杜月笙和黄金荣、张啸林曾在上海纵横一时,可时人对他们三人的评价却不一,黄金荣被评爱财,张啸林被评善打,杜月笙则被评会做人。

杜月笙会做人,几乎成了那个时代所有人的共识。

他出身于社会的最底层,3岁死了娘,5岁死了爹,8岁和他相依为命的继母不知所踪,从此寄人篱下。

他流落到上海,辛苦打拼,却又拼命挥霍纵欲,一度命悬一线,好在被姑母一顿乱救给救活了过来,随后又经青帮“爷叔”黄振亿介绍入了黄金荣公馆谋事,这才得以迅速崛起。

但是,他的崛起也离不开黄、赌、毒这三样,只是他到底心中装着更广阔的理想,所以才会在崛起之后不断地洗白自己,想要脱离江湖而跃入庙堂之中,为此理想,他大抵做了三件事——

一是尽量放弃黑道生意,然后将手伸到合法的生意当中,如金融行业。

二是多行善事,为国出力,换一个好名声。

三是结交军、政、文化等各界名人,为自己织一张几乎覆盖了社会所有行业领域的“人情网”。

章炳麟一生待人苛刻,为何却称赞一个出身江湖又没文化的杜月笙?

杜月笙很会捞钱,但实际上他更会花钱,他曾经说过:“别人存钱,我存交情。”用钱来换别人的交情,对于杜月笙而言绝对是一笔物超所值的买卖。

当然,杜月笙用钱打通了交情,却用真心诚意来维持交情,他这个人很简单,要么不和你做朋友,要么便真心地和你做朋友,这是他的人格魅力所在,也是这么多人推崇他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所以,上到总统黎元洪,下到深陷泥淖的“小瘪三”戴笠,他都能够诚心诚意地结交。

黎元洪为酬杜月笙招待庇护之恩,让秘书长送了他一副对联:“春申门下三千客,消毒城南五尺天。”

戴笠也一生记着杜月笙急人之所急的“一饭之恩”。

章炳麟作为文化界的名人,又是和“孙黄”一辈的革命家,虽仕途不如意,可地位仍然尊崇,对于结交章炳麟,杜月笙可谓思之已久,只是囿于没有门路罢了。

章炳麟一生待人苛刻,为何却称赞一个出身江湖又没文化的杜月笙?

但是,让杜月笙没想到的是,章炳麟却自己主动“送上门”来了。

章炳麟有一个侄儿住在上海法租界,后来和人发生了纠纷,一时解决不了,又惧于对方的身份背景,所以便想到了章炳麟。

放在别的地方,章炳麟说句话,可能谁都会卖他几分面子,可是发生在上海,又在租借当中,章的手便伸不进去了,怎么办呢?他突然想到了此时已在江湖上声名鹤起的杜月笙,于是写了一封书信给杜,让他出面帮个忙。

杜月笙收到章的信,简直如获至宝,在帮章炳麟的侄儿解决了麻烦之后,他还趁机以此为突破口,亲去苏州拜访章炳麟,一番交谈下来,章炳麟发现杜月笙为人坦荡真诚,一身长衫,又文雅有礼,对杜月笙的观感顿时为之一变,章、杜由此结交。

此后,章炳麟每遇到经济上的困难,杜月笙便总会适时地送钱过去,章也知杜的为人,所以毫不客套地手下,可见章、杜交情之深。

杜月笙送钱,却又没有铜臭味,真诚坦荡,这是章炳麟称赞杜月笙的一个原因。

章炳麟一生待人苛刻,为何却称赞一个出身江湖又没文化的杜月笙?

除此之外,章炳麟之所以如此推崇杜月笙,还在乎于杜月笙的气节。

1932年1月28日,日本为了侵占上海这个经济之都,从而企图控制国民政府的经济命脉,突然袭击了驻守沪上的蔡廷锴第十九路军,挑起了“一二八淞沪抗战”。

当时,日本为了能够尽快攻占上海,还制定了一个计划,派一部分日军借到法租界,绕到蔡廷锴的右后侧,打他一个措手不及。

杜月笙获知此事后,迅速将消息告诉了蔡廷锴和吴铁城,然后为了争取在日本实施计划之前破坏他们的计划,又出面组织了各国领事开会商讨此事,当各国领事默许日本人借道时,他拍案而起:“好,东洋兵可以进租界、住租界、利用租界打中国人。你们尽管通过这个议案,不过,我杜月笙要说一句话:只要议案通过,我请日本军队尽量的开来,外国朋友一个也不要走我杜月笙要在两个钟头以内,将租界全部毁灭!我们大家一道死在这里!”

这话说得够狠,可是却没人怀疑他能不能办到,所以,日本借道法租界之事只能不了了之。

杜月笙以一人破日本之阴谋,可谓壮哉,章炳麟闻之,岂能不赞叹?

1937年杜月笙再行一壮举,屡拒日本人三千万的收买,在日本特务眼皮底下逃离上海,摆脱日本人的控制,随后倾尽家资为国出力。

只可惜,此时章炳麟已逝,不然肯定又是一顿猛夸。

总之,杜月笙的为人和气节,为人所敬,所以才能得待人苛刻的章炳麟的称赞。